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斌
摘 要:肢體語言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使用,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英語學習的注意力,讓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逐步進入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文章簡要分析了當前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開展的現狀,探討出現的問題,以及借助肢體語言進行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帶來的重要作用,試圖為小學低年級英語學習的有效性提出淺顯可行的建議,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全面進步。
關鍵詞:肢體語言;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作用
一、 引言
小學低年級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因為學生普遍年齡小,且受漢語言環境熏陶的時間較長,對于英語的學習,可能在起步階段充滿了興趣,對英語學習充滿了好奇心。英語學習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進行的過程,并且學生要有耐心不斷鉆研,有濃厚的興趣。但因為受漢語言環境的熏陶過重,學生英語學習缺乏必要的環境氛圍,導致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興趣下降,英語學習成為小學生學習的負擔。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通過肢體語言的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的發音,輔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促使低年級小學生的英語成績得到提升,同時逐步形成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二、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大多比較簡單,教材中所涵蓋的內容大多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緊密相關,也協助學生掌握相關學習英語的知識內容,加強學生的友好交流。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也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分強調小學英語成績。但是由于學生的升學壓力越來越大,學校和教師面對社會和教育的壓力也在增大,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急于求成,導致教師在英語教學工作中會不由自主地狠抓工作,為了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下降,對英語充滿反感。
而且,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年齡都小,愛玩愛熱鬧的天性并沒有因為上學接受教育而被掩蓋掉,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被周圍或是室外的風景吸引注意力。哪怕是室外有一陣風吹過,飄落在窗臺上,都能引發小學生的討論,讓學生對窗臺上隨風不斷抖動的葉子引發聯想。它是從哪里來的,外面的風有多大,昨天放在陽臺上的玩具會不會冷等。等教師發現學生的思緒已經飛出窗外了,或是學生自己回過頭來自己還在上課的時候,課程已經進行了大半,學生再次進行學習的時候,發現自己居然聽不懂了,因此,學生就會逐漸失去進行英語學習的興趣,開始在課堂上做自己的事情,或發呆,或是和周圍的學生說話,干擾周圍學生的正常學習。英語教師發現這種情況時,會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告訴學生剛剛進行到那里了,讓學生回到學習的軌道。也有部分教師不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會逐個地糾正,只是很隱晦地提醒全班同學一起進行學習。
三、 肢體語言對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教師在開展小學生低年級英語教學的時候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全神貫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走。肢體語言教學不同于教師平時的授課,授課中教師偶爾進行教學內容的板書,為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借助肢體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肢體語言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眼、手、胳膊,手臂和身體的各個部位的作用,為學生在講解中利用眼神、手勢和動作輔助學生理解英文單詞意思,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詞匯。
教師在開展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的時候。在課堂上采用肢體語言輔助英語教學,可以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代溝縮小,使學生意識到教師是容易親近的。剛剛步入小學的學生,在進入小學學習之前,家長或是親近的哥哥姐姐們會給小學生灌輸這樣一種認識:在學校期間,要聽教師和校長的話,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教師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要認真聽講,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因此,小學生就會對教師形成一種天然的恐懼感,不管這個教師的上課風格怎樣,教學的內容又是什么,學生總是對教師充滿了敬畏,尤其是英語教師,與常見的漢語言發音不一樣,英語的發音對小學生來說很“奇怪”。教師采用肢體語言開展教學,有助于減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發現教師“可愛”之處,減少對英語教師恐懼感和神秘感,拉近學生和英語教師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可以較好地學習當前的英語課程。
教師采用肢體語言進行英語教學,有助于為課堂增添趣味。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
英語課程本身是一個非常新的內容。而且,英語又缺乏說的環境,即便小學生在學校時跟著教師一遍一遍地進行朗讀和默寫。但是,由于周圍缺乏英語的環境,教師最擔心的就是,學生只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學習,課后便將英語學習拋到腦后。畢竟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學生需要不斷地進行重復性記憶,才能將這些學到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將學到的內容變成自己的。因此,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外,還要注重學生課后學習英語的情況,不可以把輔導學生開展課后作業學習的任務直接轉嫁給家長。
四、 肢體語言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的具體使用措施
(一)借助多媒體,采用肢體語言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低年級小學英語教學
現如今,每個教室基本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不僅可以采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同時還可以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相結合,為學生打造一個全方位的英語教學情景,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英語教學中。而且,肢體語言和多媒體中播放的英語內容相一致,能夠輔助學生理解英語單詞的意識,幫助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狀態,仿佛身處其中,讓學生的身心都處于教師的引導之下,有助于提高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質量,讓英語學習變得不再枯燥,教室是學生學習和做游戲的場合,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下進行英語學習,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比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Unit 1 “Play time”教學時,這單元所涉及的英語教學內容都和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日常玩耍生活,學生對這種與“玩”相關的課程學習程度比較高,學起來比較積極。教師在進行該單元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環節從網上搜尋來與本節課相關的視頻片段進行播放,讓學生通過視頻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而且,教材中的“Can you play football? No,I cannot./Can you ride a bike? Yes,I can.”這種與生活雖然緊密相關,但是展示起來確實很難的動作,室內教學缺乏一定的環境,同時,英語教師也不適合在開展這類課程時帶著學生一起去操場上進行踢足球和騎自行車之類的活動。此時,借助多媒體和肢體語言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在視頻中的人物進行對話的時候,為學生展示這句話該有的語氣和動作,詢問對方時,當事人一方的表情是好奇的,在回答自己不會某種運動的時候,當事人是有些失落的,此時,他們的表情或是動作總是不一樣的。為了輔助學生掌握英語單詞,幫助學生進行英語記憶,說到“football”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做出踢球射門的動作,“ride a bike ”這個短語時,可以做出騎自行車的動作,并為自己沒有戴頭盔而做出愧疚的表情。借助多媒體和肢體語言教學為學生展示不一樣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英語單詞,懂得在生活中活學活用單詞,提高英語的記憶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