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櫻
摘? ?要: 新時代,引入工匠精神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推動工匠精神良好融入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促使高職院校實現現代化發展,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人才。現階段高職院校充分認識到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通過明確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推動其充分落實到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實現高職院校良好發展。由此,高職院校要切實重視工匠精神的融入程度。
關鍵詞: 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 ?文化育人
1.引言
結合新時代發展特點,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有效引入工匠精神,不但切實滿足了學生職業發展追求,還滿足了我國現代化戰略發展需求。因此,良好融入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選擇,也是新時代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這一特點,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應該有效探討新時代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為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工匠精神簡要概述
工匠文化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表現形式是不盡相同的,能夠充分反映出當下所處階段的時代特點。但是相同之處在于任何時代對于極致和完美的追求總是不謀而合的,這也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無論是藝術設計還是產品制作,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希望能夠呈現出精致的、優美的、多元的事物,這是人們對于審美的普遍性追求。從人類歷史來看,工匠們永遠都對自己追求的事業報以十分熱忱的心態,用精雕細琢的耐心、堅韌不拔的恒心、精益求精的技藝,淋漓盡致地體現對于自身所處行業的最高信仰。
新時代,我們需要從現代化發展理念解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從生活中走來,又不止步于生活,工匠精神可以稱為人們追求生活、踐行信仰的一種態度。工匠精神具體可以表現為四個方面。第一,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工匠精神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基本態度,要求人們在落實崗位責任時,用精益求精、勤勤懇懇的工作理念要求自己。第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工匠精神是人們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這里的職業道德指的是匠心、匠德、匠魂,是對自己事業最基本的尊重。在道德品質上,表現為專業能力和道德素質都達到標準的同時,又具有淡泊名利的心態。第三,從社會角度來說,工匠精神是人們應該具有的職業能力,在專業上達到一定的標準,能夠很好地適應企業工作。第四,從生活哲學角度來說,工匠精神是“享受生活”的表現,工匠用心精雕細琢一件作品,用最嚴苛的要求、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
3.新時代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理性精神,通過良好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求真求美的理想校園。在此基礎上,新時代對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表現為工匠精神,很好地影響學生,促使學生能夠更從容地應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3.1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體現
基于新時代社會的發展特點,我國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要求不再是傳統的“制造型人才”,而是具有推動社會發展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基于此,高職院校除了優化創新課程體系外,對校園文化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具體體現在精神道德方面。黨的十九大明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現狀,并且說明了新時代我國的新定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然發生變化,為了促使人們的發展需求得以全面滿足,應該著力于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要想在世界舞臺上站穩腳跟,必須具有高質量的人才,所謂高質量的人才包括專業素質強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承擔起推動新時代發展的責任,不斷推動育人文化的落實,為我國良好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需要明確新時代發展特點,確保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和校園文化能夠符合其趨勢,基于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促使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更有內涵,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精神更為突出。
3.2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要途徑
新時代,我國想要實現良好的發展,高職院校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能夠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可知,將工匠精神引入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邁進現代化教育領域的必要途徑,通過工匠精神很好地影響學生,最后為社會提供眾多專業素質極強的人才資源,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工匠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技術工人,而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術人才。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機制、完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工匠精神的積極影響。有效開展專業實踐課程,促使理論知識得到證實和強化。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該明確新時代特點和市場發展情況,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開展模式,促使工匠精神落到實處。
3.3是國家良好發展的客觀需求
現階段世界市場競爭情況激烈,如果能夠在世界市場中具有話語權,意味著該國家在經濟發展、科技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表現。我國想要實現這個發展目標,就應該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為我國發展提供夯實的基礎條件。“質量”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只有充分保障這一點,才能推動我國向更高的地位邁進,努力在世界市場上站穩腳跟。新時代,高職院校應該分析我國當前的發展需求,明確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著力于不斷優化調整教育工作,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其進入社會之后,滿足國家發展,不斷為我國實現現代化發展提供力量,讓我國具有驚艷世界的代表品牌。青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青年只有在理想、擔當和信仰的支持下,才能為國家拓展更寬闊的發展路徑,為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因此,基于當前我國迫切想要從制造型國家行列中升級的發展要求,工匠精神具有更突出的表現。因此,高職院校需要著力于將工匠精神引入文化育人當中,促使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的人才,在推動國家發展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4.新時代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建議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新時代的改革方向是將職業精神和文化育人良好融合,促使職業精神和文化育人充分發揮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積極作用。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加強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的融合。
4.1推動校企良好合作
新時代,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致力于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意味著想要促使工匠精神良好融入文化育人中,企業的參與不可缺少。首先在基礎建設方面,學校和企業應該著力于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及人文景觀的建設,促使學生有效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可以很好地感受校園文化精神。高職院校在完善校園文化和教學機制時,可以適當引入企業文化,切實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可以積極借鑒企業規章制度,確保教學工作開展針對性更強,職責落實更加清晰,職業性的特點得以充分明確。基于此,讓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實現良好的過渡,進入企業后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促使工匠精神和文化素養得以充分體現。
4.2加強專業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途徑主要體現在完善專業課程和學風建設上。首先,只有完善課程體系,開展有效的專業教學,才能促使人才更符合社會的新時代發展要求,引導學生積極發揚工匠精神。在完善課程體系上,可以增設相應的人文選修課,將企業技術人員和民間手工藝人帶進課堂,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含義,強化自身的專業素質、職業道德、敬崗愛業的精神。在完善師資隊伍時,除了校內教師外,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或者行業文化傳承人,為學生量身打造一套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由此,高職院校應該明確的是專業技能教學很重要,但是精神文化的灌輸刻不容緩。因此,在開展專業技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挖掘學生的潛在優勢,并且基于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工匠精神的影響,最終培養出更加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的人才。
其次,在嚴謹正向的學風下,引導學生更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業和未來職業要求。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代表行業,比如瑞士鐘表、法國香水、德國汽車等,它們用認真嚴謹的態度推動行業發展,在此基礎上,才能發揮出影響世界的行業水平。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認真嚴謹的態度和追求極致的專業素養要求非常高,只有不斷用其要求自己,才能很好地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人生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在建設學風和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入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應該從教師入手,建立健全相應的評教機制,采取專家評教、學生評價等方式,促使教師更加認真地投入教學工作當中。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時,應該用嚴肅的校風校紀規范學生,讓學生能夠遵守規則并貫徹到底。
4.3積極組織特色活動
首先,應該加強各種趣味性特色活動的開展。比如,與企業進行合作,積極組織技術創新比賽、團隊競賽等,讓工匠精神、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都得以融入,促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精神都得到有效的培養。除此之外,還可以多為學生講解行業大師的發展歷史和成就貢獻,用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念影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當中,促使文化育人的目的得以充分貫徹。新時代,推動非物質文化的傳承發展非常重要,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工匠精神的傳承。高職院校可以基于非物質文化組織各種特色活動,帶領學生更深入地認識非物質文化,以極高的積極性弘揚它,并用工匠精神完善自己。比如非物質文化知識競答比賽等,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并用其強化專業技能學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工匠精神帶來的深刻影響,滿懷職業熱情開展專業學習。
4.4創新校園文化表現方式
新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大學生追求潮流的熱情越來越濃厚。因此,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有效引入新媒體,積極宣傳工匠精神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首先,建立健全校園文化網站,有效利用新媒體的多樣化表現方式,將專業知識、文化特色有效融入網站中,健全相應的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等。其次,高職院校可以積極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用以積極宣傳深化校園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例如在中秋節、端午節等重要的節日充分調動校園文化資源,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促使校園文化在推動學生培養工匠精神和專業素質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最后,有效開展校內宣傳,充分運用校園平臺、電子屏幕、微視頻等工具,加大對校園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如果是視頻宣傳可以采用短劇演繹的形式,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興趣,在積極觀看的過程中,促使校園文化實現良好內化。
5.結語
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引入工匠精神,對高職院校和社會發展都具有積極的影響。結合當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開展實際,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對學生實現社會價值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應立足新時代實際,對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進行深入分析,推動工匠精神有效落實到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中,為優化高職院校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滿足新時代社會現代化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戴繼東.現代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的培養途徑與策略研究[J].長江叢刊,2020(21).
[2]韋芬.新時代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價值訴求與實現路徑探索[J].知識經濟,2019(04).
[3]肖春,祝昕,馬良,唐萍萍.從“工匠精神”到“工匠文化”的思考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