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小增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優化信息技術的選擇與應用。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形象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質量的提高。本文對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的優勢及目前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進而提出了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于數學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06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可以營造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學生對知識形成的過程認識更真切,利于學生理解與運用。但是就目前來看,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合還不夠深入,這與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以及對信息技術的優勢認識不足有著直接關系。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教學產生的種種問題,影響了信息技術優勢的發揮,甚至降低了數學教學效果。因此,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作用及存在的問題,探究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整合策略,以增強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勢作用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其中音視頻的綜合作用使教學更接近于現實生活。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現現實生活中各種圖形,并且可以通過幾何畫板實現線段的動態移動,使學生的體驗更直觀,學習更富有趣味性。并且,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更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觀察學習與體驗,可以更好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應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信息技術可以以動態的形象展現知識形成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探究。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受時空限制的弊端,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后運用信息技術而實現自主而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從而有效地培養自身自主學習能力與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借助于信息網絡技術跟同伴探討或向教師請教,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促進自覺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學生的互動與合作更加廣泛與頻繁,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實現有效的互動,而且線下的互動合作對于學生的問題解決與實現有效探究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網絡交流工具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與交流,打破傳統教學中僅限于課堂時間交流互動的局面,實現學習的個性化。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存在問題分析
(一)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占用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在教學中過度應用信息技術,時間過長,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是整堂課都是PPT的播放以及鼠標的點擊,傳統教學“滿堂灌”被“滿堂播”所替代,學生根本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會產生疲勞感,興趣消失殆盡,學習主動性很難得到發揮。
(二)不能集中突出教學目標
教師沒有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價值,沒有發揮出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與化解教學難點的作用。信息技術沒有與學生的合作互動結合起來,沒有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動手的機會減少,嚴重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同時,信息技術沒有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不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產生促進作用。
(三)信息技術運用的時機選擇不當
信息技術可以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但是一定要選擇最佳時機,課中導入環節要對學生產生啟發作用,課中的運用要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把學生的探究引入更深層次,課后環節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與內化,對疑難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可是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是信息技術的運用目標不明確,或者對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認識不足,從而在信息技術的選擇運用方面產生偏離教學目標的問題以及脫離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問題。因此,信息技術的使用一定要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一定要關注學情,一定要關注選擇時機。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知識,其探索精神得不到有效培養。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抓住學生興趣點,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這也是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應該遵循的原則。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需要學生從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入手,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各種軸對稱圖形,并且通過旋轉平移等讓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學生直觀觀察,結合生活中的圖形來進行對比,進一步發現了軸對稱圖形的作用。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興趣,而信息技術可以營造動態的學習情境,可以有效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可以全身投入數學學習,并且直觀形象的情境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淺入深,由形象思維發展為抽象思維,這是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的重要價值意義。
(二)運用信息技術化解教學重點與難點
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目標,化解教學重點與難點,這是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于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切入點。并且,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占用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不能因多媒體PPT的過度播放而使小組活動、學生之間的相互探究與討論失去機會,而是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小組合作互動,從而實現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與化解。例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時,長與寬的概念學生不難理解,關鍵是理解面積的概念,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但是學生靠死記硬背卻不會靈活運用。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呈現不同的長方形與正方形,并且標有邊長長度。在教師的直觀演示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面積的概念,并且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乘以寬,正方形的面積是邊長乘以邊長。在學生理解了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走出教室”,用度量工具量一量學校長方形物體的長和寬并且進行面積計算。這樣,信息技術與主體活動相結合,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深入理解與運用相關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由此可見,在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方面,信息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融合過程中,要注重信息技術使用的度,不能以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播放替代教師主導作用,更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數學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為學生探究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