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浩宇 甘小軍

摘要:文章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中國對外開放40年》中十八個自貿試驗區的2011~2017年經濟開放度數據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以及一些其他控制變量建立面板模型,分析了經濟開放度對我國就業的促進作用,并提出了如何防范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對外開放度;就業;貿易保護主義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由習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的一項國家戰略,體現了黨中央進一步推進我國對外開放的決心。 可以預見,隨著自由貿易港各項政策的逐步實施,中國的經濟將會更加開放,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也會更加緊密。那么進一步擴大開放會對我國的就業產生什么影響呢?
早在17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就提出分工是國民財富增進的源泉,在斯密看來,隨著一國市場規模的擴大,一國的勞動分工會更加深入,勞動效率會提高,經濟增長率會加快。斯密還從絕對優勢理論的角度說明了當市場與分工跨越國界時,對各國帶來的好處。之后,另一位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用數據說明了兩個存在相對優勢的國家在相互貿易時,即使一個國家在所有產品生產上較另一個國家都存在絕對優勢,也會給兩個國家都帶來經濟增長率的提高,進一步發展了斯密的國際分工理論。之后,各國學者基本上都是以這兩個理論為基礎,圍繞著國際分工促進一國經濟增長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且這些理論基本上都得出了擴大開放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結論。而在對外貿易能否增加就業的問題上,則很少有經濟學家進行深入的研究。一般認為,隨著對開開放加深,經濟增長率加快,失業率也會下降,著名的“奧肯定理”就反應了經濟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呈負相關關系。不過也存在一些相反的觀點,比如當前隨著保守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的政客就認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擴大開放的過程中,盡管獲得了世界各國廣闊的市場,促進了本國經濟增長,但是擴大開放也使得各國產業按比較優勢不斷在世界各國再次調整與分工,使得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一些傳統勞動密集性制造業大量轉移出本國,流向發展中國家,造成歐、美等發達國家失業率上升,由此,他們還提出了讓制造業回歸的口號。由此可見,理論界與實踐界基本達成了擴大開放能促進經濟增長的共識,但是在擴大開放能否促進就業率的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近年來,關于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基本上圍繞擴大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率關系來展開,比如李子成(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云南省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蘭宜生(2002)根據不同地區對外開放度的分析提出:對外開放度與GDP有正相關關系,且東部沿海地區對外開放度水平遠高于中部與西部,各地區的對外開放度差異是形成經濟增長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筍雨(2000)通過共積檢驗分析得出:中國的對外開放度與GDP之間存在著均衡關系,擴大對外開放對實際GDP的增長有著積極作用等等。
在研究對外開放對中國就業影響的相關文獻較少,陳安平(2004)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自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有效就業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且經濟增長是有效就業增加的格蘭杰原因,有效就業增加也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黃蔚(2006)通過外資依存度與外貿依存度的計算證明我國對外開放度越高,就業人數越多,經濟增長越快,劉宏(201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FDI)短期對就業會產生負面影響, 但是從長期看來FDI的增加帶動了我國的就業人數的增長。可以看出,國內一些學者對對外開放與就業率關系的研究不僅文獻少,而且研究也不深入,得到的結論差異很大,多數研究采用的樣本量少,只采用了簡單的回歸方程,當然得不出一般性的結論。本文選取了國內2011~2017年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數據,得到了630個觀測數值,通過建立面板模型來實證分析我國對外開放與就業率的關系。
一、計量模型與變量選擇
為了檢驗對外開放對我國就業率的影響,本文選取廣東、重慶等國內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為考察對象,選取城鎮登記失業率為被解釋變量,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對外開放度水平、人口增長率、教育水平為解釋變量。選取這些解釋變量的主要依據是:1. 根據奧肯定理,一國的失業率與GDP增長水平呈反方向變動,既GDP增長率超過潛在水平越高,失業率就越低。2. 一般而言,一國人口增長率越高,新增人口越多,需要就業的人口數量也越多,就業壓力越大。3. 教育水平是影響就業率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勞動力教育水平越高,能匹配的工作崗位越多,對一個國家而言,整體教育水平越高,失業率越低。4. 對外開放度水平對就業率的影響是本文需要考察的變量。
根據以上變量設計,本文構建如下面板數據模型:
Uneit=αi+β1Foit+β2lncgdpit+β3Poit+β4lneduit+εit
其中Uneit為城鎮登記失業率,Foit為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對外開放度水平,Poit為人口增長率,lncgdpit為實際人均gdp的對數,lneduit為教育業固定投資的對數,αi是待估計的第i個個體的截距項,βit為解釋變量對應系數,系數正負代表了被解釋變量被影響的大小,εit為隨機誤差項。
解釋變量之間如果相關性過高,會引起嚴重的多重共線性,通過計算兩兩變量之間相關關系,得出Foit與lncgdpit之間有較強的正相關性,可能會引起多重共線性,因此將lncgdpit這一控制變量剔除后重新設立模型:
Uneit=αi+β1Foit+β2Poit+β3lneduit+εit
二、模型檢驗及結果分析
《中國對外開放40年》一書中提供了我國十八個自貿試驗區的2011~2017年經濟開放度數據,其它數據主來源于歷年國家統計年鑒整理得來。通過F檢驗與豪斯曼(Hausman)檢驗,本文選擇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進行分析更加適合。其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整個模型的可決系數與調整后的可決系數都大于0.8,因此該模型的擬合度較。Foit的系數為-0.037025,且t值顯著,表示對外開放度與城鎮登記失業率呈反方向變化關系,且對外開放度每增加一個百分比,那么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會減少0.037025個百分比,說明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降低我國的失業率。
三、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對策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深,由于我國出口的商品物美價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對外貿易也處于持續順差狀態。2018年我國出口貿易總額占我國GDP總量達到了17.9%。其中,我國對亞洲各國出口總量最多,占比達到了我國出口總量的48%,其次是對歐洲出口以及對北美洲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比例的分別為20%與21%。而我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量占我國對北美洲出口總量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1%。蓬勃發展的對外貿易和不斷深入的對外開放帶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出口部門的繁榮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也為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自由化以及拉動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中國力量。但近年來,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勢力的抬頭,世界經濟一體化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自身利益,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通過廣場協議脅迫日本同意美元大幅度貶值,從而導致日本出口行業萎縮,進一步影響了日本國內經濟發展,造成失業率大幅上升,現在經濟學界普遍使用“失去的二十年”來形容在廣場協議之后日本經濟糟糕的表現,日本飽受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因此,在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際,中國應該提高警惕,深刻吸取日本的經濟教訓。具體而言,中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第一,積極聯合其它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加快推動經濟多邊合作,通過進一步降低區域內經濟關稅以及投資準入條件等優惠政策加快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以此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第二,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加快拓寬外資準入領域,放寬外資投資的股權比例限制,逐步統一內資與外資的對等待遇制度,為內外資企業平等競爭提供公平的制度環境,以此吸引國外資本持續流入。第三,要加大進口力度,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發展,中美之間貿易摩擦根源在于貿易的不平衡。通過加大進口,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對高質量進口商品需求,增強人們的幸福,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在面臨貿易摩擦時,我國將會有更多的貿易反制措施,相關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時也會更加顧忌。
參考文獻:
[1]李若曦,劉鈞霆.營商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外資的影響[J].企業經濟,2019(12):154-160.
[2]劉澤.FDI對產業結構優化影響的實證檢驗——以山東省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9,33(06):24-29.
[3]高茂森. 海南國稅稅收征管改革問題及對策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8.
[4]鄢夢華. 海南省離島免稅政策的旅游經濟增長效應分析[D].海口:海南大學,2015.
[5]劉家誠,張應武,黃熙智.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3(01):54-59.
[6]蔡冬青,周經.對外直接投資反向技術外溢的國際經驗——基于母國吸收能力的考察[J].財經科學,2014(03):121-130.
[7]劉宏,李述晟.FDI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影響研究——基于VAR模型[J].國際貿易問題,2013(04):105-114.
[8]李筍雨.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0(12):25-32.
[9]李心丹,路林,傅浩.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度研究[J].財貿經濟,1999(08):14-20+49.
*本文受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南建設離岸金融中心的研究(2019RC196)“資助。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