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營


摘 ?要:目的 ?對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方法 ?選取在高青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進行研究,共納入2018年12月~2020年7月期間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36例,然后對患者進行復檢,對所有患者的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溶血、采集時間、采集部位、采集方法、標本處理不當、其他),溶血標本復檢結果,以及不同血液抽血位置不同標本復檢結果進行分析,將導致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進行總結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預防策略,從而減少異常結果的出現(xiàn)。結果 ?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中溶血占比最高,為27.78%;復檢后乳酸脫氫酶、鉀、肌酸激酶等指標與初檢查結果對比(P<0.05)。結論 ?導致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較多,因此在進行生化檢驗時需要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然后制定合理的預防策略,進而減少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情況。
關鍵詞:生化檢驗;初檢差錯;原因;預防
中圖分類號:R44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187-02
在現(xiàn)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中,診斷的準確性對疾病有著重要意義,其中生化檢驗是作為常用的一種檢驗方式,由于其操作的簡單性、可重復性,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1]。若在實施生化檢驗的過程中出現(xiàn)差錯,則會導致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現(xiàn)象,這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造成影響,并會帶來醫(yī)患糾紛,對患者及醫(yī)院均有負面的影響。影響血液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眾多,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對相關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2]。本文主要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在高青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血液生化檢驗的患者,共納入2018年12月~2020年7月期間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36例。在入選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為18~75歲,平均(46.52±2.27)歲;其中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10例、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9例、外科患者7例、骨科患者5例、胸外科患者5例。
初檢差錯的判定標準:患者的指標(乳酸脫氫酶、鉀、肌酸激酶)與病情不符,患者自身沒有檢測異常指標反饋的癥狀和臨床表現(xiàn)。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首次在醫(yī)院接受生化檢驗;②所有患者均對研究過程認可并且知曉,且為自愿參與研究;③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心臟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②精神類疾病或者癡呆者;③凝血功能異常者;④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⑤手術禁忌證者。
1.2 ?方法
血液生化檢驗復檢的方法為:抽取所有人員的空腹靜脈血,對于常規(guī)檢驗者使用分離膠促凝試管,對于急診患者則使用肝素鋰抗凝管;將抽取的血液標本進行檢驗,在檢驗前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處理;然后使用OLYMPUSAU5811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液標本進行檢測,使用配套試劑,在操作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溶血、采集時間、采集部位、采集方法、標本處理不當、其他),對比溶血標本復檢結果(乳酸脫氫酶、鉀、肌酸激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患者的數(shù)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以t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采用[n(%)]的形式表示,并以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差異。
2 ?結果
2.1 ?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錯誤原因分析
導致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溶血占27.78%、采集時間占8.33%、采集部位占11.11%、采集方法為19.44%、標本處理不當占22.22%、其他為11.11%。見表1。
2.2 ?溶血標本復檢結果對比
復檢后乳酸脫氫酶、鉀、肌酸激酶等指標與初檢檢查結果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疾病檢查時,生化檢驗是較為常見的檢查方式[3],能夠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疾病情況[4],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作用[5]。在進行生化檢驗時,容易出現(xiàn)結果初檢差錯的情況,當出現(xiàn)結果初檢差錯情況時,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判斷、疾病的診斷、治療,因此需要嚴格的控制生化檢驗的流程[6]。
為了保證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正常,需要對生化檢驗出現(xiàn)異常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為了減少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異常情況,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具體如下:(1)正式上崗前,血液標本采集的工作人員要熟練的掌握血液采集的方法、步驟,能夠熟練的進行穿刺,保證一次穿刺成功率,為了提高標本采集人員的工作質量,需要加強培訓,通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操作,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2)正式上崗前,檢驗人員要熟練的掌握各種檢驗儀器的操作方法、試劑的使用方法,進而提升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3)在血液標本采集時,一定要確保患者處于空腹狀態(tài),在空腹的情況下能夠準確的反映患者的血液情況,在血液標本采集時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囑咐患者不要反復的握拳,若患者的血管難以清晰的暴露,則不能反復的拍打血管處的皮膚;(4)在血液標本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員要及時的送檢,若不能及時送檢則需要立即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使血清分離,避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對于交叉感染的情況,則需要對檢查儀器進行保養(yǎng),更換相關設備;(5)在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時,要加強分析過程的質量控制,通過質量控制能夠進一步提升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正確率。
本次研究對醫(yī)院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得出,原因中溶血占27.78%、采集時間占8.33%、采集部位占11.11%、采集方法為19.44%、標本處理不當占22.22%、其他為11.11%;復檢后乳酸脫氫酶、鉀、肌酸激酶等指標與溶血檢查結果對比有差異(P<0.05);研究結果顯示,影響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較多,在明確這些因素后,對患者進行復檢,可以獲取相對真實的數(shù)據,進而可以對患者的身體功能準確的評估。
綜上所述,導致血液生化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原因較多,因此在進行生化檢驗時需要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然后制定合理的預防策略,進而減少檢驗結果初檢差錯的情況。
參考文獻
[1]趙帆,趙娟.血液生化檢驗時發(fā)生血清膽固醇異常的主要原因及處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11):152+157.
[2]王洋,居來提·阿扎提.藥物對常用臨床生化檢驗指標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2):92-93.
[3]鄭國軍,樊燕,劉小琴,等.常規(guī)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4):114.
[4]陳劍峰.血生化檢驗過程中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原因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8):99-100.
[5]楊迎春.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9,25(15):140-141.
[6]楊燕迪.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30):17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