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苑 劉芹



摘要:本文針對老年人送餐上門服務中助餐車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助餐車使用高效便捷化、人性化、科技化,并與現(xiàn)代化城市的應用場景相匹配的助餐車設計策略。在實現(xiàn)餐車外觀改造以及功能提升的前提下,也在產品傳播系統(tǒng)上營造養(yǎng)老、敬老、孝老、重老的社會環(huán)境,并為后續(xù)的設計提供可行性指導。
關鍵詞:老齡化;送餐上門服務;餐車;設計原則;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U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0-0-02
1 老齡化社會背景
1.1 社會老齡化趨勢
到201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9%,60歲以上的人口增至2.49億,可見我們國家的老年人群體龐大,老齡化速度快,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老齡化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甚至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在勞動力結構、產業(yè)與消費結構方面引發(fā)相關問題,給我國社會保障、老年養(yǎng)老保障機制建設帶來嚴峻挑戰(zhàn)[1]。
1.2 政府對養(yǎng)老問題的重視
為應對老齡化問題,2016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放開養(yǎng)老服務市場提升養(yǎng)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到為了提高老年服務的質量,應把重點放在開發(fā)和運用智能硬件上,強調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緊急救濟、心理治療、服務預約、物品代購等其他服務,促進養(yǎng)老服務公共信息資源向各類養(yǎng)老服務機構開放[2]。
2019年上海及北京等城市分別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餐飲服務和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進一步加強餐飲配送服務,重點關注家庭“三缺一高”等老年人開展自助餐配送服務的特殊困難。為完善老年人助餐配送體系,提出加快發(fā)展老年人家門口餐點,支持各社會力量參與餐飲配送服務等措施,提高解決老年人餐飲環(huán)節(jié)問題能力,竭力讓每位老人都能從一日三餐中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2]。
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1 國外送餐設備研究現(xiàn)狀
國外一位設計師設計出了一款多功能移動餐車,這款移動餐車是專門為路人供應食品和飲料的(如圖1所示)。設計師以意大利奶酪為原型制作了這輛移動餐車,其靈感來源于馬蘇里拉芝士(一種外表面是乳白色的意大利奶酪)。馬蘇里拉奶酪是一種非常靈活的食物,烹飪時可以被廚師做成不同的形狀,設計師將奶酪的特點融入這款餐車的設計中,使其外部變化可以非常靈活,車體的不同部分可以根據(jù)需要擴展到外部。隨著車體的延長,車輛的使用面積被大大增加,功能也被最大化。餐車的正面鋼板被設計成穿孔的形式,目的是提高車體的透明度,讓其他顧客看到餐車外面的情況。而且餐車在結構設計中也充分考慮到對環(huán)境的保護,把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車體頂部,太陽能板吸收的太陽能可以用于餐飲的保溫,與此同時,這輛餐車設計的空氣循環(huán)通風系統(tǒng)也保證了車廂內部有足夠干凈的空氣[3]。
2.2 國內送餐設備研究現(xiàn)狀
張瑞杰在其《智能外賣送餐車系統(tǒng)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中分析到因外賣包裝和餐箱的不合理設計會導致外賣傾灑,文中研究了這一問題并分類了痛點,痛點主要在餐車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續(xù)航能力三個方面,文中設計的餐車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電瓶車形式,但改進了車輛構造和餐飲分配方式。(如圖2所示)移動電話可固定在左側車頭支架上,可根據(jù)使用者的意愿進行調整。手機和車輛均可連接到網上,使用者可以隨時進行手機指令操作并查看訂單信息。采用抽拉式結構餐箱來擴展車體空間,這種靈活空間與普通餐箱相比,可增加35%容量,像湯這樣的液體可以被有效地固定和被隔離,避免因運輸過程的顛簸而撒漏。箱體與車尾部的聯(lián)機部分設計為可拆卸結構,便于送餐人員拆卸送餐箱進行取餐,車尾部為可拉伸結構,可隨箱體擴展而拉伸,能更好地固定箱體[4]。設計從使用人員的角度出發(fā),挖掘痛點并逐個擊破,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時也在餐飲配送行業(yè)的標準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具有意義,提供了參考價值[4]。
3 用戶需求及現(xiàn)有老年愛心助餐車分析
3.1 用戶需求分析
第一,餐車使用者分析。對上海現(xiàn)有老年助餐服務點進行梳理,確定目標人群并采集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健康狀況、職業(yè)、文化程度等),重點了解配送餐飯工作者對于助餐車的看法及使用感受,包括對餐車配餐箱的功能結構以及外觀造型的建議并找出意見共同之處,用于指導下一步的產品設計工作。
第二,餐車受益者分析。首先,通過相關文獻資料以及調查報告對老年人飲食能力進行分析,并對老年人的食物需求特點進行挖掘,初步確定餐車箱體必備的功能,如只需要保溫不需要制冷等。其次,從老年人與餐車接觸的角度出發(fā),對社區(qū)的部分老年人進行用戶訪談,從而找到發(fā)現(xiàn)產品新功能的機會。
3.2 現(xiàn)有助餐車分析
以上海助餐車為例進行分析(如圖3所示),并找出改進餐車的方法。
首先,從色彩上對現(xiàn)有送餐類產品的色彩形象進行歸類分析,并根據(jù)應用場景分析送餐車的用色,分析不同顏色所代表的風格類型,得出老年人送餐設備產品的最佳色彩。其次,從材質分析找出各類餐車所共同采用的材質,分析其作用與效果,對于不同材料之間的組合搭配進行羅列并進行材質效果研究。最后,從造型設計分析不同造型所帶來的形態(tài)變化反映出的情感特征,給用戶帶來與眾不同的心理暗示等,從而設計一款具有人文關懷的老年送餐車。
4 助餐車設計趨勢
4.1 人性化趨勢
越來越多的載運工具出現(xiàn)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同的載運工具有著不同的功能屬性和能力范疇,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校車會根據(jù)不同階段兒童的生理狀況設計校車座椅和整車配色,具有較高安全系數(shù)和較為活潑的外觀造型。校車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和鮮明特色,代表了某種程度上的正規(guī)化和人性化。不再一刀切地設計交通載運工具是現(xiàn)代化工業(yè)設計的進步,如今會根據(jù)使用者和功能屬性確定載運工具的具體功能和整車造型,另外在社會傳播上也代表了對該人群的重視度。因此,載運工具的設計首先可以從具體功能和整車的視覺語言兩點出發(fā),站在使用人群或間接接觸人群以及社會影響的角度,與使用者和被服務對象溝通交流,滿足用戶在產品在功能和心理兩方面的需求,心理層面上考慮產品外觀帶來的親切感和安全感,在與用戶使用交互的過程中做到自然流暢,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5]。以人為本的設計載運交通工具,才是為人所用,有情感有考究的設計。
4.2 智能化趨勢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前進,智能化層出不窮,各種載運工具也進入智能化階段,例如實時定位功能,連接APP后臺的使用,追蹤交通工具的運動軌跡。未來智能送餐產品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從各種智能化、人性化、多元化的功能中選取適合的助餐車并優(yōu)化升級,代入到車體中,可以讓直接使用者(工作人員)或者是間接使用者(老年人群)更好地與載運工具產生交流,使其不再滿足于單一的送餐功能。形成巧妙的設計且符合形式上的統(tǒng)一,以最基本的模塊代入多樣化的功能,將是一個新的助餐車設計方向。另外,同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讓助餐車與各應用場景和諧共存,擴大智能送餐的服務場景,使其概念逐漸拓展到智能配送產品[5]。
5 助餐車設計原則
5.1 功能性原則
助餐車的基本功能是餐飯的貯存和保溫,供送餐服務人員使用,設計者可以在現(xiàn)有送餐車的功能基礎上開展深度研究,合理設計餐箱內部功能及結構,使其在可控保溫消毒的基礎上進行餐飯放置功能分區(qū),人機交互部分應用智能化也是很好的改進方式。
5.2 實用性原則
助餐車的實用性直接關乎使用者的用戶體驗,這其中人機關系是重點。以人機工學為出發(fā)點進行多功能整合與優(yōu)化,研究不同功能結構之間整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以及對車體布置的影響,可以使工作人員易于理解、易于操作,達到使用上簡潔、舒適、可靠的目的。
5.3 審美性原則
審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大環(huán)境的氛圍以及社會現(xiàn)代化的程度,或者可以說是精神需求。在材質、造型、裝飾、色彩上進行合理設計,使其功能與形式相互平衡,使其具有自身獨特的設計符號和視覺語言是設計師的責任之一,這樣可以有效地傳達信息并加強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
6 助餐車設計策略
第一,從人機工學角度著手,結合餐箱尺寸參數(shù)以及人體尺寸測量數(shù)據(jù),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使用人員的工作流程,為造型設計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從送餐服務人員的駕駛以及在餐箱位置的拿取動作入手,考慮操作界面的高效設計以及開關、推拿便捷的餐箱結構,減少不必要的動作,合理設計餐車使用方式。
第二,以產品語意強化送餐車意義的傳達和設計的詮釋,借鑒現(xiàn)有的各種移動餐車的設計,并合理選擇餐車的造型語意和色彩語意,如餐飯或者餐廳的色彩一般都為使人有食欲的橙色。另外,針對老年人的產品,造型要避免嚴肅,以圓潤的曲面為主可拉近距離感,使產品本身不僅具有人文關懷,同時也宣揚了中國孝文化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并有利于展現(xiàn)社會對尊老養(yǎng)老的重視程度。
第三,以材料與功能促進送餐車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通過對適用材料的分析、整理、采用,再加上合理的材質和智能化的功能,使產品能夠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和使用壽命,也需要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協(xié)調產品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使其成為新型智慧送餐車產品設計。
7 結語
老年助餐服務是關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也是養(yǎng)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fā),對助餐車的基本必備功能與外觀視覺語言,提出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進度,與工業(yè)設計相關理論結合的產品設計理論,植入規(guī)范化、科技化的外觀以及便捷功能。還對助餐車產品進行梳理分析,進一步整理、歸納助餐車產品的設計元素,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產品視覺形象,同時能最大限度地配合社會整體形象。這樣產品形象的建立可以準確地歸納出被接受的實用性功能以及受社會認同的造型元素,并且在下次開發(fā)中繼續(xù)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Z/OL].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2019-02-28.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放開養(yǎng)老服務市場提升養(yǎng)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國辦發(fā)〔2016〕91號)[Z/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3/content_5151747.htm,2016-12-07.
[3] 艾倫.世界無奇不有一款設計新穎的移動餐車[J].專用汽車,2012(04):62-63.
[4] 張瑞杰.智能外賣送餐車系統(tǒng)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34):245-246.
[5] 蘇欣麗.物聯(lián)網時代下的寫字樓智能送餐產品設計[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9:25-26.
作者簡介:趙元苑(1996—),女,河南南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藝術與應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