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棟
【關鍵詞】企業需求;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1)07-0151-03
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大高校普遍開展,旨在培養優秀的創新人才,滿足社會各領域創新發展的需求。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當前很多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夠成熟,導致所培養人才在創新實踐能力、知識結構等方面,與當代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偏離,難以充分發揮出創新人才應有的價值。面對這樣的現狀,探索企業需求視角下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策略,無論是對于促進當代企業創新發展,還是提升高校教育水平,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1 企業需求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1.1 企業需求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方向指引
高校所培養人才最終要走向社會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才將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發展的新鮮血液。人才在企業中的價值發揮水平,往往由人才能力素質與企業用人需求的契合度決定,因此在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中,企業需求通常能夠指引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高校通過對企業需求的分析與把握,調整自身人才培養策略,從企業發展對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以及企業為實現長遠戰略目標而制訂的人才計劃中,明確什么樣的人才更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以此為依據所培養的創新人才,更能夠在就業競爭中占據優勢,更易于實現成功就業的目標。
1.2 企業需求是檢驗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依據
企業需求不僅能夠指引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也能夠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提供依據。高校人才培養并不是簡單的人才輸出,其更重要的是培育優秀、社會需要的人才。企業需求通常能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體現社會對新一代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高校所培養創新人才在進入企業后,如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實踐成果等能夠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則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將得到認可,相反則表明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社會要求的標準,以此為依據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更具實踐性和客觀性。
2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偏離企業需求的表現
2.1 人才創新實踐能力不能滿足企業創新實踐需求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偏離企業需求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人才的創新實踐能力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企業發展對人才的創新需求,關鍵在于人才的創新實踐能力,只有通過創新實踐能力的發展,才能將創新的想法、思路、概念等轉變為實際成果,進而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創新競爭力,創造價值和效益。但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由于缺乏經驗借鑒,以及受高校傳統教育模式限制,因此偏重創新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度不足。同時,高校在實踐教育基礎條件的配置上,局限于高?,F有部分較為側重實踐的專業領域,創新實踐的基礎條件有限,很多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實踐操作的機會。部分高校沒有專門的實訓基地和實訓室,更沒有自己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能在理論層面開展,實踐層面較為薄弱,導致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成長緩慢,畢業后進入企業,達不到企業對創新人才的實際需求。
2.2 知識結構與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相脫節
經濟全球化、多元化發展的浪潮下,當前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征,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要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人才的知識結構只有不斷更新,與社會前進的步伐相適應,才能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保障。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周期不斷縮短,當前階段的新知識、新思維、新技術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在知識更新中被取代。相對的,高校人才培養要經過一定的周期,課程體系的開發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投入,所涵蓋知識內容更新較為緩慢。在創新人才培養中,使用的課程體系是在開發階段引入相對較新的知識、理念、技術等,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就容易跟不上市場環境與技術發展的進程。此外,一些高校并不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擴展創新知識,關注新技術、新思維、新理念,導致學生難以通過自主補充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使人才的知識結構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2.3 創新人才培養中“雙師型”師資力量保障存在不足
“雙師型”師資力量保障不足,也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偏離企業需求的表現。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對于師資有著較高的要求,其不僅需要教師在創新理論教育上有較強的能力,還需要教師能夠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探索,尤其是結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實踐。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授課教師大多是高校創業指導教師,這些教師雖然在創新創業理論上有較為扎實的儲備,并且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但對于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形勢的了解并不深入和充分,對于企業具體需要什么樣的創新人才、對人才創新能力有哪些具體要求缺少客觀且精準的把握,對于未來企業及行業創新發展的趨勢也缺少準確的判斷。很多現有教師達不到“雙師型”標準,“雙師型”教師引入受限,加之缺少具備行業背景的師資力量補充,不能為符合企業需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可靠的“雙師型”師資力量保障,也將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創新人才后備力量供應帶來制約。
2.4 高校人才共性教育偏離企業多樣化創新需求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越來越多學生通過高校的培育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力量。高校教育面對大量的學生,很多課程的開展都偏重于共性教育,尤其是公共課程,大多采取大課形式。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共性教育的特征十分明顯,而對于人才的個性化特征關注不足,對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差異化創新思維、求異精神、突破性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局限,導致學生雖然創新理論知識有所提升,但是學生之間創新素質能力的差異性并不明顯。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企業的創新需求是非常多樣化的,所需要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批量化人才,而是具有個性、獨立思維,能夠從不同角度打破固有格局,嘗試與他人不同的創新道路的人才。千人一面的創新,不能實現創新目標,會導致企業發展的同質化,制約良性競爭關系的形成。高校的共性教育培養的創新人才顯然不能滿足企業多樣化創新需求。
3 企業需求視角下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策略
3.1 立足企業需求加強對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在高校創新人才培養中,要加強對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企業需要具有強大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高校應通過與企業充分交流,了解企業對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需求特征,明確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提高對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制訂并完善實踐能力教育提升的方案,根據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優化實踐教育條件。增加各專業學生創新實踐的場地、設施等資源配置,可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校外創新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必要的基礎支持。同時,高校應適當增加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實踐操作課程,利用好實踐教育基礎資源,為學生設置創新實踐任務,引導學生獨立開展創新實踐探索活動,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在此基礎上,邀請企業代表參與學生創新實踐教育的評價,從企業對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角度,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成長水平做出客觀的評價。綜合、精準地提升人才的創新實踐能力,滿足企業需求。
3.2 通過校企合作開發緊跟市場環境的課程體系
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高校要提高創新人才輸送的準確度,讓人才知識結構滿足企業需求,實現供需匹配目標,還需要通過校企合作,開發緊跟市場環境變化的課程體系。高校與企業可在充分交流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并建立課程知識內容補充優化機制,即通過高校在人才教育培養方面的經驗和條件優勢,以及企業對市場環境變化趨勢準確判斷和把握的優勢,合作互補,將更貼近現階段及未來一定時期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新技術,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中,讓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更符合實際。同時,企業在客觀預測市場環境變化趨勢的基礎上,結合自身人才需求變化的分析,動態向高校提供課程內容補充和優化的建議,幫助高校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或完善原有課程資源,將更多貼合時代發展趨勢的知識內容補充到人才知識結構中。結合對學生自主知識拓展習慣的引導,使人才知識結構與復雜多變市場環境下的企業需求相適應。
3.3 加大力度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能夠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有力保障,這也是企業需求視角下,高校培育優秀創新人才的必然選擇?!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強對現有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培訓,重點強化他們在企業及行業實踐方面的了解度,以及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能力。高校應定期開展專項培訓,組織現有教師到企業參觀培訓或邀請行業專家來校交流講座。同時,可以通過外部引進兼具教育能力和行業實踐能力與經驗的,符合“雙師型”標準的優秀教師,增加“雙師型”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重。此外,可從企業或行業領域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及較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工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或企業導師,與高校教師共同發揮作用,促進創新人才素質能力的全面成長。
3.4 注重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的創新人才培養策略
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個性化創新實現多元突破,企業發展需要個性化創新避免同質化競爭,現代教育理論也強調促進人才的個性化成長。因此,要滿足新時代的企業需求,高校在培養創新人才過程中,應將培養個性化創新人才作為重要目標。在關注群體發展的同時,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要做好共性教育,還要從學生個性特征、能力優勢的差異化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培養方案,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方向,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的個性化想法付諸創新實踐。在此基礎上,要大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想法,不盲目跟風,獨立思考,敢于另辟蹊徑,形成千人千面的創新人才培養格局。當這些具有獨特個性的創新人才進入到企業中,將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創新思路,為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創造無限的可能。
4 結語
企業創新發展是社會經濟繁榮的基礎,新的歷史階段下,走創新驅動之路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新時代企業發展的新需求,高校應明確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向,以滿足企業發展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導向,積極調整自身人才培養策略,高度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強化人才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向社會各行業輸送更多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創新人才。
參 考 文 獻
[1]楊佩.基于需求視角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1):246-247.
[2]左冬梅.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商貿,2020(11):189-190.
[3]梁月俏.基于就業視角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2020(9):17-18.
[4]劉艷嬌.基于區域經濟發展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探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8):48-49.
[5]佟佳潞.基于食品企業需求探究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食品,2020(1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