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娟
摘 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擁有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學前專任教師隊伍,是提升西藏學前教育辦學水平和保教質量的關鍵。通過對2011—2019年西藏自治區教育事業統計資料分析發現,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隊伍結構在師生比、性別、年齡、學歷、學科、職稱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失衡問題。想要解決結構失衡問題,提升西藏學前專任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應從教師招錄、職稱評審、在職培訓等多方面綜合發力。
關鍵詞: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結構失衡;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8-0065-03
自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西藏大力實施農牧區學前兩年、城鎮學前三年雙語教育工程,全區學前教育機構和教師規模不斷擴大,學前雙語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但總體來看,學前教育仍是西藏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擁有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的學前教師隊伍是提升西藏學前教育辦學水平和保教質量的關鍵。本文以西藏教育部門發布的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為依據,以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5個年份數據為樣本,從自然水平結構、專業水平結構兩方面深入分析近十年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在性別、民族、年齡、學歷、學科、職稱等方面的構成狀況,總結教師隊伍結構特征及存在問題,從政策角度給出相應對策建議,希望對教育部門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合理配置學前教育師資力量,順利完成西藏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提供參考。
一、西藏學前教師隊伍總體情況
縱向來看,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西藏學前教育教職工數量分別為1 769人、2 822人、4 098人、5 359人、7 619人,累計增長5 850人,漲幅高達330.70%。其中專任教師為1 121人、2 091人、3 183人、4 254人、6 377人,累計增長5 256人,增長了4.7倍;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比重為63.37%、74.10%、77.67%、79.38%、83.70%,累計增長20多個百分點。從數量上看,近十年來西藏學前教育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量增長迅速,專任教師在西藏學前教育機構各類人員中始終占據著較大份額并逐年遞增。然而,隨著政府部門大力宣傳和人民群眾學前教育意識提升,西藏學前在園幼兒數量也同樣增長迅速,生師比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特別是2011—2013年,在園幼兒數量遠超同期專任教師增長速度,生師比處于快速上升趨勢。2014年以后,隨著教職工配備力度加大,生師比逐漸回落,2019年降到17.84,與國家標準相比仍然較高。因此,雖然近十年西藏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發展較快,但是教師數量短缺問題依然存在。
二、西藏學前專任教師隊伍自然水平結構分析
教師隊伍的自然水平結構也稱為非專業水平結構,指的是:雖不直接反映教師隊伍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但能影響教師隊伍的質量、穩定性、可持續發展的結構,包括性別、民族、年齡等[1]。
1.性別結構。性別結構指的是教師群體中不同性別構成及其比例關系。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中女教師所占比例分別為87.96%、86.56%、88.41%、88.79%、87.28%,占比十分穩定。女教師無論是數量上還是比重上都占絕對優勢,基本是同期男教師的6倍多。教師女性化是全國學前教育面臨的普遍問題,由于男女在性格、行為上存在差異,明顯或過于明顯的教師隊伍性別結構失衡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性別角色的穩定形成,特別是不利于男性幼兒自身性別意識的發展,也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發展提高[2]。因此,西藏學前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女性化特征也應得到重視。
2.民族結構。民族結構指的是教師群體中不同民族成分構成及其比例關系。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中,少數民族教師比例分別為72.26%、82.21%、83.91%、81.17%、79.32%,除2013年有較大上升外,總體相對穩定,少數民族教師占學前教師的絕大多數。這符合西藏民族地區實際,西藏自己培養的、本地、少數民族教師已成為學前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也體現了十年間西藏教育發展的成就。但是在農牧區雙語環境薄弱地方,由同一少數民族教師創設的學校文化環境,不利于學生在學習兩種語言的同時理解兩種文化,不利于雙語雙文化人才的培養[3],最終可能會影響當地學前雙語教育的實施效果。
3.年齡結構。年齡結構指的是不同年齡段教師人數多少及比例關系。在西藏一般認為,30歲以下為青年教師,30~45歲為中年教師,45歲以上為老齡教師。按照此標準分類,2019年西藏學前教育青、中、老專任教師比例分別為65.74%、31.35%、2.92%,總體呈金字塔分布,30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比最高,學前教師隊伍整體偏年輕化。教師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的應該是“橄欖型”,即中年教師多、青年和老年教師少。青年教師精力充沛、有活力,師幼關系比較活躍,但教師專業成長是需要周期的,教師隊伍年輕化也意味著工作經驗不足、業務不熟練。
三、西藏學前專任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結構分析
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結構是指能反映教師隊伍的業務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關于教師在學歷、學科背景、職稱等方面構成情況[4]。
1.學歷結構。學歷結構指的是教師群體中每個成員接受不同層次學歷教育的比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西藏學前教師學歷由碩士、本科、大專、高中階段、高中階段以下五個級別構成。在全民整體教育水平提升和政策導向雙驅動下,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學歷水平得到較大提升。2019年,西藏學前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和專科學歷最高,分別占42.15%、54.41%;研究生學歷、高中階段、高中以下學歷較少,分別占0.22%、2.84%、0.38%,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結構,專科以上學歷占到96.79%,基本實現了教師學歷大學(大專)化,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學歷標準,也高于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學歷提升并不意味著能力提升。在調查中,有部分幼兒園園長反映,現在新分配的教師雖然是大學畢業,但工作能力、責任心趕不上當年幼師畢業的中專生。
2.學科結構。學科結構指的是教師群體所掌握的學科專業知識的構成情況,是教師隊伍本體性的知識結構,一般以教師學歷教育中所學學科專業為準。本研究將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學科結構分為學前教育專業和非學前教育專業兩種。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西藏學前教師中擁有學前教育專業學科背景的比例分別為51.03%、36.78%、38.36%、44.03%、53.54%,學科結構不穩定,呈“U”型發展趨勢。雖然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逐漸增多,但是2019年仍有近一半幼兒教師非學前教育專業,遠高于28.67%的全國平均水平。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因任教前沒有系統學習過幼兒教育理論,又缺乏實習、見習經歷,短時間內難以達到優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教育效果。
3.職稱結構。職稱結構指的是不同職稱層次教師人數多少和比例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專業學識和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水平。2019年,西藏學前專任教師中未定職級的占29.94%,員級占27.19%,助理級職稱占28.13%,中級職稱占13.22%,高級職稱占1.52%,助理級及以下職稱占到85.26%。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西藏學前專任教師中級職稱比例分別為15.17%、16.79%、14.11%、13.31%,略微呈現下降趨勢。總體來看,西藏學前教育階段專任教師職稱結構偏低,以助理級以下為主,中、高級職稱教師短缺這也是全國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職稱結構層次偏低,直接影響學前教師收入水平,進而影響教師工作、專業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大了學前教育吸引男性、優秀人才加入的難度,不利于西藏學前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四、優化西藏學前專任教師隊伍結構的政策建議
如前所述,近十年來,西藏學前專任教師隊伍總體發展較快,教師數量、學歷水平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著生師比較高,教師隊伍女性化、年輕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比例低,教師職稱層次較低等結構失衡問題,這些明顯或不明顯的失衡問題都會對學前教育產生雖潛在卻巨大的不利影響。引起西藏學前專任教師隊伍結構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且錯綜復雜的,從政策角度分析,建議在教師招錄、職稱評審、在職培訓等方面綜合發力。
1.繼續加大學前教師招錄力度。通過區內高校畢業生招考、區外人才引進、公費師范生定向生招聘、志愿者留藏、社會招聘等方式,繼續加大西藏學前專任教師公開招錄力度。建立完善由師范院校牽頭、教育行政部門與幼兒園參與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育實習聯動機制,執行落實好優勢地區與薄弱地區、城市和鄉村地區幼兒教師輪崗交流制度,鼓勵不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的教師轉崗到學前教育,促進學前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將學前教育納入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愿者、萬名教師援藏援疆、“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等計劃,大力提升西藏學前教師隊伍規模數量。為從源頭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根據西藏各地實際,應設置差異化招錄條件,對于高海拔、農牧區鄉村幼兒園學歷條件可放寬至高中、中專學歷,對于部分單一性別、民族教師高度集中的地區適當增加性別、民族限制,同時完善筆試、面試、政審考察環節,減少因條件設置過高、人員招錄不足或因考察不全面致使專業能力欠缺、職業興趣不高人員進入學前教師隊伍。
2.建立健全學前教師職稱評審制度。相比基礎教育其他學段,學前階段中高級職稱指標分配較少,教師職稱晉升慢是導致西藏學前教育專任教師職稱層次結構偏低的直接原因,也是影響男教師和區外漢族教師從事學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還是部分中老齡學前專任教師選擇提前退休或轉崗的原因之一。因此,改革現有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提升學前教育專任教師職稱結構層次勢在必行。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改變目前學前教師參照中小學教師標準評審職稱機制,全面、科學評估學前專任教師工作量和能力水平,制定出臺符合幼兒教師特點的學前教師職稱評價標準;根據學前教師總量核定職稱結構比例,適當增加中、高級職稱指標分配,從制度上保證幼兒園專任教師職稱結構提升與穩定。加大職稱評審政策的宣傳力度,注重發揮中高級職稱教師示范帶動作用,創造有利于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環境氛圍,幫助幼兒教師破除“評職稱難”的固有觀念,有效提升學前專任教師提升職稱層次的主動性、積極性。
3.完善學前教師在職培訓體系。落實國家、自治區、市(地)、縣(區)、校本教師五級培訓制度,確保幼兒教師全員培訓,完善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提升培訓、骨干教師拔高培訓,通過在職培訓教育提升學前專任教師能力水平,能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隊伍結構失衡對學前教育帶來負面影響。針對教師隊伍年輕化帶來的經驗不足、能力不足問題,應根據幼兒教師特點和成長規律,采取崗前集中培訓、跟班實踐、以老帶新、經驗交流、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方式,有序開展青年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幫他們盡早成為業務骨干。針對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比例較高、部分教師專業能力欠缺問題,鼓勵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通過參加在職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等方式主修或選修學前教育課程,提升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針對部分地區學前教師民族結構單一問題,在教師配備時注意考慮民族結構比例問題,鼓勵學前在職教師學習藏漢雙語,開展漢族教師學習藏語、少數民族教師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互幫互學活動,提升學前專任教師雙語水平,確保幼兒雙語教育活動順利開展。
專任教師是學前教育階段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是承擔完成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這一重大目標任務的主力軍。希望自治區有關部門能繼續高度重視學前教師隊伍建設,為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學前專任教師隊伍提供系統性政策支持,確保西藏學前雙語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曄.西北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失衡問題與破解政策體系[J].教育科學研究,2018,(11):93-96.
[2]? 姜俐冰,李會琴.不同區域教師性別結構變化特征研究—兼議經濟發展水平對教師性別結構之影響[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6):174-180.
[3]? 趙建梅.新疆雙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基于一項人類學的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12,(6):150-156.
[4]? 武天宏.教師隊伍結構失衡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新疆W縣的調研[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6):42-48.
[責任編輯 文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