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摘 ?要:目的 ?分析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患者應用基于護理人員指導的早期心臟康復對其生活質量及運動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80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40例采用基于護理人員指導的早期心臟康復,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 ?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干預前改善,且研究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6 min步行距離較對照組遠(P<0.05)。結論 ?基于護理人員指導的早期心臟康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運動能力提升具有顯著意義,可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早期心臟康復;瓣膜修復;生活質量;護理人員指導;運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092-03
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患者由于病情較為嚴重,很少接受康復治療及護理,且部分接受康復干預的患者由于啟動時間晚,難以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1]。有研究證實,心臟外科術后康復干預能夠及早恢復患者運動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2]。基于護理人員指導的早期心臟康復是一種新興的康復模式,能夠較好地緩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目前我國對該護理模式的研究較少[3]。為了解該模式在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了80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患者,對其應用不同方案干預的效果對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行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的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6~59歲,平均(48.72±5.31)歲;合并高血壓18例,合并糖尿病11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5~58歲,平均(48.69±5.37)歲;合并高血壓的患者1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對比價值(P>0.05)。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②血流動力學穩定;③具備良好認知功能;④能夠較好地配合康復護理工作;⑤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衰竭;②術后傷口感染等并發癥患者;③腦梗死后遺癥;④無法正常溝通者。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并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針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予以解決。鼓勵患者術后及早下床活動和自主排痰,指導患者正確保護傷口,給予患者飲食、運動等方面指導,叮囑患者術后嚴禁煙酒,遵醫囑用藥。給予常規出院后護理,定期隨訪了解患者恢復情況。
在對照組基礎上,研究組予以基于護理人員指導的早期心臟康復:①呼吸訓練。術后3 d開始,在心電監護基礎上,指導患者開展腹式呼吸訓練,經鼻腔深吸氣后經口腔呼出,連續10次,于早、中、晚各練習1遍。指導患者通過咳嗽清除肺部分泌物,每2 小時練習1次,之后可逐漸增加訓練次數。②運動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開展肩部運動,患者坐在椅子上,背靠椅子,雙腳著地,放松肩部后高聳兩肩再放松,重復練習3次;開展頸部拉伸運動,患者面朝正前方坐于椅子上,一只耳朵盡量的接近同側肩膀,使對側頸肩部肌肉有拉伸感,保持3 s后,對側開展同樣的操作。開展胸椎旋轉運動,患者坐在椅子上,雙手置于腿上后輕緩地將上身旋轉至另一側,保持3 s后換另一側旋轉,方法相同。并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逐步進行下床站立、步行等訓練,訓練10 min/次,之后可酌情調整訓練時間,注意觀察和記錄患者運動前后的血壓以及心率變化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異常。訓練過程中可根據患者具體恢復情況合理控制訓練強度,以患者感覺不勞累為宜。③出院后給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給予患者及家屬居家康復指導,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監督患者嚴格按照康復方案進行運動訓練,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或異常情況,及時予以相應指導。兩組均連續干預6個月。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具體包括:①生活質量,采用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估兩組干預前(入院時)和干預6個月后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等維度,各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②運動功能,分別于干預前(入院時)和干預6個月后采用6 min步行試驗(6MWT)進行評估,即測試患者6 min內所徒步行走的距離,距離越遠運動功能越好[5]。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23.0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數據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相比,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各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運動功能比較
兩組入院時6 min步行距離相當,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干預6個月時的6 min步行距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增大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接受心臟瓣膜手術的患者數量也急劇增加,以往風濕性心臟病是心臟瓣膜手術的主要群體,但近年來接受該手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數量也明顯增加,患者術后恢復也成為當前關注的熱點[6]。對于接受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的患者,如何在短時間內恢復患者運動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7]。目前已經較多研究報道,早期康復護理對心臟外科術后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均具有重要價值[8]。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患者病情相對較為嚴重,所需手術時間長,術后開展早期康復的具有較高風險,因而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心臟康復在該類患者中的應用[9]。
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在患者術后3 d開始進行簡單的心臟康復訓練,之后再逐漸過渡至下床、步行等訓練,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提升患者心功能的同時,促進患者活動能力改善[10]。本研究顯示,采用基于護理人員指導早期心臟康復的患者,其干預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且6 min步行距離較對照組遠,充分證實了早期心臟康復在患者生活質量以及運動功能方面的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在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患者中,應用基于護理人員指導的早期心臟康復,可獲得更為理想的康復效果,可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其運動功能改善。
參考文獻
[1]陸海宏,李海英.康復護理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早期生存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天地,2020,17(9):203.
[2]王倩,羅燕.早期康復護理對心臟雙瓣膜置換患者術后康復影響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5):139.
[3]王季,席婷,郭瑞瑞.反饋式康復護理聯合情志干預對心臟瓣膜病患者術后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2020,41(2):208-210.
[4]杜曉培,王海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壓瘡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校醫,2020,34(6):427-428,431.
[5]邵燕茹,黃芳,鄒美婷.早期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術后并發癥與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2):104-106.
[6]余玲.康復護理應用于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對患者術后早期生存質量的影響及自理能力評價[J].健康大視野,2020,28(10):179-180.
[7]劉展琴,黃燕蘭.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手術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5):79-80.
[8]Dijkstra S,Dejongste M J L, Reneman M F,et al.Heart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awaiting Open heart surgery targeting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Heart-ROCQ):study 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randomised,open, blinded endpoint (PROBE) trial[J].Bmj Open,2019,9(9):e031738.
[9]楊歐.階段性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4):641-642.
[10]付向丹.早期康復護理改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生存質量的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5(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