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權
【摘要】德育在數學教育的浸透已經越來越重要?!度罩屏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提到,課程設計要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要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教育中浸透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德育;數學教育;教育浸透;教育效果
許多人認為,德育只是由任教語文、擔任班主任的教師承擔。其實不然,數學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德育的引導者。在數學教學中,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要注意教師的言行、教師的形象、教師的精神面貌。因為它們都會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呢?根據多年數學教學工作經驗,筆者覺得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利用教材中一些與德育有關聯的基本知識、基本素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學圓周率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圓周率,靈活地運用圓周率,還要讓學生了解到,在古代,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算出圓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于精確到小數點后第7位。祖沖之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第一位將圓周率的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我們應該為之自豪。當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有一位很出色的數學家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受到感染,從而樹立文化自信。同時,學生也會對科學產生憧憬。經過這樣的數學教學與教育,可以熏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利用數學活動課對學生德育浸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接受德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利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浸透勞動光榮的德育。例如,我們在教學數學廣角——“煎魚”時,既要讓學生充分地學會如何解題、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完成煎魚的任務,又要讓學生學會動手煎魚,讓學生回到家里學會幫爸媽做家務,學會自己煮飯、學會自己煎魚、學會自己炒菜,能讓辛苦勞動一天的父母回到家里,吃上一頓孩子做的美味飯菜。
三、利用教師言行對學生進行德育感染
教師不只是一個授業者,更是學生思想與行為培養的引路人。在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行為與習慣,都會影響學生。教師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用語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品格,甚至人格的形成。作為教師,不論在校內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還是在校外的活動過程中都要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做學生的表率。
例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有疑問時,教師耐心地給他們講解,甚至可以蹲下身子,給學生一種平等的對待。再如,在教學如何解決“捐款”多少的問題時,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適時地把學校開展扶困助學活動的情況再現一次,充分地把問題生活化,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從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扶困助人是幸福的一件事,增強榮譽感。教師也應該在學校開展扶困助學的活動中,給家里有困難的學生伸出援助之手,起模范帶頭作用。在數學教學中,也會教育學生學會禮貌用語,如,“謝謝!”“可以嗎?”例如,教師有時會在教學過程中,忘記帶教學所需要的工具了,而學生有。此時,教師可有禮貌地向學生借:“能借你的文具用一用嗎?”教師使用完之后,還應該說聲“謝謝!”這樣,使德育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得到升華??梢?,教師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的數學教學教育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新課程標準》已經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我校在各學科的教育中引入德育,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培養成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有人才,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具有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趙冬雪.探索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與學[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8(8).
[2]張海霞.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9(12).
[3]鄭婷.抓住契機浸透數學德育[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2013(12).
[4]陳衛紅.淺談基于課程思政教育大背景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J].科技風,2019(29).
[5]王潔.芻議小學低年級語言朗讀教學[J].文化研究,2014(10).
責任編輯 ?邵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