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欣
摘 要:作業訂正是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它能夠讓學生經歷分析、操作、思考、改進這一系列的發展過程。但是,由于小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不成熟導致在訂正作業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據此,本文通過對小學生訂正作業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有效訂正的教學策略,從而使教師改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自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作業訂正的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訂正;有效方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42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訂正作業更是學生查漏補缺、完善自我的重要過程。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訂正作業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和技能。尤其在小學教育方面,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且其認知水平、智力發展水平較低,主動思考、比較分析、動手操作等學習技能均有所欠缺,所以小學生在訂正作業的環節中,常常會出現訂正不動腦筋、馬虎大意和重復訂正等現象。針對小學生作業訂正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有效地分析和探究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業訂正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小學數學方面,如果能夠培養小學生數學作業及時有效訂正的好習慣,不僅能讓小學生在糾正錯誤過程中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幫助教師更清楚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有的放矢地針對性調整教學內容。筆者在對小學生作業訂正現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相應的教學策略研究進行以下適當闡述。
一、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的現狀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發放學生問卷412張,回收412張,回收率為100%。問卷回復內容真實有效,調查結果可信度較高。筆者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以及在見習實踐、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發現了小學生作業訂正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學生訂正作業態度不端正
調查結果顯示:試卷或作業下發后,52.7%的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催促下完成,26.9%的學生在教師評講時訂正,甚至存在1.7%的學生從不訂正試卷或作業,只有18.7%的學生選擇立刻進行訂正。訂正作業的過程需要學生動腦、動眼、動手、動心,但是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并不重視作業訂正的過程,浮于表面,應付教師和家長的檢查。對待錯題不能用心思考錯誤的原因,將教師講解的過程拋之腦后,隨意地將同學作業本上正確的答案“搬運”到自己的本子上,甚至在低年級中,部分學生選擇把錯誤答案擦掉,填上另一個答案,這些做法都不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習能力,反而會阻礙學生的進步。
(二)學生作業訂正過程不嚴謹
有效的作業訂正能夠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知識結構中存在的漏洞,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能力。但是一些小學生面對錯題時不愿意去分析解題的具體過程,訂正時只寫一個簡略的步驟,或者根本不理解題目所表達的意思,不清楚應該怎樣訂正。即使是面對面批改訂正,也很少有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分析錯誤,反思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如果訂正過程不夠嚴謹,對錯誤的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找不到解題的關鍵之處,體會不到答題的技巧,那么這種訂正幾乎沒有意義。
(三)學生作業訂正反思整理不深刻
部分學生訂正錯題時只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訂正完匆匆上交給教師進行二次批改。既沒有反思也沒有將錯題整理起來。90%的教師反映學生會頻繁出現同類型問題,甚至有些學生經過二次批改或三次批改之后,結果仍是錯誤的,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訂正其實是把舊題目仍然當作新題目來做,或者完全靠自己的猜想去猜答案,機械地為了訂正而訂正。表面看起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了訂正,但其實不深刻反思、不及時整理,不能夠將錯題與之前遇到過的同類題型進行比較、分析,只會導致重復訂正、低效訂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
二、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的有效教學策略
有效的作業訂正策略,可以起到強化數學教學效果、提高數學教學水平的作用。在進行作業訂正時,教師應學會改變傳統方式和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重視訂正的過程與方法,更好地提高作業訂正的有效性,實現教與學的雙贏[1]。
(一)改變批改策略,讓學生樂于訂正
作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問題所在,在哪一個步驟出錯了,錯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審題失誤還是計算時粗心大意又或是不理解題目,只有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出真正的錯誤原因,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能和水平。
1.改變“√”“×”批改符號
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簡單地將作業分成了對和錯兩類,學生不容易理解具體錯在哪里。這種評價方式既無法體現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思維品質,又不利于學生的作業訂正效果[2]。長此以往,學生對待作業的訂正就會產生消極心態,敷衍了事,自然也無法達到有效訂正的效果。教師應當嘗試改變傳統的批改方式,將適當的評語與批改相結合,通過作業增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訂正作業的興趣。當學生用新穎的解法解決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在其作業中寫上“你真是個善于開動小腦筋的孩子”等激勵的評價語,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學習數學的樂趣;當學生因為粗心而失誤時,教師可以評價“如果下次能夠再細心一些就更好了”等,既委婉指出錯誤的原因,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與溫暖,從而更加細心認真地對待作業訂正;當學生的錯題數量相較于之前有明顯減少時,教師應及時評價“有明顯的進步”或者“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人”等,讓學生感受到進步的喜悅的同時還能夠每天主動堅持進步;當發現學生態度不端正,做題隨意時,教師可以批上“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離小數學家就不遠啦”或者“再開動小腦筋想一想”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態度不正確,進而改掉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