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在各個階段各個學科中都存在,學生往往由于多種原因而成為學困生,如果能對他們及時進行轉化,幫助學生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就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積極地對學困生進行轉化,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斷開展的工作。高中階段學生本身的學習壓力就比較重,因為這一階段他們面臨著高考這一大型考試。而在高中階段的學科中,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又因為我們本身缺乏說英語的客觀環境,所以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常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語言習慣、語言思維等的阻礙。導致學生成為貧困生的原因非常多,尤其在網絡環境下,學困生又有了新的特點,因此對學困生的轉化也有了新的挑戰,所以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時一定要立足當前的社會環境。本文就此展開探討,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以及對策。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對策
【作者簡介】董素珍,甘肅省徽縣第一中學。
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教學中要正視這樣的差異,從而制訂個性化的教學策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受到母語負遷移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英語學習效果不好。且英語學習的內容非常多,知識點比較瑣碎,需要長期不斷地積累,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成績,很多學生在詞匯、語法的學習中遇到一些挫折,對于英語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學困生的主要表現就是自信心下降,這對于學習來說極為不利。所以有必要對英語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找準他們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解決,積極對這些學困生進行轉化,幫助他們重拾信心,提升英語學習成績。
一、成因分析
1.缺乏學習興趣。對大多數學困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他們普遍表現出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在面對一些英語知識時,沒有探索的欲望,并且學習意志薄弱。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如果給出同樣一個比較長的單詞,對英語學科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會積極探索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辦法來記這個單詞。而對于學困生來說,看到這個單詞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單詞非常難,自己沒有辦法記住。對英語知識不感興趣,漸漸地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并且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之后便不能很好地控制英語學習時間,常常會經不住誘惑,投入英語學習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成績也是逐漸降低。
2.知識遷移影響。英語學困生和其他學科的學困生有一點是不同的,英語這一門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二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涉及知識遷移的問題。英語的語言思維和漢語的語言思維是不同的,這也是阻礙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比如要表達“今天天氣真好”這個句子,在英語中則需要表達為“It's a lovely day today”,能夠明顯看出語序和漢語是不同的。而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導致英語學習成績難以提升,逐漸變為學困生。
3.社會環境影響。當前處于網絡時代,于信息的傳遞非常快速,途徑也特別多。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外界信息,這其中就會存在一些不良的社會觀念,會對學生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比如在網絡上,學生會看到很多讀書無用論的論調,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一種畸形的學習態度。對于學困生這一群體來說,他們本身在英語學習中就有著基礎薄弱的特點,再加上這些不良信息的侵害,就更讓他們對英語學習打了退堂鼓。這種多重的消極心理疊加起來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學習,讓他們在學困生的道路上一蹶不振。
4.學習方法不當。眾所周知,在學習中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常常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比如在英語學習中,詞匯是非常基礎的,記憶詞匯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學生會采用設計小故事的方式將學到的生詞串聯起來,有的學生會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這些單詞進行整合,而有的學生則是依靠死記硬背,去不斷地抄寫,進行機械式記憶。雖然這種機械式記憶在短期內可以看到一些效果,但是記憶是長期的,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會發現很多單詞已經遺忘了。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在英語中的投入和產出是不成正比的,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而成為學困生。
二、對策研究
1.激發學習動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了比較明確的動機,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極強的推動作用,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極為必要的。學生對于學習的意象以及興趣等形式都屬于他的表現。所以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時,也要從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入手。
(1)激發興趣。在做一件事時,一定要有足夠多的熱情,這樣才能給這一件事情的順利進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若學困生能夠對英語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那么便可以讓他們的大腦處于活躍狀態,在對英語知識進行理解時會變得更為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對某件事情感興趣,興趣是可以在后期逐漸培養的。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需要找準學生的興趣點,由此入手讓他們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有全面的認識。比如可以加入一些中外英語史或者有趣的英語知識,借助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更強的求知欲。
(2)帶領學生體會成功。借助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的確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要讓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保持長久的興趣,還要再下功夫。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力量有所肯定之后,便會在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而將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具體到英語學習中,如果能讓學困生從這項內容的學習中獲得一些成功的話,那么對他們學習的推動作用會非常大。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多個層次的練習題,在提問的時候也可以將展示性問題以及參考性問題都包含在內。學生一旦認真聽講便能回答出教師所提的問題,這樣他們會對英語學習越來越感興趣,因為他們從這一活動中獲得了成功,體會到了自己戰勝困難的喜悅。逐漸地學生會更愿意進行獨立思考,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慢慢地擺脫學困生的身份。
比如在“Friendship” 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模式來記憶單詞。如“man”可以延伸出policeman、postman、snowman、businessman等單詞,讓學生按照這樣的形式對本單元的單詞進行整理。比如upset、set是詞根,以此來整理相關詞匯,增加詞匯量,這樣的方法能極大地吸引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記憶單詞是有趣的著力解決學習興趣不足以及方法不當的問題。
2.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是開展教學的最為關鍵的一個場所,是基本形式,所以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時,不能脫離這一主陣地。也可以說,對于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是一項核心內容。
(1)堅持學生本位。新課改在不斷深化,教育理念層出不窮。但能夠明確的一個核心點就是在教學中一定要認清學生,這才是最為關鍵的任務,在設計各項教學活動時,也要把他們的這種重要地位凸顯出來。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不能只讓教師一味地去講,讓學生負責聽,不讓他們動腦思考,這是不能提升教學效率的,學困生也常常是由于缺乏思考而導致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課堂入手進行改革,堅持學生本位的思想。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困生能夠不斷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身的參與去體會成功,體會英語學習的魅力,這樣可以讓學生擺脫網絡不良思想的侵襲。
(2)探究式教學。英語教學只依靠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是難以取得較好效果的,要讓學困生和知識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要讓他們將知識和自己的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這樣才能逐漸對學困生進行轉化。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對于遇到的問題積極思考。通過具體的探究來更好地理解英語學習以及英語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對于這些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講解“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這篇閱讀時,可以提出兩個問題:1.Why do you think pc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2.Why do you think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now want to learn Chinese? 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讀課文。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教師從旁輔助讓他們一步步去分析課文得出答案。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也能體會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從而樹立極強的學習英語的信心。
3.排除心理障礙。學生一旦成為學困生之后,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在英語學習方面會有自卑感。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時,這一部分往往會被忽視,教師一般會從課堂教學這些主要方面來進行完善,希望找到更適合學困生的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沒有進行改變,那么教學方法再優質,也沒有辦法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可以和他們多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是由于基礎薄弱而成為學困生,有的學生則因某一部分內容沒有弄清楚,導致后續學習跟不上節奏,進而成為學困生。不同的類型對應的心理障礙是不同的,教師應積極幫助他們排除這些心理障礙,這樣一來學生會更愿意學習英語,在不斷的練習中擺脫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總而言之,對學困生的轉化極為必要,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認真分析成因,從而找到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積極對學生進行轉化,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能夠充滿信心,不斷提升自己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馮妍卿.高中英語學困生學習動機不足的成因及對策[J].校園英語,2018(13):125.
[2]鄭麗霞.農村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9(7):94-95.
[3]王文鳳.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成因及對策研究[J].信息周刊,2019(4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