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麗華 常帥
摘? 要:本文主要從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出發,并結合當下本科院校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闡述說明。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并且也越來越重視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應當在教育模式上進行不斷的更新。為了在教育教學中更加創新,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內容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教師師資力量,從而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創建溝通交流平臺,這樣才可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新工科? 應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養? 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4(c)-0226-03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MU Lihua1? CHANG Shuai 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22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from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expounds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in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s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we should constantly update the education mode. In order to be more innovativ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nt, increase teachers' faculty strength, and build a 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and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platform, so a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協調推動新工科專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人才培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中表現較為明顯的就是專業性缺乏,在硬件以及軟件的配置上并不合理,同時也缺少相關的教育實踐內容,尤其是對于電子類的課程內容,這類的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實踐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卻難以達到教學的效果,由此可見,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與國際接軌,從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1]。
1?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的需求
新工科的不斷發展不僅是對教育事業、新型產業、新型技術的適應,同時也是面對我國經濟以及科技技術發展領域的重大創新改革。復合型人才以及創新性人才已經不再是教育的空想,如今已經成為了市場的發展需求,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轉變,本科院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應當進行有效的創新改革[2]。
1.1 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想要滿足當前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的需求,首先應當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創新是新工科適用新型技術以及新型產品的關鍵。并且在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人才應當具備的就是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并且只有具備這兩種精神才可以將創新的想法落到實處。
1.2 技能與知識的相互結合
當前新科技的發展已經加快了步伐,對于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需求也逐漸增高,這里的復合型所指的就是知識體系的復合。例如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不光需要具備信息技術的知識,同時還應當對數據進行分析管理,全方位地了解知識,這樣才可以保證對工作當中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最終的結論。因此,新工科背景下人才是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還應當將知識與技術進行結合。在工科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傳統理論人才的需求也有了較大的減少,主要面臨的就是對既擁有理論又擁有技術人才需求,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創新的發展。
2? 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人才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如果想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就應當進行不斷的創新。通過對新技術與新工程的創建,在傳統教學上進行不斷的改革[3]。
2.1 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
一方面,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應當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不僅要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及綜合素養。另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過程當中,忽視了市場對人才專業能力的發展需求,從而導致人才的培養出現寬口徑,導致人才供給與市場的需求出現矛盾。例如工程管理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同時,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跨界綜合能力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這樣就導致了工程管理相關專業人才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后適應能力不足。
2.2 教師隊伍建設不到位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當中,工程管理相關課程的設置相對較晚。因此,工程管理相關專業的教師團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涉及教師轉崗、教師團隊年輕、教師實踐經驗少等。在當前教師隊伍當中,由建筑類、經濟管理類、土木工程類轉變成為工程管理類專業的教師還是相對較為常見的,這就導致工程教育的課程出現了偏差,在大部分的課程當中更加偏向教師的原有專業,這對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極其不利[4]。
2.3 教學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課程設置主要有課程目標、課程教育設置及課程評價設置,這些設置當中都存在著不合理的情況,從而影響了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首先,課程教學設置過于單一。在教學當中常常會忽視掉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不具備創新性,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課程教學效果不斷降低。其次,課程評價與考核相互脫離。在課程評價與考核當中,教師沒有將課程與目標進行有效的開展,同時也沒有將課程評價與考核落實到課程當中,從而導致課程評價與考核存在脫離的情況[5]。
3? 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
3.1 轉變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本科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對社會進行明確的認知,充分掌握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復合型以及創新型人才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如圖1)。其次,應當注重對創新教育的不斷實施,從而使人才更加具備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精神。所以本科院校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合理性內容的體現,促進創新內容在課程當中的比例,從而促進對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3.2 加強教育與理論知識的相互結合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本科院校應當加強實踐課程的教育比重,從而實現各個學科的綜合教育,確保學科和學科之間不再具有局限性,使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學科知識。不僅如此,本科院校還應當實行校企合作的模式,這些模式的運用可以更好地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不斷加強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介入企業,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在企業學習的過程當中,還可以增加自身的實踐能力,并且在日后的競爭當中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6]。
3.3 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
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應當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教育基地以及網絡等多種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凸顯出教育的實際效果。
3.4 教師隊伍的優化
本科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應當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完善,使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教育理念得到不斷的提升,為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做好全面的準備。首先,本科院校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從而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其次,本科院校還應當在新經濟與新工程結合的背景下對教師隊伍的創建進行雙師雙能的培養,使教師通過與專研合作的方式進行內部、外部的雙向培養。有計劃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鍛煉,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素質,從而更好地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任務。
4? 結語
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當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更加注重理念上的轉變,并且引用不同的方式,加強對課程上的不斷改革,將實踐落實到教學當中,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技能可以得到提升,進一步促進資源與資源之間的相互結合,確保學生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促進自身適應能力的提升,從而確保學生在校企合作當中可以更好地順應社會的需求,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晶,朱明霞,陳利強.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模式應對策略——以黑河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為例[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7):283-284.
[2] 李雪嬌.“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意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產業科技創新,2020,2(24):109-110.
[3] 尹晶,劉春艷,崔艷群.“新工科”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J].科技資訊,2020,18(7):104-105.
[4] 蔣科軍,貝紹軼,李國慶.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芻議[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9,25(3):110-114.
[5] 周晴,楊川勝.德國“雙元制”教育在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2):73-75.
[6] 肖雷.應用型本科院校“1+X”證書制度實施策略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