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蘭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國家提出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建構信息化課堂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如何將信息化與美術課堂創新融合,從而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育人為本? 信息化? 美術課堂
如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校建構信息化課堂勢在必行。山湖花園小學淞南陽光校區屬于經濟開發區,是大量外來人口的聚集地,學生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有的家長是做生意的,有的家長是雙職工雖然情況比較復雜,但是根據與家長溝通、家訪等多方面的了解,現在的家庭里,電視、電腦、手機、學習機等電子產品并不缺乏。同時,學校積極創建信息教育環境,為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希沃教學一體機,實現了全校網絡覆蓋,更方便教師運用教育信息化工具。
另外,筆者從信息教師處了解到,學生對信息課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他們樂于開動腦筋,幾乎都能跟著教師的要求完成相關的課程。那么,如何將信息化與美術課堂創新融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呢?筆者認為教師應開展研究與實踐。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激趣引入環節、欣賞探究環節、教師示范環節、展示評價環節、拓展環節等基本都需要運用到多媒體。因此,在育人為本的前提下,建構信息化美術課堂十分必要。
一、信息化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的形式很多,有直接導入,有故事導入,有情境導入等。當導入需要的物品不方便帶到課堂上時,教師可以錄制視頻;當需要截取一段動畫片的片斷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軟件進行截取,巧妙地運用到課堂上。
如在教學《畫汽車》時,由于一年級學生喜歡看動畫片,教師截取了《汽車總動員》的一段視頻進行播放,很快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目不轉睛地看著,看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大笑。當學生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特別容易打開話匣子。接著,教師可以適時地進行引導,讓學生感受汽車的形象,并引出課題。
二、信息化探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美術的過程。可以說,是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美術教學,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在育人為本的前提下,利用互聯網教學模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新課探究部分往往是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所以教師要創設寬松、和諧的小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面對信息化的美術課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所需視頻。
如在教學《誰畫的魚最大》時,教師用辨音的方式(嘩嘩水聲及海浪的聲音)問學生:“這是什么聲音?”接著,教師追問:“你覺得在哪種環境中,魚比較大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大海里的魚大。”有的學生說:“瀑布下的魚也很大。”還有的學生說:“每個地方都有大魚和小魚。”課堂教學氛圍瞬間活躍起來了。最后,教師可以播放《海底總動員》的視頻,并問學生:“你們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魚,魚有哪幾個部分組成?”當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時,因為更具目的性,所以回答問題時也能有的放矢。
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凸顯視覺性是美術課程的性質之一。在布置《生活日用品的聯想》的課前準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以便課上交流。在課堂上,當教師播放搜集來的各種碟片、瓶蓋、紐扣等垃圾時,學生很容易產生共鳴。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們看到這些廢舊材料時,聯想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易拉罐是圓柱形的,可以堆疊,也可以剪成花籃或是小椅子。”有的學生說:“包裝紙、紙袋的圖案造型比較精美,比較適合裝飾。”有的學生說:“廢棄電線易于纏繞,可以做成跳舞的人。”
如在教學《各種各樣的鞋子》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生活中觀察的各種鞋子。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鞋子的變化及特點,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及時發現美、創造美。接著,教師可以出示PPT,設置情境:“如果你是鞋子設計師,為了開一個新鞋發布會,你會設計怎樣的鞋子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自由創作,保護學生創作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同齡人的設計作品,有助于學生創作出各種各樣的鞋子,并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信息化示范,有助于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水平
對于教師的示范環節,傳統的演示比較費時,所以在信息化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錄制視頻插入PPT中,一邊播放,一邊講解創作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既省時又簡潔明了。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幫助學生吸收知識、理解知識的引導者。此外,要想滿足信息化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及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教師必須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四、信息化展評,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展示評價環節是美術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環,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無線投屏的新模式,把學生創作過程中的圖畫及時上傳到多媒體屏幕上。如在教學《在自行車的局部寫生》時,教師可以利用巡回輔導的過程進行過程性評價,將部分學生的作業適時地利用無線投屏的方式展示出來,請學生說說優點缺點和改進方法,并及時抓住閃光點鼓勵學生。這種新穎的評價方式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讓學生更有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
五、信息化拓展,有助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
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拓展環節將互聯網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培養了學生活學活用理念。平常只有在博物館才能看到的大師作品,教師現在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給學生觀看。同時,教師想要用不同表現手法設置作業也易如反掌。
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傳統教學模式在悄然發生改變。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更新教學理念,在育人為本的前提下,建構信息化的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包雙軍.信息化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
[2]劉麗芳.“互聯網+教育”:讓教育信息化助力美術課堂的教學[J].藝術評鑒,202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小學淞南陽光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