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寒
摘?要:在最近幾年,互聯網之風快速興起,在各個領域都享有重要地位,可以說是推動整個時代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教育領域,互聯網的功能優勢也逐漸得到彰顯,給教育事業營造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身為高中生物教師需要順應教改潮流,加強互聯網載體的有效開發與科學運用,并在此基礎上努力構建新穎、高效的生物課教學體系,打造富有活力的生物課堂。文章主要圍繞互聯網支撐下高中生物在教學實施方面所面臨的發展機遇進行有效分析,并積極探索全新的授課模式,以及做好今后的發展展望。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在高中學段全面組織生物課育人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當前學科發展的特性,加強互聯網載體的有效開發與合理運用,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全新的授課模式。讓高中生能夠在新時代擁有全新的生物課學習環境,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基礎生物知識的有效內化和吸收,全面提高學生整體在生物課上的綜合能力。在今后具體落實生物教學活動期間,教師需要以互聯網為支撐,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讓生物課堂呈現出全新的發展面貌。
二、 “互聯網+”給高中生物教學帶來的發展新機遇
“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技術體系,其所包含的學科以及技術具有多元性特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深入發展,“互聯網+”的技術逐漸呈現出現代化、智能化的特征,并在教育事業中受到廣泛性推廣和應用,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育領域,呈現出顯著的功能優勢,給課程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互聯網支撐的教育環境下,生物教師可以在素質目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發掘和提煉重要的課程內容,實現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從而保證學生所構建的知識體系更加全面,貼近素質型人才培育的實際需求。同時,“互聯網+”在信息整合形式方面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將其有效地運用到生物課教學當中,能夠讓課堂環境和氛圍呈現出全新的發展面貌,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在整個課程學習活動中表現更加自主,更加活躍,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先進載體的助力下高效完成對課程基礎內容的探索與實踐,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在確定新時期的學科教育發展機遇之后,生物教師在組織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互聯網載體的有效開發,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有效的授課模式。
三、 “互聯網+”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探索
(一)依托網絡,搜集生物文化
對于高中生來講,生物課中所包含的知識是復雜且抽象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并形成良好的文化觀和生命觀,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與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加強互聯網載體的有效開發。將“互聯網+”的技術手段有效地應用到教學組織當中,借助網絡搜集與課程內容比較貼近和相關的重要資料,介紹生物文化,研究進程以及一些著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等,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生物概念的過程中,能夠在文化儲備的支撐下加深對其生命內涵的認知,也能夠讓其在文化拓展的過程中,積極學習著名生物學家身上所具有的優秀科學品質,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進一步端正自身對待課程學習和探索的態度。
以“遺傳因子的發現”這一章節為例,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生物知識形成更加全面與深刻的認識,可以在網絡的助力下有針對性地搜集文化資源,將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相關科學素材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列舉生活中的應用案例,讓學生能夠在科學與文化的支撐下,進一步明確接下來需要探究的課程內容,樹立精準的學習目標。
(二)借助多媒體,構建直觀情景
多媒體是當前教育領域一種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并且功能突出的現代化教育載體,所呈現的聯網功能也比較顯著,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技術產物。在生物課上,教師為了轉變以往比較生硬和枯燥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空間和環境并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探索當中,需要重點加強對多媒體所具有的輔助功能進行有效開發,也借助其所具有的信息整合、模型構建以及情境創設等功能,對課程的知識呈現方式進行有效轉變。并改善和優化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較強的積極性。
以“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為例,在教學期間如果單純針對基礎生物概念進行灌輸,則很難實現學生思維邏輯有效啟發,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基礎概念與核心內涵。因此,為轉變和優化生物課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加強多媒體的科學運用,合理構建模型,并在課上進行直觀展示,模擬流動鑲嵌模型的作用機理,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就具體的生物學特征和規律進行有效總結與分析。
(三)基于白板,進行重難點解析
在“互聯網+”的育人大環境下,教育領域衍生出許多先進的教育軟件和載體,其中白板所占據的地位比較突出,并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呈現出不可替代的功能,既包含了傳統板書教學的功能,也包含了現代化載體情境創設的功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在生物課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針對白板技術進行有效運用。并在此基礎上針對重難點的生物知識進行有效剖析,讓學生在直觀觀察與邏輯梳理的過程中,有效地內化基礎生物知識。
以“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為例,在授課期間,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只管展示光合作用的反應機理以及具體的生物學流程,讓學生能夠形成清晰的學習思路,也可以在白板的助力下將其與呼吸作用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能夠精準記憶基礎知識,避免出現理解歧義和偏差。
(四)基于信息化載體,構建虛擬實驗
對于高中生來講,在生物課學習的過程中,實驗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對于學生來講具有一定挑戰性。在實驗教育領域,有部分實驗對師生來講因為實驗室條件等多種因素限制,在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相關的實驗知識,保證學生在實驗方面所具有的知識面更加全面,并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實驗思維,教師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重點加強教育載體的有效開發。針對重難點實驗合理開發信息化技術載體,在此基礎上構建虛擬實驗。以視頻的方式直觀展示實驗的材料、設備以及具體的實驗步驟和流程,讓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具體的實驗現象,并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深入總結與探索,讓學生能夠對實驗原理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生物特征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