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幼玲
【摘要】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為全面貫切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創新型人才,課堂教學改革刻不容緩?!靶畔⒒〗M合作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現代先進信息技術為教學手段,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彰顯品質課堂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合作小組;小組學習;品質課堂
盡管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深入,但仍有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把應試教育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那些“滿堂灌、填鴨式”的訓練無法體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智力和獨立學習能力的發展。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須行動起來,對課堂學教學進行改革,積極開展“品質課堂”的探索?!靶畔⒒〗M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現代先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如何構建“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彰顯品質課堂的魅力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結合本土信息化教學資源,彰顯品質課堂魅力
在信息化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合這個時代了。作為教師,必須迎接挑戰,轉變舊的教學觀念,開啟新的教學模式。為此,在信息化環境下,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信息技術這個強大資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助力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信息化設備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必須結合本地信息化教學設備,構建適合本校的教學模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發展。東莞市麻涌鎮從2016年就提出開展“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把平板電腦這一種新型的電子產品引進課堂,給每位學生配備一臺平板電腦,為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教師可把有關學習內容的資料保存在平板電腦中,根據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選擇對應的資源,已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也可以把學習的成果整理成文字或圖畫,通過平板電腦保存和展示。這增加學生自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指導學生寫“美麗的家鄉”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家鄉的美麗景色。筆者發覺,學生由于觀察不細致,導致說的時候沒有抓住家鄉景色的特點展開具體說明,思流水帳。于是,筆者說:“其實,家鄉的美景無處不在,不信你們打開平板電腦的資料庫,仔細觀察,用心欣賞。”學生興致勃勃地打開資料庫,再一次美美地欣賞家鄉景色。屏幕上顯示出“北丫蕉雨”“魁樓晚望”“花橋佛廟”“白鶴榕陰”“華陽湖濕地公園”等迷人的家鄉景色,那一個個美麗的鏡頭,讓學生目不暇接。頓時,教室里討論聲音響了起來。這些美麗的圖片使得學生忍不住地贊嘆道:“呀!家鄉太美麗啦!”筆者緊接著問:“能不能從中選擇一處景色介紹給大家?”學生的表現欲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這時,筆者再因勢利導:“請你按老師講的觀察方法及順序,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美景,再次仔細觀察,然后向大家介紹,比一比誰是最佳導游員?!鄙鷦有蜗蟮漠嬅娉霈F在小小的平板電腦屏幕上,學生的思維也自然而然地被打開。這時,筆者組織學生同桌之間對說,相互交流。學生個個說得開心。學生們繪聲繪色地介紹了自己喜愛的家鄉美景,妙筆生花。這就是信息化學習的優勢。在這種課堂的背景下,再設立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課堂效果就更加好了。
二、組建信息化合作學習小組,推進品質課堂教學
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是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合作學習小組作為一個學習單位,充分調動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推進語文品質課堂的內在條件。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就是要合理安排組建小組。小組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能力等方面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力求做到組員的搭配均衡,也就是一個小組內,成員有的能力較強,有的能力較弱,有的熱情外向,有的沉默內斂。這樣組建小組,才能夠讓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他們在主動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自身的性格、人品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組建小組后讓學生選出組長,并設計有特色的組名和口號,以此激發小組成員為自己組增添光彩的決心。此外,教師還要對每組的大組長、小組長進行培訓,明確他們的工作職責,強化他們的團體意識。
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高效地進行,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進行認真細致地訓練,如,學生的眼神追隨訓練、合學的姿勢、展示的儀表等,使學生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進行奠定基礎。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持久動力,教師還要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激勵機制,制訂獎勵方案。如,可設立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等獎項給以獎勵。獎勵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可以是一些學習用具,可以是作為評優評先的條件。
三、借助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品質課堂效率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大多是繁瑣的提問和冗長、細膩的分析,使學生大生厭惡情緒,壓制著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怎樣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參與者和主人,則成為當今教育最為關鍵的核心問題。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是新形勢中一種新的、有效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對語文品質課堂的推進作用,還需要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避免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學提示采用獨學、對學、合學、展學的模式展開教學。
(一)獨學,培養自學能力
獨學就是學生獨立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學生憑借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學習能力與文本的一個對話過程,是一次心靈的探究之旅。通過獨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目標,通過課前設計導學案、課中精心設計獨學環節,課前要求學生先自學思考,以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同時,這也對后面的小組合作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的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是高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訓練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為了推進課堂教學,筆者圍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設計了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