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數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化元素相結合,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并對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讓初中生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熟練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對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0-0067-02
引 ?言
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際,學習初中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為學生高中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化元素相結合,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理解課堂教學的知識,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通過融入豐富多樣的生活化元素,不僅能讓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生活元素的引導下,學生能更快速理解知識,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不斷得到提升[1]。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真正實施生活化教學
相對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知識更加枯燥、難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通過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與理解。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將生活化元素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而僅僅將數學問題與生活相聯系,并未真正實施生活化教學。這就導致生活化課堂教學依舊非常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這也是生活化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不僅無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限制了生活化教學的發展。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過于單調
在生活化教學中,許多數學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習題練習。雖然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元素相結合,但課堂教學生活化方式過于單調,這對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非常不利。而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數學教師要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多樣化教學策略開展生活化教學,并對教學策略不斷進行優化,及時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激發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情境作為數學知識與數學問題的載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活躍數學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既落實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也能夠實現鍛煉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銷售”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商場打折銷售”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創設商場打折銷售情境,引導學生加深對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理解。教師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還能鍛煉學生的數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
(二)提升課堂效果,使課堂知識生活化
為了讓生活化教學順利開展,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不僅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理解,還要不斷發掘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教師要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就要將平淡的數學知識變成現實生活中看得見的東西,并結合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點,將適宜的生活化案例融入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自我認知,從而不斷提升生活化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對生活的實際價值。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軸對稱現象”時,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從生活中選擇豐富的軸對稱現象案例,如剪紙、軸對稱的建筑等,引導學生對軸對稱圖形進行了解,以此讓學生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與概念。而在學生進行軸對稱知識探究時,數學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軸對稱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深入生活,了解軸對稱現象及軸對稱圖形的相關內容。
(三)結合核心素養,設置生活化問題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實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設置生活化問題也能夠活躍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這既能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也能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趕小明”時,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問題。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行程應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如下課堂練習:學校運動場400米的環形跑道上,王同學和李同學練習跑步,速度分別為6m/s和4m/s,請問在下列情況下,兩人經過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1)若兩人同時同地相向而行;(2)若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而行;(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學習數學知識,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四)提高動手能力,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
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應用方法的重要教學手段。而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要將實踐探究活動與生活化元素相結合,為學生模擬生活中數學知識應用的實際場景。這樣,學生在進行實踐探究的過程中,便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化實踐教學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鍛煉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開展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高”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準備好繩子、竹竿、皮尺、鏡子等工具,利用學過的三角形相似的相關知識,通過動手實踐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并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旗桿的高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問題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加以解決,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五)核心素養再提升,作業設置生活化
對于初中生來說,其認知能力相較于小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其動手實踐能力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后,可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業,運用小課題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調查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數學實際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調查本校初中生的視力情況等。這樣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認知,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應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探究生活中數學知識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結 ?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要對教學策略進行優化,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讓生活化教學更加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數學知識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蔡霞.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反思[J].科學咨詢,2018(50):150.
作者簡介:翁發清(1976.11-),男,福建福鼎人, 一級職稱,曾獲福鼎市“優秀教師”、福鼎市“優秀班主任”、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