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鎮南
Kummell 病是在1895 年經德國外科醫生Kümmell's首次對其描述并得名[1]。Kummell 病的疾病特征主要是輕微創傷患者經歷一段癥狀隱匿期之后,接著出現遲發性椎體塌陷情況,或者椎體缺血性壞死情況等不良事件[2]。由于Kummell 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且病程時間變長短不一,因而容易造成延誤診斷及治療。同時,Kummell 病經保守治療而無效時需實施手術治療[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PKP 治療Kummell 病的臨床效果及對減少骨水泥滲漏情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20 例Kummell 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60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45 例,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69.67±5.11)歲。實驗組男17例,女43 例,年齡65~83 歲,平均年齡(69.50±4.5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PVP 治療,實驗組選擇PKP治療,具體操作:手術體位為俯臥位;實施局麻下單側傷椎穿刺;在C形臂X射線機透視輔助下作正側位定位。經皮單側經椎弓根穿刺針穿刺至前方椎體內,確保穿刺針達椎體內及椎體前1/3 處;常規建立通道,將可擴張球囊置入,以使椎體高度恢復,一般情況下球囊擴張壓力<1200 kPa;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調制至拉絲期,選擇骨水泥推桿注入椎體內,控制注入骨水泥量為4~6 ml,直至骨水泥彌散滿意為止。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ODI指數、傷椎前緣相對高度、傷椎矢狀面Cobb 角,術后骨水泥滲漏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比較 兩組手術前、手術后3 d、手術后1 月的VAS 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注:兩組比較,P>0.05
2.2 兩組手術前后ODI 指數比較 兩組手術前、手術后3 d、手術后1 月的ODI 指數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ODI 指數比較(,%)

表2 兩組手術前后ODI 指數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2.3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前緣相對高度比較 手術前,兩組傷椎前緣相對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 d、手術后1 月,實驗組傷椎前緣相對高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前緣相對高度比較(,%)

表3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前緣相對高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0.05
2.4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矢狀面Cobb 角比較 手術前,兩組傷椎矢狀面Cobb 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 d、手術后1 月,實驗組傷椎矢狀面Cobb 角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矢狀面Cobb 角比較(,°)

表4 兩組手術前后傷椎矢狀面Cobb 角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0.05
2.5 兩組術后骨水泥滲漏情況比較 實驗組發生3 例術后骨水泥滲漏,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率為5.00%(3/60);對照組發生11 例術后骨水泥滲漏,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率為18.33%(11/60);實驗組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752,P=0.0229<0.05)。
Kummell 病屬于臨床特殊性、少見型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不愈合現象。Kummell 病主要是指發生輕微脊柱創傷之后的遲發性椎體塌陷現象以及進行性脊柱后凸畸形。
Kummell 病保守治療措施包括臥床制動、輔助支撐(外用)、使用鎮痛藥物等,但是上述操作僅能夠使患者部分疼痛緩解,而骨折不會自然愈合,因此多為無效,需實施手術治療[4]。針對Ⅰ、Ⅱ期Kummell 病患者以選擇PVP 或PKP 為常,二者均可以取得良好臨床療效。針對Ⅲ期Kummell 病(合并神經功能損傷)患者而言,則應實施開放性手術治療措施,包括前路、后路、前后聯合入路[5]。相關研究報道指出[6],前路手術對于矯正后凸畸形方面較后路手術更有優勢,但是前路手術出血量較多,且造成較大內臟損傷以及手術時間長。而后路手術則手術難度較低,且術后螺釘松動發生率、螺釘斷裂發生率、螺釘拔出發生率更低。同時有研究也比較了單側穿刺和雙側穿刺的手術效果[7],指出無論單雙側穿刺都可以緩解疼痛,且單側穿刺所用的骨水泥量較少,從而避免了增加鄰椎骨折的風險。在PKP 的手術過程中,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與骨水泥注射量呈正相關,使用高粘度的骨水泥可在更短的時間內凝固及彌散[8],從而減少骨水泥的滲漏,本研究也指出相對于PVP,PKP 骨水泥滲漏發生率更低。
此次結果得知,兩組手術后1 月、手術后3 d 及手術前V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后1 月、手術后3 d 及手術前ODI 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 d、手術后1 月,實驗組傷椎前緣相對高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3 d、手術后1 月,實驗組傷椎矢狀面Cobb 角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PKP 的手術操作簡單,手術安全性更高,能夠減輕因手術創傷帶來的疼痛癥狀。
綜上所述,PKP 能夠減輕骨水泥滲漏發生率,緩解疼痛癥狀,用于治療Kummell 病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