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儀數
摘要:初中生初次接觸生物學習時,會出現一些不適感,加上教學方式死板,課堂氛圍沉悶枯燥,導致學生形成消極懶怠的學習態度。為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學習需求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構建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生物課堂,提升學生的活躍度,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 ?活躍度? ?策略
一、善用信息技術,構建精彩情境
生物中的一些研究對象是人們肉眼不可見的,也有一些研究對象是教師沒有條件呈現給學生的,這些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給師生的教與學造成了很大困擾。而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解決了很多教學難題,所以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呈現出來,創設生動精彩的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
如在教學“人的起源和發展”一課時,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以“人類起源”為主題的微課視頻,該視頻先以動畫的形式演繹了東西方關于人類起源的傳說,然后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并生動、直觀地呈現了人類從森林古猿進化到現代人的幾個重要階段。通過幾分鐘的視頻,學生可以具體認識“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這一較為宏觀的問題,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又如在教學“輸送血液的泵——心臟”這一節課時,筆者利用動畫模擬技術,為學生演示心臟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通過以上方式,使復雜、抽象的生物問題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和有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引入生活現象,活躍學生思維
植物、動物、微生物是生物學科的主要研究對象,也是我們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分析問題,激發學生的靈感,簡化學生的理解過程。
如在教學“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課時,筆者先借助視頻軟件給學生展示了“小狗識字”的表演,并提問:“小狗生來就認得這些數字嗎?”在學生給出否定回答后,筆者再讓學生分享一些生活中常見動物的特殊行為。這時,學生馬上變得活躍起來,主動與身邊的同學分享和交流,舉出小狗作揖、鸚鵡學舌、鴨子游泳等例子,并說明其中哪些行為是動物天生就會的,哪些行為是人類訓練的。之后,筆者讓學生說明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的意義。可見,在生物教學中引入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是提升課堂活躍度和幫助學生順利理解生物問題的可行之法。
三、組織合作探究,發揮學生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經驗的不斷豐富,初中生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得到施展自身才華和個性的機會。但是初中生生物基礎薄弱,所以很多教師習慣讓學生亦步亦趨地跟隨自己,導致學生失去思考和探索的自由,影響了學習效果。為此,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不妨讓學生合作探究,一方面,為學生打造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提升課堂活躍度;另一方面,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取得圓滿的學習成果。
如在教學“神經系統的組成”一課時,鑒于本節課的內容難度適中,筆者便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筆者先給學生布置了如下任務:“①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是什么?②神經元的結構是什么?請說明神經元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關系。”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按照座位就近結組,主動展開探究活動,每個學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和組員探討。針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各小組內部則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每人負責解決一個小問題,然后進行綜合性討論。當一些學困生遇到困難時,組員還可以扮演小老師的角色,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計教學方案,爭取滿足學生對課堂的期望,提升課堂的活躍度,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寬.初中生物課程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
[2]陳彩平.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3).
[3]陸正蓮.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J].信息記錄材料,2018(8).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黑石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