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煥英
課外閱讀,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備受推崇。他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已成為一種潮流,一種新時尚。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閱讀對學生成長的意義所在。愛閱讀的學生不一定最高尚,但他們會變得更有內涵;愛閱讀的學生不一定最美麗,但他們會變得更具有魅力;愛閱讀的學生不一定最富有,但他們會變得更有情趣。可見,閱讀對一個學生成長的影響是超乎想象的。閱讀貴在持之以恒,生生不息,學生只有堅持閱讀,每天讀、經常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實現從“被動讀”到“主動讀”、從“讀一陣”到“讀一生”的深刻轉變。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該怎樣為學生們穿針引線,更好地引導學生們主動參與課外閱讀,讓學生們暢游于書海,從而培養出更有睿智、有情趣、有厚度、有內涵的學生呢?下面談談幾點做法。
一、探究式的課外閱讀
蔡元培曾說:“我們教書,并不是像注水瓶一樣,注滿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味,做教員的,不可一句句,一字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是使學生自己去研究。”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為了誘發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在課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課外閱讀。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斗》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同學們,孔子在游歷路上聽到兩個小孩兒在爭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遠,什么時候離人近這一問題。孔子博學多才,但他一時也回答不出,結果被兩個小孩兒笑話。同學們,你們能幫孔子解答這兩個孩子的問題嗎?我希望同學們今晚回家查一查相關科普類的課外書,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就這樣,學生帶著“為孔子化解尷尬局面”的目標,大量地查找科普類課外書。書讀得越多,知識面就越豐富,視野也越開闊,思維也會變得越靈活。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科普類課外書,利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對“兩小孩兒辯斗”的兩種現象進行解釋。這樣帶著探究問題去閱讀課外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又可以增強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欲望。
二、查閱式的課外閱讀
查閱式閱讀是一種快速閱讀方法,讓學生在不一定閱讀全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性閱讀。“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是目前語文教學的主旋律,教師要努力創設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的課外閱讀由強迫讀、被動讀變為樂意讀、自愿讀。學生主動閱讀是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主動閱讀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學習。主動閱讀可著重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獲取、自主積累、自主調控的能力。而主動閱讀的形成依賴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外閱讀。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查閱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背景。這樣,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自主積累、自主獲取,不僅能深刻地了解到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更能激發學生勿忘國恥,為振興中華而不懈努力的愛國之情。又如,教學《少年中國說》時,筆者讓學生查閱關于梁啟超的生平事跡。學生通過閱讀梁啟超的故事,深深體會到梁啟超強烈的愛國情懷,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需求。
三、拓展式的課外閱讀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完課文后,閱讀活動并沒有結束。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對課文知識要點進行深入理解,對課文語言進行積累外,還需要延伸到課外的閱讀材料,拓寬閱讀的廣度和學生的視野。拓展式課外閱讀的范圍很廣泛,同體裁的、同主題的、同修辭手法的、同作者的、同風格的、同寫作對象的。如,教學完《狼牙山五壯士》,總結談話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同學們,為了祖國利益,為了人民的幸福,五壯士為國捐軀,可歌可泣。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有千千萬萬的革命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首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同學們課后要廣泛閱讀其它書籍,搜集更多抗戰英雄故事,回到學校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這樣引導學生帶著對抗戰英雄的無限敬佩之情繼續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的讀物,不僅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先輩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更是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又例如,教完《將相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司馬遷的《史記》,因為《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史記》中有許多個經典小故事,學生閱讀后可以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的內涵,并受到一定的啟發。為了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史記》閱讀分享會,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一些人物的敬佩之情,分享蕩氣回腸的小故事,分享自己積累的成語、名句等。這不僅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可以保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
四、審美式的閱讀
課外閱讀的過程是一種審美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審美觀的有效途徑。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見,文章本來就是感情的載體,對文章美的欣賞實際上是一個“披文以入情”的過程。愛美是人的天性,在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直接的一個途徑就是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在課外閱讀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人情美、生活美。如《草原》一文,情與景高度交融,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象生動、簡潔貼切。課后,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與《草原》相似的文章,并欣賞文章中優美的句子,并把一些比喻句、擬人句摘錄下來。這樣引導學生閱讀相同體裁的文章,并與《草原》進行比較讀,不僅能讀出不同之處,更能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讀始在知,讀貴在行。總的來說,語文教師要以大語文觀的高度,妙用課內閱讀這把鑰匙,為學生開啟課外閱讀這扇門,從而能夠從本質上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有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了,閱讀量增加了,閱讀幅度提高了,閱讀面擴大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才能得到整體提升。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