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琰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日益推進,語文教學模式得到了優化,也轉變了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使語文教學既重視基礎知識,又重視聯結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努力創設教學條件,優化學習環境,盡心竭力找到有效的、科學的生活化教學模式,打造生活化課堂,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從根本上幫助初中生更好地收獲語文知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一、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語文教學用生活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激發初中生的潛能。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單一的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很難集中初中生的注意,而且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了教學進度,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能夠為初中生帶來美好的學習體驗,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培養初中生的語文素養。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和初中生的情感、意志相一致,才能激發了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獲得滿意的教學成果。為了將教學生活化,語文教師需要努力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用心激發初中生的情感,觸發初中生的感情共鳴,從而感受課本的魅力。
如在教學《散步》這一課時,當講到一家人產生分歧時,教師可以提問:“假如你是這篇課文中的‘我,你會怎么選擇?是聽媽媽的走大路?還是聽兒子的走小路?說說你這樣選擇的原因。”經過討論,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們在生活當中是否有過像課文中這樣難以抉擇的事情呢?你們又是如何解決的?為什么要這樣解決呢?”讓學生說各自的想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三、擴展課外活動
教師培養初中生的語文文學素養不能只停留在課堂,初中語文教師要創造出多姿多彩的課外生活,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吸收營養,獲取生活素材,提升文學素養。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啟發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把語文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
如每逢節假日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古跡,讓學生充分體會文化生活,豐富個體的情感體驗。參觀之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觀后感,這些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四、真正地走進生活
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是初中語文生活化的直接方式,這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巧妙地把初中語文課本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真實地體會文章的內容與主旨,真正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受和情懷,讓學生以鮮活的狀態步入生活,從生活中吸收營養。這不僅是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體現,還是借助生活延伸課堂、擴展課堂的階梯。
如在教學《春》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教師可以在大自然中授課,比如去公園、郊外等,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萬物,感受春天的曼妙多姿。就像課文中描寫的場景一樣,讓學生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身旁是絢麗的花,腳下是綠色的草地,感受著輕柔的春風,這些能幫助他們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真切地感受文章之優美、大自然之美。這些都是將生活元素與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并對語文教學產生了良好影響,能夠逐漸提升教學效率。
總之,初中語文是初中一門重要學科,關系著初中生的未來和發展。因此,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運用生活化語文教學模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擴展課外活動,讓語文真正地走進生活,注重尋找生活元素,將生活元素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生活、感受生活,感受文學的力量,使他們在初中階段樹立文學意識,培育文學修養。
參考文獻:
[1]顧小亮.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的運用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
[2]祁世玉.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2019(19).
[3]張裕慧.人教版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8(8).
(作者單位: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