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同時實現“立德樹人”的一種必要途徑。針對目前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機械基礎》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基于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模式改革方法,并以該課程中“平面連桿機構”這一知識點為例,展示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為后期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合起到了一定的借鑒和引導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機械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62
1 《機械基礎》課程思政改革措施
1.1 加強思政教學隊伍建設
組織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教師參加師德培訓和“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培訓。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思政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在有關“課程思政”課題項目立項時向專業課教師適當傾斜,努力提高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能力。
1.2 在強化教師德育意識的基礎之上,把思政融入教學內容上
在增強教師德育意識的基礎之上,挖掘該課程中的德育元素,修訂和完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教學標準和授課計劃等。從而使課程的每章節的內容與相應的德育元素形式規范和標準的文本框架,以方便后期的實際教學。
1.3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建設
(1)在現有《機械基礎》課程傳授過程中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對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內容,修訂完善教學標準,健全課堂教學管理辦法,梳理課堂教學中的所有環節,深入挖掘《機械基礎》課程的思政內涵。
序號課程項目切入點思政元素教學方法和載體:①認識機械機械的定義、組成和機器發展歷程艱苦奮斗、抗挫折能力及工匠精神案例切入、圖片視頻展示、主題討論;②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的種類、作用和金屬材料的熱處理過程創新意識,要有競爭意識和適應能力案例切入、圖片展示;③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運動與約束;構件與運動副;機構運動簡圖大學生如何做到自律知識關聯、動畫演示、實際機構測繪與計算;④平面連桿機構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鉸鏈四桿機構存在曲柄的條件科技創新,讓學生熱愛專業、熱愛生活實踐操作,播放大國工匠視頻,翻轉課堂;⑤連接螺紋的參數、連接的方式和適用場合引入大學生活的流程規劃,培養有條理、有規劃的人生方向案例啟發、關聯講解。
(2)在原有多媒體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之上,增加“案例式”教學、“興趣導入法”“翻轉課堂”“啟發式”教學及“類比法”教學和體現“課程思政”核心要義的教學微視頻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機械基礎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在討論和實際操作過程中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深化了同學們的政治理念,使德育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3)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將課程相關的課件和習題可以提前傳到易智教學習平臺或者QQ群等,便于同學們及時的預習和課后復習,同時師生也可以通過這些網絡教學平臺實現更好的溝通和互動,通過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協同作用,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政治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研究國內其他院校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機械基礎教材,調整和修訂專業培養方案繼而課程體系,不斷地補充完善專業課程的教案,使其更適合本校的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在研究和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編寫符合本校實際課程建設所需要的機械基礎教材。
2 實施案例
《機械基礎》引入課程思政有很多途徑。例如,前幾年韓國部署薩德導彈事件引發空前的愛國熱潮,可以將這一事件引入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心,激發學生對機械專業的熱愛。薩德導彈就是軍工機械,從機械大概念來說就是機械,在教學內容引入后,與學生一起討論,一起學習,起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也促進了學生進一步學好機械專業的決心和信心。學生在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理解學好該課程的重要意義,無形中提高可學生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類似上面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可能已經不經意間在授課過程中插入了某些思政元素,現在需要我們更加系統和全面地梳理課程思政內容,使其更加合理、科學、系統的融入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下面我們將通過一個《機械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來展示課程思政實施的具體步驟。
2.1 案例:平面連桿機構
(1)探索合理的切入點。掌握平面連桿機構運動的基本原理、性質、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機構,以及進一步的設計是本單元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平面連桿機構是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大家經常接觸的一個比較簡單的機械傳動機構。我們可以通過列舉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連桿機構的圖片和運動動畫,如縫紉機、窗戶開啟機構等(圖1、2所示),引入該部分內容。
(2)設計案例的邏輯(興趣導入法)。尋找到這部分內容的切入點之后,就需要合理的設計和規劃課程的內容了。對于剛接觸機械專業課程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靈活地將實際生活中比較富有興趣的機械現象和知識導入《機械基礎》課程之中,設計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顯得尤為的重用,因此《機械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提出問題,發散思維,引導思考
導入語:大家都一定觀看過現場直播吧,在這樣的電視節目當中,請大家猜猜看攝影師最不想讓觀眾朋友們看到的圖像是什么呢?(停頓片刻,供同學們思考)
學生回答:①畫面質量不好的圖像;②燈光不好、有重影的畫面;③演員表演出錯的畫面。
(一一否定、加強懸念,誘發求知欲)……是直播電視節目中出現攝影架的畫面。攝影師要想把多層次、多維度的電視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這要歸功于攝影機的驅動架的作用。那么,究竟驅動架采用了什么樣的結構設計,能夠讓攝影師隨心所欲,運用自如,訣竅就在這四根小小的桿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