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族舞蹈作為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它蘊含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在通過肢體藝術傳達出內心的情感時,讓特有的表演風格加以呈現。在青海玉樹地區有著豐富的藏族歌舞,結合生活習慣、傳統習俗等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康巴風情。無論是身法韻律、美學表現,還是文化情節、想象特征藏族舞蹈都具備獨特的審美表現和體驗。本文依據青海玉樹藏族舞蹈,探討分析其表現特征。
【關鍵詞】青海玉樹藏族舞蹈;表現特征;審美;肢體動作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1-150-03
【本文著錄格式】英索巴卓.試論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表現特征[J].中國民族博覽,2021,06(11):150-152.
引言
青海玉樹被稱為“歌舞之鄉”,在富有藝術創造力和豪放情懷的基礎上,玉樹藏族人民在表演舞蹈時會充分展現出來。濃郁的高原風貌,獨特的草原氣質,讓舞蹈顯露出豁達開朗的氣質,在追求明快的情感宣泄中,給大家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一、舞蹈與青海玉樹藏族舞蹈
舞蹈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身體語言來傳達情感或者思想的一種方式,受限于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宗教習俗等條件,舞蹈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在舞蹈展示期間,會運用富有高度凝練性的動作來體現情感。民族舞蹈屬于舞蹈中的一種類型,它融入了民族特色,在演出期間,展現的不僅是表演者的情感和思想狀態,而且包含著整個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風俗等[1]。
藏族舞蹈起源于高原,它具備鮮明的藏族文化特色,在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特定環境下,滲透藏族的靈魂。同時,藏族人民在生活過程中加以實踐,在不斷優化和豐富的基礎上,形成了果諧、熱巴卓、卓諧等多種形式。青海玉樹藏族舞蹈作為康巴民間舞蹈的典范,無論是自娛還是表演,都展現出獨特的風韻。
二、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風格分類和審美表現
(一)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風格分類
從整體上來講,玉樹藏族舞蹈主要是從宗教觀念角度出發,對藏族舞蹈的服飾形態、變化類型、肢體動作等產生了影響。青海玉樹的藏族舞蹈主要分為三種風格:
第一種屬于常見的依、卓、熱巴等種類的歌舞,它主要展現出當地的風土人情,蘊含著吉祥的祝愿,在沒有年齡作為限制的條件下,男女都可以圍圈起舞,在快樂氣氛的帶動下,有時還會邊唱邊舞[2]。
第二種就是有關宗教內容求卓,它通常以宗教表征事物為主,主要宣揚的是佛法舞,在對象方面會有所限制,以中年男性作為表演對象。這種類型的舞蹈在涉及到宗教節日或者活動時演出的概率更大,尤其是祭奠或者喜慶的表達。
第三種屬于羌姆,是由寺院的僧侶來進行表演,內容主要是宗教性質,有時也體現對勇士的贊頌。通常也是只有在特定的法會上演出,可以形象地描述為法事舞蹈。
(二)青海玉樹藏族舞蹈不同風格的審美表現
1.民間歌舞類型的依、卓、熱巴等類型
針對青海玉樹藏族歌舞“依”,它屬于將音樂、詩詞等融為一體的民間歌舞類型,在表演階段,通常會由男女各自圍成半個圓,然后進行舞動,這種由圍圈來跳舞的方式也被俗稱為圓圈舞?!白俊睆臍v史方面觀察,主要是與曾經古代吐蕃的宣誓有關,在帶有感情的宣布誓言時,會起到激勵人心的作用,有時情不自禁地就會舞動起來。根據相關調查,卓的形成就與此有關,到了現代才演變為當前的舞蹈表演形式。
依和卓是最常見的青海玉樹藏族舞蹈形式,在參與篝火野營以及賽馬打獵等活動時,都會進行相關表演。按照依舞的特征來講,主要涉及到顫、屈的動律,讓雙膝在跨部的區域發力,呈現出自如瀟灑顫動的畫面。這種動作常伴隨有夸張的氣氛,蘊含著熱情奔放和瀟灑快意的豪邁氣息。相對比男子的陽剛,女子在表演的時候就比較含蓄,常以低頭彎腰、微笑含意為主,展現出藏族女子具備善良和妖嬈之美。在男子和女子的共同表演中,通過默契配合,呈現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加上歌詞的寄托,反應出玉樹地區的風土人情,充滿著對家長的完美和美好祝愿。
2.具有民俗氣息的求卓
求卓在演出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到慢舞,慢舞象征著內涵深刻,會在肅穆的階段進行演出,到了快舞階段,自然動作反應較為強烈。這種舞蹈在內容上,通常比依卓類更加莊重,并不能隨意更改,男人在演出時要穿戴著固定的禮服,彰顯出大度從容的精神面貌。整體的舞蹈動作相對沉穩,保持上身前傾得趨勢,跨部向外開,不時地進行揮擺著手臂。需要注意的是,求卓動作比較固定都是從左向右,舞蹈過程中持續向右側進行。
3.羌姆等法事舞蹈
法事舞蹈在西藏地區較為常見,從宗教流傳過程來觀察,在佛教傳至西藏后,相關儀式典禮等也開始借鑒,法事舞蹈也隨之而來。通過外在的舞蹈形式來展現出內在的吉祥寓意屬于舞蹈的內涵,也是富有寓意的關鍵所在。根據舞蹈者呈現出的優美、兇猛、憤怒等特征,會代表著不同的意境和使用寓意。
三、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表現特征
(一)身法與韻律的表現特征
身法和韻律的表現有時也被稱為身韻表現,身法主要說的是在跳舞過程中外在表現出的技法,韻律指的是跳舞藝術的形象內涵。在將身法和韻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后,才能夠彰顯出整個舞蹈的活力和神韻,它們為舞蹈注入了特定的內涵意義。按照玉樹藏族舞蹈的特點來觀察,在身法方面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分別是“旋轉”與“搖擺”[3]。從寓意角度來講,旋轉體現出藏族人民的健康向上、在追求的過程中勇敢頑強,同時在旋轉包圍的前提下,整個民族團結在一起,為了理想奮勇向前。
搖擺則體現出日常生活中的愜意,在牧牛放馬的過程中,快意人生。搖擺的幅度象征著跳舞者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在面對大自然的憧憬時,會不斷利用翻身、側腰等動作體現親切和熱愛。最終在這種極致柔美的舞蹈動作中,將心中的愿望寄托出來。無論是旋轉還是搖擺,這兩種動作都需要從腰部發力,注重對腰的運用??傮w上藏族舞蹈表面上看起來動作相對簡單,但是在真正運用時,對于各個點的變化以及舞姿的控制是有較高要求的,只有確保肢體動作的和諧統一,才能體現出舞蹈的生動形象。
在“韻律”層面上,由于跳舞的節奏感呈現出忽快忽慢的狀態,韻律感的把握主要體現在肢體動作的屈伸方面。通常和諧的韻律寓意著藏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在手臂擺動的過程中,還要配合遵循嚴整的步法來操作。從欣賞者的角度觀察,上肢律動要有節奏,呈現出層次感分明的狀態,完整的舞蹈應該屬于從上到下,井然有序并且動作協調,達到輕松自然。在韻律感的基礎上,也有助于身法的形成,在兩者配合中,達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
(二)美學的表現特征
從舞蹈本身的特征觀察,在經過組織加工后,這種富于藝術性的人體動作就能有效展現出個人的情感狀態和思想內涵。舞蹈能夠反應出社會生活,在表現形態方面主要是借助肢體動作、表情變化和節奏控制。從美學的角度出發,舞蹈藝術在展現過程中也是充滿內蘊的。青海玉樹藏族舞蹈表現出來的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宗教信仰等特征。舞蹈的美學效果在第一層面上體現為舞蹈的動作優美,這種穩健而充滿韻味的行動讓人看到的是自信和坦蕩,尤其是卓舞和依舞,蘊含著玉樹藏族人民的內心盼望,呈現出豪放自然之美。
美學表現在第二個特征方面主要是服飾之美,舞蹈的感染力并不只是借助于動作,在服飾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服飾樣式的搭配得體,可以直接讓舞蹈藝術效果得到提升。在樣式、色彩等方面,青海玉樹藏族人民在跳舞階段選擇的服飾彰顯出濃厚的地區特色,在特定生活區域和民俗風情的影響下,藏族民族的服飾文化也在逐漸形成,在配合舞蹈進行展示的時刻,能夠彰顯出特定的民俗風情[4]。服飾之美不僅體現在外面,而且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寓意。
美學表現的第三個特征是舞蹈的表現形式,結合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特點,在舞蹈表演時,通常會注重對自然規律的遵從。在順從文化發展的基礎上,舞者以大自然為背景,選擇合適的場所,借助詩情畫意的境界,品味出生活之美,有時會直接聯系到詩歌,將詩與舞融為一體,形成載歌載舞的場面。以舞助興,以歌配舞,歌詞和舞蹈情境相互聯系,促使情感內涵更加豐富,讓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魅力加以展現,使舞蹈富于生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三)想象的表現特征
在青海玉樹藏族舞蹈中,有時會融入豐富的想象內容。其一,舞蹈者需要借助想象來組織和表達整個舞蹈過程,由于在跳舞階段,舞者的肢體動作需要經過一定的美化和修飾,只有在經過藝術性的美化后,才能夠呈現出相對完美的效果。在此期間,舞蹈者本身的想象就不可或缺,作為直接參與者,舞蹈者應該注重對欣賞者內在深層次精神世界的感知。在注入細膩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時,體現出舞蹈的真正內涵與寓意。因為青海玉樹藏族人民對大自然保持敬重,所以在舞蹈方面也會重視對大自然物象或者行為的展現。
例如,青海玉樹藏族舞蹈中有些舞蹈動作會展現出類似老虎和老鷹的動作,用這些動物常用的動作來呈現威猛的特點。不僅生動傳神,而且十分有趣。在借鑒的基礎上,還要充分發揮出想象力,大自然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連,在發現大自然的場景中,也能夠表現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寓意。除了老虎和老鷹以外,對于相對弱小的鳥兒和牧羊放馬的情形,都會在舞蹈表演階段通過想象力來調整或者修飾,運用這種富有內涵價值意義的行動,讓充滿質樸純真的舞蹈蘊藏著生命的力量。
在想象期間,有時還會將這種表現特征寄托于信仰,在玉樹藏族舞蹈過程中,確實蘊藏著信仰之美。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佛教信仰影響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以后,藏族人民通過虔誠的心靈訴求,也會將內心世界的愿景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5]。在跳舞階段,就給愿景的呈現帶來契機,這種方式的運用符合藏族人民的明顯特征。同時,由于在信仰方面,按照佛教思想,鼓一般用于召喚神靈和誠心祈求,在青海藏族舞蹈期間,鼓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樂器,從這一角度考慮,更是印證了信仰的作用。
(四)情節表現的特征
青海玉樹藏族舞蹈在內容上也比較體現出情節性,尤其是針對于祭祀或者慶祝節日期間,這種舞蹈承載著特定的價值意義。在以故事為背景的前提下,舞蹈本身就具有情節的特點,甚至可以說舞蹈就是情節的一部分。藏族舞蹈在最初來源時,許多都源于古代的祭祀等活動,而該舞蹈在最初形成的階段就針對祭祀服務,承載的內容中也蘊含著對驅鬼求神、造福許愿等美好的祝愿。在莊嚴肅穆的背景下,利用舞蹈的形式來解說或者宣泄,是一種特定的文化。
例如,在玉樹藏族區域,表演《羌姆》中的舞蹈期間,有時會運用各種法器來加以襯托,無論是“擬獸舞”還是“巫舞”,這種具有特定內涵的情節帶有不同的象征寓意。在跳舞時,對于內容情節的選擇相當重要,不同的內容在呈現期間包括配樂也會有較大差異。在對傳統文化節目改造時,比如《文成公主入藏》,這種富有故事情節的內容通常帶有重要的意義。在表演舞蹈期間,就要把握住曾經的故事情節,展現出民族間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一面。
藏族舞蹈的情節表現不僅是曾經歷史中發生的故事,而且還包含著當代人們在體驗生活感受后的情緒排遣。舞蹈可以成為心靈世界的窗口,在具備抒發情感的基礎上,讓個人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體驗。在表演舞蹈的時候,有時沒有歌聲相伴,在多人參與的活動中極有可能是肅穆莊嚴的場景,通常在這種狀態下,玉樹藏族舞蹈會使用特定的嗩吶、螺號等來奏出洪亮的樂曲[6]。在氣氛的感染下,使具體的情節更加讓人深刻,讓背后的故事重新回味。
(五)文化的表現特征
舞蹈表演屬于舞蹈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它也屬于文化資源在傳播和發展的藝術形式。玉樹藏族舞蹈本身就具有文化特征,舞蹈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地理環境和歷史原因的影響,這些文化因素也注定了舞蹈具備文化氣息。首先,從玉樹藏族舞蹈的傳播方向來看,許多舞蹈都是從古代時期的祭祀或者特定的慶?;顒恿鱾飨聛淼?,雖然在傳播期間會進行優化改善,但是整體上這種表現形式仍然承載著藏族的悠久文化歷史。在歷史層面上,舞蹈生動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和風土人情。
在玉樹藏族舞蹈蘊含著獨特的藏族文化時,它不但屬于日常生活中借以休閑娛樂的方式,而且成為藏族文化的一種象征。作為青海玉樹藏族舞蹈,在內容豐富的前提下,還存在著多種形式。從文化角度來說,文化本身不會受到時間的禁錮,即使是這種文化已經存在了漫長時間,但是仍然作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青海玉樹藏族舞蹈承載著文化與現代的娛樂休閑并不沖突,反而在欣賞和感受玉樹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又會帶來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文化氣息的熏陶下,從古代歷史滲透到如今的休閑。
舞蹈既是人們生活中的紐帶,也是特定環境下對生活的縮影。在青海玉樹藏族舞蹈表現出文化的價值意義時,彰顯出獨具特色的民族氣息。任何一種舞蹈都會有各自民族的特色,從舞蹈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該民族的精神狀態,在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和精神文化時,對于玉樹藏族人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平凡的意義。這是屬于民族文化的遺產,在挖掘和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過程中,讓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繼續傳承和發展下去,在舞蹈中享受文化之美,藏族舞蹈也會繼續綻放魅力并且保持創新。
四、總結
青海玉樹藏族舞蹈具備多樣化的表現特征,在身法和韻律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展現出美學的特點。結合情節與文化的表現,讓青海玉樹藏族舞蹈滲透歷史文化氣息,在多彩的表演形式中,體驗出舞蹈的魅力。在關注青海玉樹藏族舞蹈的基礎上,保持理念的創新,真正實現對舞蹈的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達哇卓瑪. 玉樹藏族民間歌舞文化研究[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8,No.128(3):96-99.
[2]江永卓瑪. 關于玉樹地區民俗民間舞蹈的特點[J]. 大眾文藝,2017(9):56-57.
[3]普布永措. 基于玉樹藏族民間歌舞文化分析[J]. 參花:下半月,2019(6):72-72.
[4]布達羊. 淺談康巴地區(玉樹)民間舞蹈的表現特點[J]. 大眾文藝,2017(22):31-32.
[5]李霞. 論青海玉樹地區藏族舞蹈風格及審美特征[J]. 作家,2011(10):208-209.
[6]達哇才仁. 淺析原生態藏族舞蹈的特點與現狀——以青海玉樹原生態藏族舞蹈為例[J]. 藝術教育,2019(10):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