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匯(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 北京 100013)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業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其中,云計算技術在Amazon、Google、Microsoft等科技巨頭的引領下,在歐美市場迅速崛起,并受到廣泛關注。在新技術驅動下,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傳統會計信息化系統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目標,“數據上云”成為會計信息軟件新的發展方向,云會計應運而生。
云會計是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在線會計信息系統,其由專業服務商提供軟件和硬件等服務。客戶可利用移動終端按需開展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工作。云會計包括會計應用軟件(SaaS)、應用服務平臺(PaaS)以及具有存儲和數據計算能力的基礎設施(IaaS)三個層次。云會計靈活性大、兼容性強、花費低等特點吸引了大批歐美企業,目前,云會計在歐美市場前景良好,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使用率逐年提升,歐美供應商均在加大對云會計服務的開發與創新。與此同時,我國云會計發展也在穩步推進。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民經濟信息管理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會計核算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需求,云會計的誕生促進了財務工作向智能化邁進。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法規,多方面鼓勵企業集團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推進開展會計集中化工作,促進云財務共享創新模式,以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20世紀70年代末期,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推動了會計軟件開發從“核算型”向“管理型”過渡。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優化了企業IT環境,催生了ERP系統,促進企業會計信息化深度和精度進一步提高,加強了財務與業務的交互。21世紀以來,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我國會計信息化步入以規范化、標準化、云化為主要標志的變革時代,其中云會計是主要發展模式。目前,我國云會計發展呈現以下特征。
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軟件行業發展滯后,會計軟件廠商的業務中還有很大部分是自開發軟件而非套裝軟件。有些會計軟件廠商雖然向SaaS轉型,同時也有很多企業提供SaaS服務,但由于我國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發展模式還處于發展階段,企業管理成熟度相對較低,目前實現企業、行業會計信息標準化有較大的難度。一方面,企業之間會計人才存在流動,而不同企業間的管理制度、實操規定存在很多差異化和非標準化,造成了管理者和會計人員巨大的溝通成本。另一方面,我國企業的管理層專注于“業務創新”,追逐企業管理的創新對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許多企業的管理需求很難用通用標準化軟件解決問題,只能采購定制化的開發軟件。以上問題使得云會計SaaS服務模式在我國的推廣存在困難。
隨著國際軟件市場發生變革,競爭不斷加劇,以為大型企業提供軟件服務為戰略目標的Oracle、SAP及致力于服務歐美中小企業的Odoo等知名軟件服務商對我國軟件市場表現出了極大興趣。Oracle以93億美元收購NetSuite,用低價戰略迅速推行品牌Oracle NetSuite云ERP,表明其向突破我國的中小企業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SAP在2019年宣布將中小企業納入三大新年戰略,并宣布與阿里巴巴合作加大軟件的本地研發,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SAP同樣看重我國中小企業市場,希望能最大程度降低中小企業使用云計算的技術成本,推出滿足我國中小企業的解決方案,加速產品在中小企業的普及。Odoo是專注于中小企業的軟件廠商,深耕中小企業ERP平臺多年,具有較強的市場經驗,其選擇依托合作伙伴浪潮在中國市場的優勢,于2018年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中小企業市場。由于云會計發展滯后,我國軟件服務廠商目前主要客戶群為中小企業,國際云會計巨頭進駐中國市場,必將加劇中小企業云會計市場競爭。
隨著企業會計從核算功能向管理功能遷移,會計信息系統發展的重心也逐步演變成通過增加財務分析功能服務企業有效管理和健康發展,并伴隨新的管理技術、IT技術的發展逐步升級,加強了與其他系統的集成功能。在此趨勢下,云會計對企業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具備財會專業知識和相應的技術知識,能夠通過網絡技術進行會計核算等基礎性工作,還應具有較強的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對于交易所產生的非財務數據進行有效采集、存儲和分析,在通過加工處理后形成有效信息以服務企業的決策經營,不斷提升會計信息的運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國會計信息化人才儲備尚顯不足,尤其缺乏優質人才,導致云會計發展滯后。
自20世紀60年代起,第一代信息系統“物資需求計劃”(MRP)主要解決的是物資購買的問題。20世紀70年代,MRP II不僅解決了初次物資購買問題,還兼顧生產計劃與管控功能。由此出現了能自動記錄重復交易在總賬的自動化信息系統,也是ERP系統的雛形。20世紀90年代,企業大規模推行ERP管理模式,用于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然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交易愈加復雜,傳統的ERP系統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經營需要,云計算技術的出現給ERP在云環境中融合創造了機遇,云ERP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傳統模式下的ERP系統被更加輕量便捷的云端產品代替,云會計軟件由于云產品本身的可集成性與高擴展性成為了不少公司的首選。
技術革新的浪潮加快了大批歐美企業嘗試使用云會計服務的腳步。二十一世紀初,國外大型企業就已經開始嘗試將云技術運用在公司管理之中,特別是近10年來,云會計開始在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量普及應用。企業開始從傳統的購買特定軟件安裝在固定網絡及電腦的信息化模式中脫離出來,選擇在云端進行在線記錄及自由選擇所需要的軟件,從而根據自身特點更好地進行財務預測與決策。
根據Eurostat統計數據,歐盟中有32個國家正在使用云會計服務,其中芬蘭(36%)、挪威(31%)、丹麥(29%)、瑞典(29%)、荷蘭(28%)等國接近30%的企業正在使用云會計服務,且使用率逐年提升。相比10年前各國使用云會計服務的統計數據,近3年來各國使用率大幅提升,呈倍數增長,由此說明云會計服務發展迅速,廣泛受到企業的認可。
云會計服務在中小企業中尤為受到推崇,主要原因在于企業不必再投入過多的資金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上,只需要按照一定時間訂閱服務即可,企業可省去大筆的人工成本及設備維護成本,對于中小公司“節流”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供應商提供試用期且訂閱價格相對低廉,吸引了大批中小企業啟用云會計服務。
Capterra公司是為用戶提供會計軟件服務商選擇的網站,根據超過50萬專業用戶的評價,并結合自主開發的評分系統評出了2019年前十位最受用戶喜愛的云會計軟件,評分維度主要包括客戶數量、用戶數量、社交平臺綜合評價三個方面。如表1所示,排名在前十位的云會計服務供營商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說明歐美地區會計軟件需求旺盛,用戶可選擇租用Web軟件,而不是購買供應商的軟件和硬件。該種服務方式降低了中小企業自建、維護設備和應用程序的需求,由此企業可將更多精力用于自身核心業務發展。因此云會計服務受到中小企業的廣泛認同。但大型企業有更多企業目標與需求,通常會選擇本地部署及維護。
表1 2019年前十位最受用戶喜愛的云會計軟件
英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云會計的服務方式均以 SaaS 為主,在 SaaS 服務模式下,服務商提供與互聯網聯通的服務性軟件,企業可以在任何接入互聯網的移動設備進入服務軟件,輸入或提取相關會計信息。平臺上多個企業并行運營模式下,每家企業有一個不同的登錄賬號、安全密鑰或其他安全進入方式。企業依然在軟件中操作,但所有數據都存儲在云盤,并不是存在硬盤等本地客戶端,企業可以實現在任何時刻不同電腦上登錄和操作。
云會計軟件實現了會計信息標準化,并具有強大的集成功能與高擴容性。很多企業IT部門選擇云會計軟件主要的原因是,云會計軟件可以成功與其他系統的會計功能,如工資核算、費用控制、采購管理和財務分析等實現有效集成。以QuickBooks Online為例,QuickBooks Online在歐美中小企業中廣受好評,其優勢在于集成Expensify、Bill、Hubdoc等優秀廠商的功能,進而大大提升了用戶使用效率。其中,Expensify可在費用追蹤與管理進行集成;賬單支付功能上,廠商Bill可完成發票處理、賬單審核、收支資金及自動對賬;Hubdoc可以自動從銀行、公共部門、電信提供商和在線服務商那里“提取”財務文件與關鍵數據,并將交易信息同步到QuickBooks Online或其他會計軟件,且附有源文件。云會計區別于一般信息化會計軟件,可以與其他軟件兼容。云會計服務商還可考慮各種企業的潛在需求,進而定制化設置相關功能。
相較于傳統會計軟件,云會計的諸多優點對中小企業財務工作效率提升作用更加顯著,但目前真正運用云會計軟件處理日常財務工作的中小企業仍是鳳毛麟角,中小企業使用的會計軟件多數以購買記賬軟件為主。借鑒歐美云會計發展經驗,我國云會計廠商應加大對產品的研發投入,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費試用服務,讓中小企業對云會計產品的優勢有更加深入的認知,重點要讓企業會計人員在使用和體驗中熟悉云會計操作,了解傳統會計軟件與云會計軟件的區別。同時,由于我國云會計市場處于初級階段,云會計產品的服務廠商應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及產品安全,讓中小企業放心嘗試和使用。會計軟件供應商應立足服務中小企業,加快中小企業市場云會計業務拓展,突破固化的企業思維,幫助中小企業迅速適應會計軟件的升級,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程度和質量。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基本完成了會計信息化頂層設計,會計信息化委員會、全國會計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協同組織相繼成立,行業標準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但筆者在深入參與資產管理類信息化標準工作中清晰地認識到,隨著云會計的產生和演變,部分標準應做更多的適配性調整。具體包括:云會計范圍內的軟硬件開發,以及云會計資源管理;會計信息化術語和服務指南的統一;云會計服務部署及各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付和遷移;云會計下會計工作的數據、網絡、系統安全。只有不斷提升我國企業公司治理的標準化程度,改進信息化軟件標準化模塊,促進多維度多層次建立統一的體系,才能較大程度上推動云會計產品在我國的普及與發展。
目前,我國已培育出了個別大型云會計服務商。在滿足云會計軟件基本特性、可以不需要運行維護、隨地隨時方便可記賬、支持手機等智能終端査詢財務信息的基礎上,有的云會計服務商實現了資源國際化配置,為滿足跨境交易需求,采用多種語言和會計準則,幫助企業優化財務指標;有的云會計服務商的優勢在于數據安全存儲和虛擬機的獨立運行,能快速自助連接電子發票及開票系統,可自動生成會計憑證;有的云會計服務商擁有自身的專業運維團隊,采用雙機熱備數據庫和專業的IDC機房,以滿足數據隨時恢復需求,運用不可逆的密碼加密處理和SSL加密數據傳輸技術,確保數據安全傳輸。從這三個市場主流軟件看,我國云會計軟件可以滿足企業財務云端化的基本需求,但對平臺兼容集成性擴展仍然不夠。相較于ERP系統,云會計軟件的定制集成性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如此才能滿足企業對更便捷云服務的需求。為此,我國應借鑒歐美實踐經驗,加強軟件之間的融合兼容性,促進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的結合以及業財融合,進而通過云會計應用賦能企業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