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霞
【摘? ? 要】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各種教學模式不斷呈現出來。對于初中英語學科而言,其教學難度較大,在中考中分值占比較高,又由于教育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繼續教學,會進一步加劇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率較低等問題。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活躍度,從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指導輔助作用的課堂,從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本文以互動式教學為核心,探討其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 互動式教學? 英語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26
英語是初中教學體系中尤為重要的內容,其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學生以后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提出與教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已經不再局限于知識方面,而是側重英語學科素養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高效學習,提升英語學習興趣,為第二語言體系的形成提供幫助。
一、初中英語課堂應用互動式教學的意義
(一)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
在以往的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下,課堂幾乎以教師為主導,其發言講話的占比率遠遠高于學生,英語課堂變成英語教師的“一言堂”。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成為學習的被動接受者,整個課堂氛圍也是枯燥無味,甚至使部分學生感到壓抑而產生厭學情緒。缺乏活力的英語課堂導致了“啞巴英語”的畸形教學,使英語教學越來越背離素質教育的初心。而通過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和約束性,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整個教學氛圍生動、活躍起來,打破師生之間的壁壘,建立良好的友誼,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二)培養英語素養
英語學科的要求不單單體現在英語的聽、說、讀、寫等知識層面,也有英語文化內涵、英語思維方式等側重素養層面的內容。傳統教學模式過于看重知識內容,采用應試的英語教學模式,忽視了英語素養的培養。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下,學生在提高英語知識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了綜合英語素養,有效提高了英語學習實效。
(三)豐富學習體驗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采用互動式英語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在英語課堂中的充分發揮,在與學生、教師的雙層互動下豐富內在情感體驗,接受多種學習方法,不斷汲取精華和技巧,在多重感官體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多元化思考能力,豐富英語學習體驗。
二、當下初中英語課堂中互動式教學的不足
(一)師生互動力度不夠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但在當今互動式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教師固守傳統教學思想、忽略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現象,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講臺下被動聽講,缺乏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無法高效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也無法了解學生知識的漏洞和不足,無法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仍然有部分英語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樣容易引發學生的課堂焦慮和學習壓力。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過多地關注,延續了應試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缺陷。而部分教師雖然有意識地進行課堂互動,但方法過于單一。教師應該明白單純增加課堂提問率并非合理有效的互動教學方法,也不能僅僅把課堂提問與互動教學等同起來。這種缺乏學生參與感和互動感的教學方式無法提高學習質量,甚至會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三)缺乏對英語素養的關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僅關注知識方面的教學而忽視素養教學的問題,使學生對英語學科缺乏全面的認識,認為英語學習僅限于閱讀理解和聽力等試卷上所考的內容,而忽略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本質是實踐應用而非做題。課堂上缺乏對學生口語能力和語感的鍛煉是錯誤的,也是目前需要不斷改正的內容。教師應該合理平衡基礎英語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和英語應用能力。
三、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方法
(一)加快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調整
在當今英語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成為英語課堂的主導者,不僅包括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主導,也包括對過程設計、結果考核方面的主導。而學生卻成為課堂的被動接收者和參與者,缺乏對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考核標準等方面的了解,這種不清晰性和不確定性無法滿足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要求,甚至會使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挫折。因此,在互動式教學提出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加快與學生角色之間的轉變,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本體性和主導性,將因材施教的教育觀點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進步,教師在引導和啟發過程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學習困境和發展難題,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自己是否學習過吉他的彈奏。學習過的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心得體悟,沒有學習過的學生可以發表自己對吉他的好奇和了解程度,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再由有學習經歷的學生進行解答。小組討論結束后,每組選出一位匯報者對討論結果進行英文匯報,如果小組之間存在表述沖突的內容,也可以用英文提出疑問,經過分析討論再次解決。對于有表演想法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鼓勵,讓其在下節英語課進行吉他演奏,演唱英文歌曲。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后資料查詢作業,讓學生在課后查閱其他國家的吉他歷史和相關資料,從而加深對吉他的全面了解。在這樣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導者,可以大大提升自己對吉他的了解和感受,提高教學質量。
(二)設計合適的課堂引入方式
當今初中英語教學引入方式過于簡單,除學生自主看課本進行課前預習或英語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課題以外,很少再有其他課堂引入方式。這樣的引入一方面沒有使學生和教師產生有效溝通互動,也沒有起到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的效果。在互動式教學應用下,教師可以設計課前游戲,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把握好課前幾分鐘的寶貴時間,開展合適的具有趣味性的英語課堂熱身活動,帶領學生更快、更有效地融入課堂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設計有趣的小游戲,或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想進行的小游戲,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的方式,以動漫或動畫片等動態有趣的圖片或視頻進行課堂引入,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人物引發學生對課題的自主思考和討論,在愉悅主動的氛圍中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e?”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鍛煉小游戲,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到講臺上表演鍛煉的動作,如跳繩、跑步、跳遠等,再由講臺下的學生進行英文搶答,搶答成功的學生可以成為下一名表演者。在這樣緊張刺激又歡樂有趣的課前小游戲中,學生不僅對本節課所學習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對學習內容進行了初步預習和理解。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提前準備好名人或動漫人物鍛煉的動圖,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人物運動中進行猜測和搶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喜好和興趣所在,了解了學生樂于學習、樂于主動參與的心靈密碼,從而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和課堂質量。
(三)生活與教學相結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應用型學科,不應該僅局限于課本的單詞和課文的基礎情景,而應結合合適的生活實踐場景進行英語學習的應用式教學,利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景對話,增強英語學習的互動性和應用性,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糾錯和他人改正,強化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在情境中應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充分感受知識內容和語感環境,表達出自己對英語學科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實際的模擬對話教學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聽力能力,在積累英語詞匯、表達方式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現實物品、工具或簡單例子等對英語詞匯的相關表達進行解釋或對英語文化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優化學習情境。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日常事物,并將其與英語學科和英語知識聯系起來的好習慣。教師應鼓勵學生不要害怕說錯或懷疑自己聯想錯誤,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是從不斷出錯開始的,在經歷千錘百煉的鍛煉以后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英語理解能力和方式,才能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樹立英語表達的信心。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英語“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歷,分小組討論自己努力學習或努力堅持某件事情的事例,或者可以分享自己身邊朋友、家長甚至是自己喜歡的明星等為了夢想和知識而不斷奮斗前進的事例。討論結束以后,每個小組再進行推舉,選出的代表用英文展開事例介紹。學生在這樣“學生討論—師生討論—共同討論”的環境下,在情境中進行了英語口語的練習鍛煉,在互動中感受到共同的努力和奮斗,從而不斷激勵自己、鼓舞自己,引導學生朝著自己理想的目標而不停奮斗。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自己與別人語音語調之間的區別以及自己表達方面的困難,從而激發好勝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努力地進行自我提升,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四)加強英語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測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工具。要想有效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初中英語教學,就必須利用好教學評價這一教學手段。其看似只是教學成果的反映,實際上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初中英語教學的成效。初中英語教師要展開教學評價,鼓勵學生對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也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微課視頻、PPT等展示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成果和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自己上課視頻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聽課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反思。在回顧英語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學生自評和互評,鼓勵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具體行為展開鼓勵表揚或批評。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學習的亮點和別人的優秀方法,也能體會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以他人的缺點為誡,避免自己也犯這樣的錯誤。這樣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既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能鍛煉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最后,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多維度對學生進行不同視角的評價,從全面、整體的角度展開評價,對其存在的問題給予鼓勵和改進意見,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逐步找到學習英語的正確方向,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素養。
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全冊英語目錄“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就是一次很好的教學評價課程,這個單元主要介紹的就是一名優秀的英語學習者應該具有的素養和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恰當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課本中所學到的學習方法展開自我評估,究竟有哪些好的方法是自己沒有掌握但可以借鑒學習的,又有哪些學習方法是課本上沒有但自己在其指導下可以有效進行英語學習的。在這樣的自我檢閱和自我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從而不斷進步。
(五)師生之間加強課下交流
不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踐行者和收益者。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無法完全接收到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教師也無法大范圍了解學生的學習盲點。如果僅靠幾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會產生信息差,從而使本節課的知識無法有效輸出和接受,在一節又一節課的信息差積累下,教師和學生之間很難不會產生知識和心理上的隔閡。因此,教師和學生不僅要進行課堂上的交流和互動,也要加強課下的交流。
通過課上和課下有效的雙重交流,教師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采用學生接受度高的方法,對于課程和課件的設計,也可以在學生的意見中不斷改進創新,合理注入一些新穎的元素。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交流方法,不可因為學生成績暫時的落后就滿是批評,也不可因為學生成績優異就不停夸獎,語氣要緩慢、溫和,讓師生處在一個平等放松的氛圍當中,學生才能真正和教師展開有效的溝通。
四、結束語
從時代發展趨勢和新課改的背景出發,互動式教學模式必然成為今后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勢所趨。它的應用和發展不僅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誠然,當今教學所應用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依然有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但其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的。它在提高學生基礎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培養。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主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拓寬自己的英語學習知識面,從而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未來互動式教學模式一定會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藝.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探討[J].讀寫算,2021(29):72-73.
[2]耿萍.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中學生英語,2021(44):60.
[3]黃翠平.交互式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21(08):130-131.
[4]杜鴻學.交互式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9):83-84.
[5]車小明.交互式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19(3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