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具有時代性的鮮明語體,網絡語言在新媒體時代應運而生,它是人們在網絡中的溝通手段,并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新媒體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語言的發展與傳播,但也面臨挑戰。本文著力探討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的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之策,以期為規范網絡語言建設、促進漢語言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新時代環境;網絡語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H10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1-0-02
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紐帶,各種各樣的網絡語言充斥在網絡空間。新媒體技術讓人們的交流空間變得更加廣闊、更加自由,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直接參與到互聯網中,通過實踐創造新的語言,網絡語言數量隨之增加,也產生了相應的問題。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的特點、問題及策略具時代意義。
1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的特點
我們常見的網絡語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上是指和電子計算器等相關互聯網基礎設備或者與上網活動相聯系的術語,比如我們所說的鼠標、硬件、網吧、網民等術語;狹義上是指與時代相照應的網絡文化交流語言,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奧力給”“難瘦香菇”等詞語,這樣的語言結構簡約化,表達口語化。很多人自進入網絡虛擬世界,就可以憑借網絡化的信息進行溝通交流,這時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傳遞者[1]。在這一背景下,網絡語言具有相應的特征,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網絡語言生活化、日常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能是傳播者和接收者,兩者間具體的界定已經變得模糊,每個人通過網絡都能創造新的詞語,這種大的平臺空間下,加上大部分網民的語言創造來源皆是日常生活,網絡語言便開始具有生活化、日常化的特點,并且日益豐富。比如我們在抖音上聽到的“老鐵,我太難了”這樣的心情術語,“奧力給”這樣的加油網絡語,這些語言的創造者大多數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普通人[2],這也反映了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更具生活化。
1.2 網絡語言事件化
新媒體環境下,為了信息更加快速方便地傳播,實現信息利用價值的最大化,信息在網絡傳播中的載體發生了變化[3],比如大蒜價格上漲時出現的“蒜你狠”等網絡語言,折射出人們生活中發生的現象,表明當前已經進入一個詞語的新時代。
1.3 網絡語言娛樂化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語言變得更加娛樂化。比如“汗”的本意是指普通的人體新陳代謝排出汗液的生理過程,但在網絡語言中,“汗”是指在遇到某些事時表示無奈的心情。還有擬人化的符號也成了網絡用語的一部分,比如“()”可以表示可愛、開心,用于網絡交流溝通中直觀傳達交流者的愉快情緒。在網絡交流過程中,這種類型的符號還有很多,比如“(●—●)”表示震驚、驚訝,“()”表示心情難過等。
1.4 網絡語言新奇化
網絡語言開始出現時,給人的感覺就是新穎,這也是網絡語言能流行的原因。比如網絡語言“打醬油”,表面意義是購買生活用品,就是去超市買醬油的意思,但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有了不一樣的意義,“打醬油”衍生出了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參與其中,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的意思。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語,我們可以發現,網絡流行語可以分為很多種,如諧音、形象和拆分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網絡流行語在發展和傳播中的新奇性。
2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的問題
信息技術在不斷進步,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語言種類豐富,不同程度地影響現代漢語的發展[4]。網絡語言豐富了語言種類,在實際生活中也影響著人們的語言交際,對傳統漢語表達方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5]。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語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2.1 網絡語言的發展存在不穩定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語言在隨時更新,一些網民為了利益或者為了滿足心理榮譽感的需求[6],開始隨心創造網絡語言,如在語言中使用數字和字母的結合,諧音網絡語言更是隨處可見。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影響著漢語言的正常發展,在更替變換迅速的現實情況下,網絡語言發展具有不穩定性。
2.2 網絡語言的使用區域有限
網民在使用網絡語言的時候,會在日常交流中根據已有知識,借鑒不同語言種類,發明新的詞和語言形式,以便為網絡交流服務,因此很多網絡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接受度反而比較低[7],如“開心ing”(表示現在很開心,運用英語中的ing現在進行時態和中文結合)這樣的網絡詞語在人們的生活中實際運用并不多,因此具有局限性。
2.3 網絡語言的使用不規范
隨著網絡語言的廣泛應用,出現了網絡語言的使用不規范的現象,一些高校在慶祝新生被錄取時也使用了網絡語言,卻因為不合時宜而弄巧成拙;甚至曾出現過火星文、生僻字、繁體字泛濫的情況,這些網絡語言的使用嚴重違背了漢語言文學詞匯的完整性、純潔性、審美性[8],側面反映了網絡語言濫用且缺乏管制的現象對傳統漢語言文化可能造成潛在的沖擊。
2.4 網絡語言的出現對優秀漢語言文字的消磨現象嚴重
信息技術不斷普及[9],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充斥在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中,快餐型的網絡語言降低了人們的審美標準,越來越多的人沉溺于網絡語言中[10]。電子閱讀、電子刊物層出不窮,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去翻閱紙質書籍,去學習傳統漢語言,去感受那鏗鏘有力的文化落地的聲音。金戈在研究新媒體中漢語言發展路徑時提出,因為眾多社交軟件的更新,即使地理層面相距甚遠,人們的很多交流反而更加方便快捷。這些新時代的產物的確方便了我們的生活[11],地球就如同一個小村莊被聯系起來。但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網絡語言的傳播與發展,我們對傳統漢語言文字的關注減少。一項調查顯示,過去十年語言文字的消失速度是近百年來最快的。因此近年來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重視,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重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12],人們逐漸認識到在新的環境下,一些新興產物對我國的漢語言發展造成的影響,采取很多方法來喚醒對漢語言的記憶[13],讓漢語言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
3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的應對策略
網絡語言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問題[14],這需要廣大網民的共同努力。在網絡出現早期,就有研究者號召網絡普及過程要有規范性。我國學者于根元對網絡語言的看法是,網絡語言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要承認網絡語言的創新,尊重網民的創造,并且要規范使用網絡語言。還有研究者主張通過立法來規范網絡語言。針對網絡語言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3.1 要發揮網絡語言的積極作用
要加強對網絡語言積極方面的鼓勵支持[15],通過網絡平臺,將網絡語言中的優秀成分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對于優秀的網絡語言,我們要加強宣傳,積極傳播網絡語言帶給我們的歡樂[16],借助網絡語言的易于傳播性構建和諧社會。
3.2 正確運用網絡語言
營造融洽的語言交流氛圍的最好途徑就是從自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對于一些庸俗或無實際意義的語言,要及時發現并抵制,呼吁使用正確的漢語言,為年輕一代網民提供良好的初始語言環境,給他們帶去正確的、積極的影響,同時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之余,要提高文學閱讀量,重視文學素養的培養[17],讓自己的文學底蘊更加深厚,在日常生活中促進漢語言的傳播和發展。每一個網民都要正確對待網絡用語,要有包容的心態,因為語言體系是豐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變的[5]。同時,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網絡語言理念,自覺抵制低俗的語言,嚴格規范自己的語言行為[18],不僅是我們出于維護自身日常使用的網絡空間的需要,保持其干凈有序,也是我們作為網民在使用網絡語言中必須遵守的日常行為準則。
3.3 嚴格規范網絡語言的使用
國家要修訂完善管理網絡語言的相關法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格規范網絡語言的使用[19],嚴格把控網絡語言空間的門檻,對網絡語言的使用作出更加明確的劃分和規定[20]。要從根本上打擊網絡暴力用語,抵制歪風邪氣,凈化我們的網絡語言環境。具體我們要做的,一是完善網絡語言使用道德規范[21];二是整治網絡環境,修訂相關法律法規[22]。對于規范網絡語言使用方面,可以主動引導發布一些簡單明了、健康的網絡用語,這不僅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23]。
4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語言的發展,漢語言的發展環境也在發生變化,網絡為漢語言的發展提供了發展機遇,但我們也要注意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重視網絡語言的更新和規范使用。如果不能正確應對這種新形勢,將阻礙漢言語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對網絡語言的管理,自覺遵守日常漢語言的使用規范。
參考文獻:
[1] 王斐.淺談古典詩詞對現代人的重塑作用[J].漢字文化,2020(02):51-52.
[2] 周林曄.生命短暫,價值恒久——淺析電影《變臉》與個人價值[J].漢字文化,2020(02):119-120.
[3] 沈嘉欣.從“烏青體”看當代詩歌的多元化特點[J].漢字文化,2020(03):33-35.
[4] 王璐.淺析《許三觀賣血記》中許玉蘭的矛盾與成長[J].漢字文化,2020(10):124-125.
[5] 高涵晶.松本清張推理小說中的人性探析[J].漢字文化,2020(06):97-98.
[6] 楊元元.淺析電影《無名之輩》的藝術特色[J].漢字文化,2019(12):69-70.
[7] 魏中華.淺析《局外人》中的荒誕世界與對本真的追求[J].漢字文化,2019(10):41-42.
[8] 雷澳佳.淺談電影《釜山行》中人性的兩個對立面[J].漢字文化,2019(10):93-94.
[9] 張小琦.論《肖申克的救贖》中的“體制化”與現實的聯系[J].漢字文化,2019(15):176-177.
[10] 許凌云.淺析《驛路》中的社會性表現[J].戲劇之家,2019(22):106-107.
[11] 陳思璐.淺析《浮生六記》中生活之“樂”[J].漢字文化,2019(10):30-31.
[12] 朱卉.由《樓下的房客》淺談人性的悲哀[J].漢字文化,2019(16):121-122.
[13] 雷澳佳.淺析電影《驛路》中人性的隱惡[J].戲劇之家,2019(23):109,111.
[14] 胡佳敏.淺論電影《幸福的拉扎羅》中的魔幻與現實[J].漢字文化,2019(10):91-92.
[15] 劉新元.淺談電影《小森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J].戲劇之家,2019(26):97-98.
[16] 巢千麗.淺析電影《龍蝦》中的婚戀觀與人性的沖突[J].漢字文化,2019(11):91-92.
[17] 顧詩怡.淺談由小說改編成電影的細節處理——以《買地方報的女人》為例[J].漢字文化,2020(10):126-127.
[18] 王珺.淺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情結[J].漢字文化,2019(12):80-81.
[19] 李曉薇.淺析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隱喻視角及主題探究[J].漢字文化,2019(10):97-98.
[20] 劉彥汝.淺析影片《流浪地球》之突破點[J].漢字文化,2019(08):140-141.
[21] 范瑞懿.從《月夜》看杜甫對宮體詩筆法的吸收與升華[J].戲劇之家,2019(20):215-216.
[22] 張媛媛.淺論李商隱詩歌的美學意蘊與經濟價值[J].漢字文化,2020(22):26-27,50.
[23] 范瑞懿.漢樂府民歌音樂性探微[J].黃河之聲,2019(19):6-7.
作者簡介:張恩源(2001—),男,江蘇宿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網絡文化與傳播。
指導老師:楊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