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敏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核心素養落腳于語言的建構、文化的理解、思維的發展和審美的鑒賞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吸納、轉譯、反思同儕的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學會反問、質疑與組織教師教授的各種知識財富,從懂得“教學”與懂得“求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教求結合? ?思維發展? ?語文教學
一、教之本:踩準學習的起點
1.行為要則
在教學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建構以生為本的教學體系。教師教學行為發生的現實基礎是學生學習的盲區、誤區、學困區,以及學生學習的需求與反饋,這些學習區是學生發展思維的關鍵區。
語文核心素養揭示了學科思維教學中多水平、多方位、多層次的目標要求,所以教師要將學生綜合學力的復雜性與全方位性納入考量范圍。首先,教學設計應協調個體學習活動中各種思維的發展,依據不同的學力基礎創設教學情境,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不同目標層級的學習過程積累多種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其次,課堂節奏的把控要以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的學力達成緩急為調控基準,問題鏈的提前設置也不是一個個事先預設的陷阱,引著學生“犯錯”,好把答案揭示,而是時時以學生思維轉動的狀況“破壞”教學構想,允許學生逾教案的“矩”,允許課堂“意外”的誕生,這才能夠引學生之創見、啟學生之未聞。
2.功能察析
教學活動是一個突發性、未然性、隨機性和生成性的實踐操作,教學預設與實際生成之間往往存在出入,而這些教學的未然處是具有極大提升空間的生成所在。教師如若能夠時刻把握住這其中的教學機遇,便能時刻得到學情的真實反饋,才能以此作為教學設計和教學調整的依據,讓思維的培養有學情的依托、有學力的基礎,讓思維的發展擁有后續之力。
二、學之本:成為學習的主人
1.行為要則
學生要想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善于借助身邊豐富的資源,通過各種方式為我所用。同樣的知識、技能、情感財富的給予,但不同學習策略的運用將收獲不同的學習成效。學生既要學會借鑒同儕資源,又要懂得高效地吸納教師學問,從而成為高效、多能的學習者。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吸納、轉譯、反思同儕的各種智慧財富,開展多元解讀、小組討論、讀書會、作文互評互改等合作學習;其次,合作學習的開展為生生之間資源的交流提供了共享平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吸收來自同學之間思維碰撞的資源,以此進一步修整、完善自身知識的體系;再次,異質組合中擁有許多不同的學習資源,教師要教導學生吸取他人之長,多角度反思、彌補自缺;最后,教師要啟發學生總結知識的認知路徑,嘗試診斷自身的思維弱勢,善于從素材、案例中反而推之支持觀點的元素,將知識遷移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努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2.功能察析
教師應該備學生、備教材,實際上作為教學鏈條中接受一方的學生,也應該學會備教師、備同儕。這是一個消化學習成果的良性循環過程,能夠利用同儕之間較相似的學習環境,在思維碰撞中互學互長,將此作為一種知識補整的學習路徑,也作為一種轉換學習視角的學習策略,這便是思維的生成與運用的方式。而對于教師所傳授知識的進一步消化、吸收,是對知識獲取路徑的優化,對不同學習策略應用的摸索,通過掌握學習主動權,調動思維的發散。
同時,從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應不斷補充情節——對閱讀記憶的檢測,遴選情節——對寫作意圖的把握,商討用詞——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斟酌表達——對語言色彩的揣摩,這實際上已通過人物、語言色彩等各個角度對整篇小說的情節進行了大致回顧和理解,既活用知識、調節學習氛圍,為后續的教學作了內容與情感的鋪墊,又因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鑿開了思維發展的出口。
參考文獻:
[1]陳佳美.“語言—思維”共生型閱讀教學探索——以《跳水》一課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1(9).
[2]黃一君.“學會思維”,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不虛此行”[J].文理導航(上旬),2021(3).
[3]鄭崇.注重深度解讀,提升思維品質[J].語文教學之友,2021(3).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松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