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以初中英語為研究學科,以文獻研究、行動研究、訪談、問卷、測試等為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英語猜想閱讀法實踐應用研究,解決初中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的語言知識障礙、閱讀習慣障礙和文化背景知識障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文化品格。通過本研究,最終形成基本課堂模型、校本課程與教材、相應的學科活動,并在評價與激勵機制方面做出探索。
【關鍵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初中英語;猜想閱讀法;實踐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張莎莎,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凰學校。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為通過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英語猜想閱讀法實踐應用研究,解決初中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的語言知識障礙、閱讀習慣障礙和文化背景知識障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文化品格。本研究主要破解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解決英語閱讀中的語言知識障礙,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扎實的語言知識,涵蓋語音、詞匯、語法等。其中,單詞的掌握程度對英語閱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生詞越多,閱讀障礙往往越大,進而影響到學生閱讀的效率、信心和興趣。通常初中生學習單詞是通過音標,然而對學生而言,音標的學習是用抽象的知識解釋抽象的知識,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猜想閱讀法研究詞與詞、詞與句、詞與篇的關系,用情智記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掃清語言知識障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語言環境,提高單詞記憶率,有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解決英語閱讀中的閱讀習慣障礙,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初中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會存在以下閱讀習慣障礙:一是看到英語的閱讀材料,需要逐句翻譯成漢語才能理解;二是當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不能有效利用猜詞等策略進行障礙閱讀,而是依賴于詞典,需要查出每一個單詞的意思。這些都不利于英語思維習慣的培養,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閱讀的任務。而學生運用猜想閱讀法,在猜想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猜想策略盡力猜,不會之處跳過去,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通過互猜、教師釋義等方式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英語閱讀效率的意識和學習能力。
3.解決英語閱讀中的文化背景知識障礙,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英語學習,尤其是閱讀,要在學習過程中滲透文化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利用英語猜想閱讀法進行超本閱讀,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拓寬視野,解決文化背景知識障礙。
二、研究內容
1.猜詞法。(1)“詞與詞”中的猜詞。在猜測詞義過程中,我們可以依靠構詞方面的知識,從生詞本身猜測詞義,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根據詞根來猜測詞義,例如:sign, 含義是“標記,符號”,可推測出 signal(信號的), signature(簽字), design(設計)大體是符號、標記之意;第二,根據詞綴猜測詞義,如im-是否定詞綴,知道possible是“可能的”,可推測出impossible是“不可能的”;第三,根據復合詞的各部分猜測詞義,例如:any(任何)+thing(事情)=anything(任何事情),這個反推也可,例如:basket(籃子)+ball(球)=basketball(籃球)可反推出basket是“籃子”。
(2)“詞與句”中的猜詞。在句子中,對于重要詞匯或難理解的詞匯通常運用定義法、復述法和舉例法進行猜詞。如:I like fruit, such as apples and bananas. 學生通過apple“蘋果”和“香蕉”的舉例,推測出fruit是“水果”之意。除上述方法,還可以通過比較關系、對比關系、因果關系、同義詞等在句中猜測單詞的意思。例如:If you agree, say “Yes”; if you dissent, say “No”,通過對比可知dissent是agree的反義詞。
(3)“詞與篇”中的猜詞。在篇章中猜測詞意與在句中猜測詞義有很多共同之處,可采用聯系上下文法猜測詞義,如代詞指代,甚至通過文章大的語境進行猜測。
2.猜想閱讀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實踐中,猜想閱讀法的操作流程為“自主猜詞-互助猜詞-精講點撥-課內閱讀-達標檢測-超本閱讀”。具體流程如下:
(1)自主猜詞。教師出示目標詞匯后,學生通過上面介紹的猜詞方法進行自主猜詞,將會讀知義的詞匯勾畫掉,不會的詞匯突出標記;
(2)合作猜詞。同桌兩人或小組四人交流合作,在小組白板上記錄下答案,同時將猜詞過程中的難點記錄下。
(3)精講點撥。一組同學展示,其他組輪流補充完善。老師對共性較難詞匯的情智記憶過程進行精講點撥;
(4)課內閱讀。在閱讀課文,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自主和合作猜詞中所涉及詞匯的理解,同時解決一些獨立猜詞無法完成,需要在句子和篇章中完成的猜詞任務;
(5)達標檢測。學生限時再次猜記全課的新詞匯,并進行當堂達標檢測,核對答案,將錯誤之處記在糾錯本上,供后期復習使用。
(6)超本閱讀。布置課外超本閱讀任務,注意選取的超本閱讀材料要涵蓋目標詞匯或相關的猜詞方法,起到鞏固和拓展的作用。如果課上時間富余,能夠當堂進行超本閱讀,效果會更好。
3.猜想閱讀法創新應用。(1)基于猜想閱讀法的超本閱讀研究。新課標規定初中畢業生的英語閱讀量應是15萬詞,超本閱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謂超本是超越課本,英語課本基本都是按照主題或者話題進行編寫的。超越課本之外,尋找與課本所學的主題或者話題相關的文章,利用課上所學的猜想閱讀的方法進行課外超本閱讀,在七年級可實行“本一超一”,八年級“本一超二”,九年級“本一超三”,有能力的同學可進行個性化的超本閱讀。
(2)基于猜想閱讀法的寫作實踐探究。寫的能力相對要求較高,它需要同學們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在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創新性地利用猜想閱讀的方法完成寫作。例如:在寫作的過程中,詞匯積累里已知correct,形容詞,“正確的”,寫作時想用其副詞形式,一般“形容詞+ly變成副詞”,那就猜想correct副詞形式是correctly(正確地)。
初中英文寫作一般由采用三段式,開頭+中間+結尾。開頭:寫事由;中間:主題句+支撐句;結尾:回應我要怎么做。寫作是高思維含量的過程,既練習了單詞、短語和句子,又練習了布局謀篇,一舉多得。通過寫英語周記、摘抄優美文章、段落等形式加以練習,堅持下來,一周兩三篇,一定有很大的收獲。寫作要注意從簡單句到并列句再到復合句進行練習,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
基于猜想閱讀法的寫作課分為兩大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寫作文。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講清楚文章的框架結構(英語作文要分段),寫作文包括開頭、中間(主題句+支撐句)和結尾(總結/回應);第二步,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范,讓學生抄筆記,以打消學生的恐懼感;第三步,老師帯讀,讓學生熟記范文;第四步,把該話題換成類似的話題內容,讓學生接著練一篇,注意限時10分鐘。
第二課時主要是講評作文。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教師簡單梳理提煉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例如一看結構;二看句式;三看拼寫和書寫;將其分為5檔(14分,11分,8分,5分 ,2分)并打成表格的形式放在PPT中。第二步,學生互閱作文,1、2號互閱,3、4號互閱,5、6號互閱;或者每個小組的1號互閱,2號互閱,依次類推。注意互閱時,用紅線畫出扣分點,打上分數,寫明評分理由,規定多長時間批完。第三步,將作文本還回本人,讓本人確認簽字,并自己打分。若有爭議,則提交小組討論。第四步,若存在矛盾焦點,老師則利用投影現場評判點評。第五步,作業布置,課下將本作文進行完善,形成二稿。
4.構建過關、評價與激勵機制。經過英語猜想閱讀方法及超本閱讀訓練,學生基本能夠掌握猜想閱讀方法。但是當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薄弱,學習興趣較欠缺,英語基礎層次性差異較大的問題并未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時,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鞏固與夯實顯得尤為重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檢查、反饋、評價與問題追蹤是落實學習情況的必要環節,也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指標。
基于學生英語發展核心素養,針對英語閱讀教學各關鍵領域,通過落實過程性評價體系,追蹤揭示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指導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內驅力,促進其健康人格的發展。同時彌補老師因經驗不足而忽視過程性評價,避免英語教學根基不穩,學生基礎無法砸實,導致猜想閱讀方法無法有效使用等情況的出現。
三、結語
以往的英語閱讀法研究有的側重單詞的猜測方法,有的側重于閱讀課的課堂模式,大多數的英語閱讀方法研究局限在閱讀課型。本研究相對更加系統與科學。猜想閱讀并非胡猜亂想,猜讀前有猜法的梳理與歸納。本研究將詞根詞綴法、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一詞多義、詞性變化、詞的搭配、聯系上下文猜詞等19種猜測方法歸納成詞與詞、詞與句、詞與篇三類猜讀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掌握猜讀方法后在課堂中體驗與應用猜讀方法,通過基于猜想閱讀的對話教學課、基于猜想閱讀的篇章教學課等課型的課堂學習,在實踐運用中破解閱讀障礙。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進一步質疑創新,進行基于猜想閱讀的超本閱讀和寫作嘗試。在整個過程中,通過構建過關、評價與激勵機制以保障猜想閱讀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熊川武,汪玲.理解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