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工科教育面臨嚴重挑戰的形勢下,新工科和課程思政是應對這一挑戰的積極解決方案,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為了踐行課程思政的教學活動,以課程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內容以及課程評價體系為切入點,探索了”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實現了專業技能傳授與思想道德育人的有機集合,構建了程序設計課程全過程育人的新格局。
關鍵詞:課程思政;程序設計基礎;新工科;工匠精神;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1.03.053
本文著錄格式:高煥超.新工科背景下“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思政探索[J].軟件,2021,42(03):184-186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Programming" 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GAO Huanchao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new engineering and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positive solution to this challen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syllabus, teaching methods,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Program Desig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aliz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s impart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s a new patter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gramming course educ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fundamentals of programming;the new engineering; craftsmanship spirit;innovative thinking
0 引言
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該文件指出要全力推動現代工科多領域的全面發展,“新工科”教育是在新形式和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大戰略選擇,是教育發展的新思維和新方式。教育應該全面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并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各高校也應遵循立德樹人這一重要原則,將思想政治和課程建設有機融合,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使學生成長為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是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課程思政在全育人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討在新工科背景下,將課程思政與程序設計基礎的教學過程融合在一起,從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內容、課程評價體系等多方面探索課程思政的措施。
1程序設計基礎課程融合課程思政的意義
無論是新工科還是課程思政的提出對工科都是新的挑戰和機遇,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是將思想素質與專業素養結合起來,這種方式也使新工科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更加全面和高效,但這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編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計算思維能力、獨立編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核心素養,從而對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起到支撐作用,這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該課程在以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突顯了一定的不足,教學是課堂理論灌輸式,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不足,教學內容上注重基本語法規則的布置與安排,而實踐面設置不夠,上機練習更是偏重對課堂理論知識的實踐練習,而忽視了新工科下的人才培養。教育應該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統一,不斷挖掘課程中的思政資源,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因此,人才培養需要符合新工科的人才培養要求,程序設計基礎作為基礎課,在其課堂教學中更要積極探索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內涵和外延,以便達到核心素養與學科專業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通過知識本身挖掘其蘊含的思維方式、問題解決方法、價值觀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辨析真、善、美,促進學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最終實現課程即育人又育才的教學目標,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措施
在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政教育,可以從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課程評價等四個方面入手,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下面探討具體的課程思政措施。
2.1教學大綱融入思政元素
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改變“一門課程共用一個大綱” 的傳統大綱模式,通過對專業育人目標的研究,以及對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藏的思想價值與精神內涵的挖掘[3],科學合理的去拓展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而制定面向不同專業的思政一體化的課程教學大綱,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需要在其教學目標中增加德育目標,著重體現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在設計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大綱時,要將函數指針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并以此為切入點,培養學生新工科下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工作中養成勤于思考,開拓創新的習慣,不斷培養其新工科下的創新思維,從而形成自身的特色,并能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針對遇到的新問題能夠運用創新性思維去解決。將程序設計中的編程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使課程教學大綱變成課程的育人大綱,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結合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從而使教學大綱能夠有效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2革新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思政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單元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學方法應以工程教育思想為主導,強調使學生通過上課聽講關鍵知識點、閱讀相關資料及軟件源碼、算法分析與研究等多種途徑獲得編程的知識與技能,通過計算思維的鍛煉來積累編程素養,完善人的品格。
拓展新的教學方法,深入探索 “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充分利用了線上教學資源和虛擬仿真系統,同時結合了傳統教學和翻轉課堂等多形式,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進行了充分融合[4]。這種混合式教學方式更加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通過將兩種教學形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將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通過發揮線上教學平臺的優勢,可以將課程的教學重難點、教學案例、練習題等在線上進行講解,同時利用平臺的回放功能,引導學生反復學習,有針對性的復習,最終實現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透、掌握實和靈活用。
2.3教學內容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學內容上應深入的挖掘每個C語言知識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不斷的引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科學思維、求實精神以及人文素養,從而達到思想境界的升華[5]。每名教師都要促使學生進行深入透徹的學習,在學習中要不斷地思考C語言知識點背后的深層含義,從而讓學生具備發現知識背后所含價值觀念的能力。例如在講解C語言程序基本的構成單位函數時,作為函數體中的每一條語句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來形成,針對具有特定含義的語句,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為國家公民中的一員,就應該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而作為學生要遵守的規則就是好好學習。在學習程序的編程結構時,可以將各種程序結構的特點與就業所對應的軟件工程師招聘條件對應起來,讓學生了解程序開發規范的重要性,編碼規則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規范,同時通過對各種程序結構特點的理解,加深學生對軟件開發的認識,培養其軟件工匠精神。在學習數組知識時,由于數組是由多個同類型元素所組成的數據集合,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可以將團隊協作,合作過共贏的理念作為德育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如何在軟件開發中進行團隊協作攻關、合作共贏,這也是將來每個學生進入職場后要必須學會處理的問題。在學習字符串知識時,字符串是以“\0”作為結束符,通過這個標志,可以計算字符串的長度,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底線意識,思考作為人的底線,作為學生的底線,讓學生從自己做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在學習排序算法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地引導,促使學生激發自我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2.4以工程化理念和思政為導向革新課程評價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要求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6]。因此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要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機制,因此革新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評價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的程序設計基礎教育重視對最終考試結果的評價,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重視不夠,作為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思政和新工科工程化思維理念來加強教學過程的評價比重,同時弱化期末考試結果的比重[7]。因為對具體知識點的考核,需要學生在某些知識點上花費較大的精力去記憶, 比如在傳統的期末考試中對輸入與輸出功能中的格式控制符的考察,這種考核并不能從實際上體現出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的掌握和理解,反而增加了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目標的困惑。在考核中,應以課程思政為導向,以新工科工程項目化的理念進行過程評價,例如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相互協作、溝通能力等都應在評價中有所體現。
3結語
新工科教育作為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一種創新,在這種創新模式的教育背景下,將課程教學與思政進行有機融合,已經成為今后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8]。在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以新工科為背景,革新教學大綱和教學手段,以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知識點應充分挖掘其思政元素,以工程化理念和思政為導向革新課程評價過程,從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實現對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貫徹和落實,從而提升學生全面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田蕊,熊梓吟,Normand Romuald.疫情之下全球教與學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策:OECD《2020應對 COVID-19教育指南》解析與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20,38(4):3-14.
[2] 王希,李蒙,李越.“以本為本”理念下我國高校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路徑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 (7):124-126.
[3] 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16-18.
[4] 張俊三,鄭秋梅,吳春雷.論“卓越計劃”背景下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評論,2015(10):137-141.
[5] 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6] 鐘高瑛《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的困境與突圍[J].江西教育,2019(33):19-20.
[7] 劉鶴,石瑛,金祥雷.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3):59-62.
[8] 錢欣,曾寧.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研究述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6):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