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麟
摘要: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已從思想和理論的構建階段步入全面實施階段,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三大變革”是加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過闡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以及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探尋如何通過“三大變革”加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高速增長階段,為應對經濟增速出現的臺階式下降,必須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準確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抓手加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
中國經濟歷經了數十年高速增長奇跡,有了一定“量”的積累,“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然發生“質”的飛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契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一)高質量發展是體現五大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我國經濟過去主要以粗放型發展為主,這是由舊的發展條件和理念決定的。改革開放前我國是一個封閉的農業大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物質產品大量短缺、少有外來技術支持,但勞動力、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形成了以做大GDP總量為導向的增長主義理念,主要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隨著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唯GDP論”成為了經濟風險的重要來源。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新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的問題,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發展不和諧問題,在保護、恢復生態的同時發展經濟;開放發展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共享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二)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發展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人民的需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產生了更多中高端需求:一是公共需求全面增長。過去社會生產主要解決生存問題,關注的是吃飯、穿衣問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2007年就做出了“中國社會開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過渡”的判斷,以保障人的發展權為主的社會保障、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需求進入全面快速增長期;二是服務型需求快速增長。通過市場化改革,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物質產品的供給問題,人們的物質型需求總體得到滿足。當前以健康需求、旅游需求、文化需求、信息消費為代表的服務型需求快速增長;三是新型需求快速增長。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需求結構升級和偏好多元化,傳統消費逐漸向個性化、高端化、定制化轉型。人們當前產生了更高水平的需求,但供給質量不高,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高質量發展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三)高質量發展是加快“轉方式、優結構、轉動力”的發展
過去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源推動、外需拉動、投資帶動和政策驅動,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出現了新的階段性特征:一是經濟增速放緩了。GDP增速從2010年前的10%以上逐年降低,2019年GDP增速降至6.1%,經濟增速出現了臺階式下降;二是投資、出口受阻了。隨著投資邊際效益的下降,成倍的投資才能維持高速度,高投資意味著高負債、高杠桿,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受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出口也受到巨大沖擊;三是粗放發展無以為繼了。過去我國大量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形成了“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但當前我國勞動力出現減少、資源環境約束也日益增強,支撐高速增長階段的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破解增速下滑、結構失衡、動力乏力問題。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我國經濟發展雖取得巨大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高,與發達國家仍有明顯差距。
(一)微觀層面: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高
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人們過上更高質量生活的物質基礎,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中高端需求,必須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當前,人們最關心的食品、藥品、嬰幼兒用品等涉及人身安全的產品,大部分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生命周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產品質量不合格在廣泛領域都還普遍存在。比如,本最應看重質量的制藥產業,國產藥物中97%為仿制藥,與國際上藥品質量差距明顯。有數據顯示,國產藥不合格率比進口藥高48倍,全國4000多家藥企中,通過歐美質量體系認證、達到國際標準的制劑企業僅占2%左右。目前市場上還有大量質量不合格產品。高質量發展在微觀層面就是要回應人民最關切的質量問題,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二)中觀層面:產業價值鏈處于中低端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從全球制造業產業鏈分布來看,我國無論是在傳統重工化工業領域,還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產業定位上還是普遍以加工、裝備為主,依靠低成本的價格優勢為主要競爭手段,始終處于“微笑曲線”底部,產業鏈兩端價值鏈更高的設計、研發、金融等環節的盈利能力明顯不足,缺乏服務理念的商業模式創新。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附加值增加值率約為20%,遠低于發達國家35%的水平。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延長產業鏈,走出“微笑曲線”底部,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三)宏觀層面:全要素生產率水平較低
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增長動力的70%以上均來源于以技術進步為主體的全要素生產率,我國以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為代表的“四基”,長期以來依賴進口,自主研發能力還不強,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43%的水平。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在宏觀層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向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科學管理、人力資本素質提升要效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