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波 張瑞瑤 胡雪東
摘 要:藝術教育以其獨特的教學特點,在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創造性思維方面,表現出與其他教育不同的特性,且在某些方面所具一定的超越性。同時,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在創新模式中的作用,其與第一課堂在相互促進、相互融合過程中,能夠逐漸實現人才培養的教育本源。
關鍵詞:陶藝;藝術教育;大學生;第二課堂;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36
1 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加強大學生藝術教育的意義與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其中,教育行業作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領域,在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同時,在高校的教學體系中,藝術教育也擁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校中的藝術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對藝術行為的鑒賞能力,并且在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藝術教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其與社會和高校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息息相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而藝術教育工作的發展也會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高校教學體系的完善。事實上,高校的藝術教育在高校教學體系中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基于素質教育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的普及,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在掌握自身專業的基礎上,擁有更加優秀、完備的人格。
目前,非藝術專業高校在高校分布中占有較高比重,各高校也都有符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道路。但是眾多非藝術類高校與藝術類院校相比,其藝術教育所占比重與質量遠不及專業院校,一方面是由高校的教學體系導致的,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對藝術教育的認知導致的。因此,非藝術類高校的藝術教學就逐漸成了高校教學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基于上述原因,各類高校也在積極探索針對藝術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隨著相關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專業人才的助力,使得藝術教育問題有所好轉。逐漸形成了以“第二課堂”為主要陣地的藝術教學方式。同時,為了將“第二課堂”的教學成果與考核定量化。高校在“第二課堂”的基礎上,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的形式,將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效果等多方面指標進行了量化,以實現高校藝術教育的可視化評價。
通過翻閱一些資料文獻、運用網絡、橫向縱向對比諸多高校實施公共藝術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并且借助與學生、專業教師、相關領導訪談的形式,我們了解到:藝術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精神面貌,使其能夠更加冷靜、沉著地思考問題,并找出更加理性的解決方式。提升自身待人接物的涵養,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應激反應,使人和社會之間能夠更加有效地溝通,及時捕捉社會的信號,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念,做好人格的儲備。
1.1 藝術教育有助于建立學生的全面思維
在高校的教學體系中,努力構建學生全方位的思維方式是高校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全面的思維則包括但不限于直覺、想象力、智力、觀察力、空間思維、邏輯思維等。因此,基于藝術教育的教學特性、教學特點,其能夠較為全面地完成構建學生的全面思維模式的教學任務。同時,其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之外相關事物的興趣,豐富自身愛好,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基于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藝術教育對其思維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而且高校在不斷推進“第二課堂”過程中,其與“第一課堂”地不斷融合與深入也會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將藝術教育帶入專業知識的思考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力。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雙管齊下的教學模式下,高校可以實現對學生專業學習與藝術學習的全面思維培養,最終培養出更加具有創造性與創新思維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
1.2 藝術教育有助于構建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絕大部分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前都要經歷十分辛苦的求學之路。而在廣大學生求學的過程中,其大部分時間都被大量的學習生活所占據,導致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前的情感思維受到了一定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情商的發展。而高校則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就要求高校的教學任務中要著重關注學生的情感思維建設,使學生在未來步入社會后,能夠擁有足夠的情感思維以應對職場的需要。
針對上述情況,高校將藝術教育作為了構建并提升學生情感世界的主戰場。高校旨在通過藝術教學的多內容、多領域、多形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情感思維的豐富。同時,借助高校的多種類校園生活與課余文藝活動為學生搭建廣闊的情感交流平臺與機會。以此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豐富的情感世界,也能夠使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中感受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因此,基于對學生情感思維的構建,高校需要不斷深化“第二課堂”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努力構建覆蓋全面、內容完善的可視化“第二課堂成績單”,以此來衡量高校在學生情感思維培養方面效果。
1.3 藝術教育有助于以美學促德育
高校的藝術教育對學生的精神境界、價值觀念甚至是人格品格都具有潛移默化地影響。高校可以通過藝術教學使學生了解豐富的藝術知識與藝術品位、改變學生對待藝術的觀念與思維,甚至是可以改變學生為人處世的態度與修養。對于非藝術類高校的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求學生對自身所學習的專業領域具有正確且符合自身的認識與理解,甚至是擁有對行業獨到的見解。而這些認識、見解就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情感思維、完善的德智體系。
所以,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完善的德智體系,高校正在逐步將藝術教育置于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期利用藝術教育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形成以藝術教學培養學生美學認知,最終達到促進德育發展的目的。因此,在該過程中,“第二課堂成績單”作為對藝術教學的量化體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過對比不同階段或是不同專業的學生的量化指標,才能合理調整藝術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最終實現以美學促德育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