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德玉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教材內容,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拓展教學,以此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提升,促使學生語文水平不斷提升。文章詳細闡述了深挖教材文本,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翻轉課堂教學,促進思維發展;增加知識拓展,提升文化內涵素養;善用媒體技術,提高審美能力等構建核心素養指向下課堂教學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教學
一、 引言
在當今時代,知識經濟的變革正在發生,將成為世界進步的巨大推動力,知識素養水平較高的人才能夠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改變世界的機會。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生知識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學生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不被落下。初中階段的學生逐漸成熟,還沒有面臨沉重的升學壓力,正處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個人成長的好時期。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二、 初中階段學生語文學習不足之處
初中階段語文學習難度增加,要求學生具備更多的生活經驗與研究眼光,但初中階段學生由于受到自身探索范圍的限制,加之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不同,導致不同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課堂中呈現出不同的學習面貌。從整體上看,初中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知識輸入大于知識輸出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傾向于不斷增加知識輸入,使學生掌握數量更多的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學,由于更加強調語文知識積累的重要性,這種觀點對學生產生了錯誤導向,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過于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想要通過不斷增多的基礎知識幫助自己在語文學習中減少遇到的學習困難,不斷提高知識學習效率。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專注于語文知識的記憶。然而,學生雖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在各種練習與考試中能夠有較好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種方法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尤其是在表達自我、與人交際方面,很多學生不能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完成上述過程,學生追求的高數量知識缺乏有效方法的轉化,不能夠成為學生靈活運用的語言材料,這就表現為學生知識輸出方面的不足。因此,這種初中學生在知識輸入大于知識輸出的不足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素質的提高,學生需要得到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重視方法大于重視內涵
當前階段強調建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課堂,強調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從學生出發。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仍舊沒有實質性變化,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偏差較大,教師對學生的“過度指導”仍舊存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受到限制,自然影響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知識的理解效率。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往往主動為學生總結各種解題技巧,尤其是學生的難點——閱讀理解題型學習部分。而學生也將自己提高學習效率的希望寄托在所謂的技巧與公式當中,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優化。教師的教學觀念與學生的學習觀念并非一朝一夕即可改變,需要二者共同付出努力,教師需要在其中發揮更多的引導作用。這不僅是學生對自身實際閱讀能力的提升重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生過分追求分數的急切心理,顯示出了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發展不足的弊端。而這種不足的存在,能夠通過加強學生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加以解決。
(三)學科拓展延伸不足
語文知識學科內涵深厚,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與學習的范圍只停留在語文學科之內,相反,正是由于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的承載,更需要在其他知識的加入中完成語文教學與學習的拓展。這種形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也能夠在其他知識內容的幫助下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整體感悟,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效率而言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始終落在語文學科中,在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學科的融入程度遠遠不夠,不僅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得不到更多刺激,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其他創造活動的機會也遠遠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減少了學生與語文知識深入接觸的機會。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在語文知識與其他知識的融合中提高自身的審美素質,更不能夠在其中得到審美創造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
三、 初中語文教師構建核心素養教學課堂注意點
初中階段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離不開語文核心素養的幫助,而初中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能夠為學生建構出更加適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不同知識理解的程度更加深入,學習效率提升更加迅速。因此,出于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尊重,便于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教師在建構核心素養教學課堂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主動深入觀察。傳統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居于優勢地位,主導著課堂教學的進行,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一定的調整,這種方法雖然發揮了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了一定限制。不同學生的學習素質存在差別,且學生一直處在變化發展過程中,而教師站在外部觀察的角度,對學生的觀察深度和廣度都有所不足,也會影響后續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程度,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建構核心素養教學課堂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主動且深入的觀察,從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入手,總結學生的學習行為,明確學生的學習優勢及學習不足。同時,增加對學生的課后觀察,與課堂觀察相結合,采取科學方法完成對學生的教學引導工作,提高對學生的觀察效率。
其次,教師應當合理規劃課堂教學環節。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初中語文課堂與傳統語文課堂相比,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收獲,教師需要考慮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不同組成部分,也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與學習需要,重點在于學生在核心素養發展上的不足,據此入手開展課堂教學設計才能夠使核心素養不同組成部分與課堂教學整體布局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發展相融合,使學生在合理規劃后的課堂教學環節中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深入接觸。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設計中體現出核心素養的具體指向,顯示出核心素養的優勢,減少教師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科學合理的課堂設計,設置與語文核心素養相符合的活動環節,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整體質量,使學生在科學氛圍中提高學習質量,提升核心素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