吳鵬
摘 要:要想在數學課堂中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意識,就要構建起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以情境創設和科學建組為合作學習奠定基礎,以小組分工、規則制定、合作引導和思維開拓推進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多角度、多維度的教學評價和及時的教學總結為學生今后的合作學習指明提升路徑。這是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是為學習性社會構建培養基礎性建設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45
學習因合作而精彩,合作課堂的構建對小學數學授課價值的提升十分有利。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和重視合作學習,選擇合理的合作課堂構建方式,解決合作學習問題,構建更合理、更細致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合作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合作課堂的構建
(一)合作學習及其構建價值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合作為基礎的互動式學習模式。在該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思想是自由的,態度是積極的。而最好的學習方式莫過于主動認知,只有當學生以自主、自覺的姿態進行數學知識探究時,他們的知識認知層次才能達到深度學習的水平。所以,以合作的方式推進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核心素養內化任務,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此外,合作課堂的構建還具有加強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增加課堂的構建與組織方式、助力教師執教能力增強等多種價值,是名副其實的好方法。
(二)合作課堂構建問題及原因
雖然合作課堂的構建價值非常大,但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小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合作學習狀態卻堪憂。其主要表現和原因如下:
1.合作學習基礎準備不足。合作學習基礎準備不足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準備不足。受學生自主認知水平、層次性差異和自學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合作之前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不足,理解程度不一,合作難以維持。二是小組構建不合理。小組組織結構松散,成員合作意識差。
2.合作過程推進效率不高。缺少必要的合作約束機制和合作指導機制,學生在課堂合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跑題”問題。
3.合作評價方式不夠合理。合作評價方式仍為最原始的試題檢測模式,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得不到關注,合作成果得不到檢驗,教學模式與教學評價方式不匹配。
二、如何更好地構建小學數學合作課堂
“析其理”是為了“踐于實”,對合作課堂構建的價值和問題的探究是為合作課堂的有效構建服務的。而要想構建更有效的合作課堂,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基礎奠定:做好合作教學準備
合作是一項互惠互利的事情,合作雙方需要具備互惠互利的條件和基礎,一味地依靠某一方的活動不是合作而是“幫扶”。故要想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保持本來目的,我們就要做足合作準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信心、有熱情、有“本錢”加入課堂合作探究之中。
1.利用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數學知識衍生的現實情境而創設的輔助性知識理解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用好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的主動認知活動完成從數字、符號、文字理解向現實情境感知的轉化,讓數學探究從二維空間轉移到三維空間,而且還能以多重感官體驗刺激學生的大腦中樞,讓學生在多重刺激下產生認知熱情,獲取獨立的知識探究經驗。比如,在“長方形的周長”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讓學生完成給班級側面墻壁上的成果展示欄加花邊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維的生活探究情境。以生活化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認知熱情,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獲取更多的感性探究資源,為學生參與接下來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礎。
2.優化小組構建。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而學習小組構建也是一門藝術,學習小組構建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效率。在合作課堂構建中,小組人數過多就會出現小組人員課堂參與度不一,合作學習只是少部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問題;而小組人數過少則會出現小組合作意義不大,小組合作難以為繼的問題。故科學、合理地設定學習小組,也是成功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舉措。
小組構建形式是發展變化的,應該與教學實際相符合。在面對計算類問題時,教師需要先根據自己對學生計算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了解,按照“能力互補”原則和“組外同質”原則將學生每四人分成一個自主探究小組。而在面對圖形類問題時,教師則需要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概括總結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為分組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各有所長,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找到一席之地的同時,提高小組劃分與課堂教學的契合度,提升各個學習小組合作進度的一致性,為小組成果的驗收和階段性的小組合作指導提供條件。
(二)課堂組織:做好合作學習管理
課堂組織部分是合作學習模式推進過程中的重點部分,而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自覺地尋求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在自主認知中掌握課堂知識,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合理小組分工,提高合作效率。合作學習中的學習小組不是一個松散的人員疊加體,而是一個分工合理、井然有序的協作團隊。只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責任、找準自己的位置時,課堂合作探究活動才能高效地推進。所以,構建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課堂的第一步就是對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
在合作分工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傾聽記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的了解,給每個四人學習小組中的成員分配組織者、記錄員、中心發言人和報告員的角色。然后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完成小組探究任務,并由報告員根據記錄員的小組發言情況記錄,匯總出問題任務報告。最后,讓中心發言人將報告呈現給大家,應對其他學習小組的問題提問。這樣,小組成員就能井然有序地參與知識探索過程,以集體合力降低數學知識的探究難度,促進學生主動認知活動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