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
摘要:本文針對第一學期小班幼兒性別角色的教育現狀,以某小班為例,通過觀察、訪談等方法,從當今幼兒園的廁所設施、幼兒教師及幼兒家長這三個方面著手,探討了性別角色教育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小班幼兒 ? 性別角色教育 ? 現狀 ? 建議
一、現狀描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實現樹立學習自信心等一系列社會領域的目標”。但是,這里沒有明確提到性別教育,更沒有指出具體實施方法。鑒于目前小班幼兒的性別認識發展水平不高,社會必須加大對幼兒性別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次研究以某小班幼兒及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訪談等方法,以調查小班幼兒的性別角色認知、性別行為為主要內容,根據有關教師、家長的訪談,結合小班幼兒本學期一日活動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論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筆者發現這樣一些情景。
情景一:在開展“娃娃家”活動時,筆者發現男孩小A脖子上掛了一張“媽媽”角色牌。在理發店里,小A要求理發師給他頭上戴上紅色頭箍,還夾了兩個蝴蝶結發卡。由此可見,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水平較低,性別角色知識匱乏。
情景二:如廁時,幼兒喜歡聊天,有一次,筆者偶然發現女孩小B想要小便,幾個男孩子站在她旁邊側著頭看,導致小B不敢上廁所,尿在了褲子上。
幼兒的這種行為值得深思。小班幼兒好奇、好問、好模仿,對于男孩和女孩身體上的小秘密自然感到很好奇。筆者還發現對于幼兒一些不良的行為,盡管教師一再制止,但效果不佳,也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良影響,因為他們會模仿。
小班幼兒已經開始關注自己與他人的性別差異,并對異性幼兒的行為習慣表現出好奇和喜歡模仿的心理。因此,對于幼兒園廁所的構造問題,筆者提出了一定的質疑。
經調查訪談,筆者發現約50%的教師認為幼兒園男女廁所應該適當地隔開,且最好從小班就開始實施;約30%的教師(其中不少為保育員)認為沒有必要,廁所不大,無法加隔板,如果隔開了就不方便教師照看;約20%的教師認為分開如廁是合理的,但小班就實施或許過早。
對于小班幼兒的性別教育問題,經隨機訪談可得出以下結果:幼兒園教師對性別教育主要是感性理解,缺乏全面的認識,絕大多數教師發現男女幼兒在小班后期就出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且每個幼兒會出現不同的性別特征發展傾向,但在幼兒園教育中,有關性別角色的活動很少,導致幼兒性別意識模糊。不僅如此,很多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也沒有意識到孩子性別認知的萌發。由此可見,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都要重視性別教育。
四、研究建議
1.幼兒園要實行男女分廁
心理學家認為,幼兒大約在3歲就已經形成性別角色,這種朦朧意識會一直伴隨幼兒的成長。因此,筆者認為,從小班開始就讓幼兒分開如廁是合理的,這有利于幼兒性別角色的認知和性別行為的發展,也有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2.注意角色游戲材料的特征
角色扮演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幼兒了解不同的角色身份及人際關系。因此,在準備角色游戲材料時,幼兒教師要提供多種多樣的角色游戲材料,并且對于中性化的職業,可以適當地忽視性別差異,減少隱含在材料中的性別傾向,促進幼兒性格全面發展。
3.幼兒園應適當引進男教師
幼兒園男教師的勝任力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男教師可以給小男生提供可供模仿的男性對象;第二,男教師可以促進幼兒角色意識的替代強化;第三,男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學習品德。
4.適當提倡雙性化教育
雙性化教育遵循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幼兒初步形成現代化性別意識,使幼兒向兩性品質完美結合的方向發展,促進了幼兒的智力發展,使幼兒形成了理想的性別角色。
5.加強家園合作的力量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性別教育同樣起著重要作用,或許更甚于幼兒園的性別教育。ld hx ,幼兒教師必須加強家園合作,雙向實施幼兒性別教育。如教師應經常與家長溝通聯系,共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同時,父母要經常檢査、反思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是否存在性別認識的偏差,日常監督自己并隨時糾正。另外,電視、網絡等大眾媒介對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家長和教師要嚴格把關。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