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華
摘 要:閱讀能力對學生來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教師可以通過課文教學和閱讀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文章從“正確認識學生的質疑,創設民主課堂;調動積極性,鼓勵質疑;教給學生方法,質疑有路徑”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從設問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和疑難性質疑三個層次提出具體質疑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質疑能力;培養;提升;閱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的地方很多。字、詞、句、篇章的教學,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也是主要的部分。其實,語文教學還有一個方面也是值得語文教師好好探索和努力的,這個方面就是學生的思維發展。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文教學、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能力及思維發展中,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為此,筆者探究了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并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看法。
一、 正確認識學生的質疑,創設民主課堂
民主的課堂可以給學生創造愉悅的氛圍,學生可以比較自由地表達想法。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讓學生敢于質疑。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學生的質疑能力對發展思維的重要性,不能做到鼓勵學生質疑,他們覺得學生的質疑都是錯誤的,或者覺得學生的質疑都是很幼稚的。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能正確引導學生質疑。
教學《落花生》一課時,一位教師寫完課題,請學生讀課題,一學生突然問道:“什么是落花生?為什么叫落花生?”這位教師突然被這一學生一問,很生氣地說:“誰讓你說話了?坐下!”這位學生聽到教師這一句話,心情可想而知。以后這位學生還會再提問質疑嗎?筆者想,很難了,甚至可以說,以后這位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也會下降。所以,沒有正確的認識學生的質疑,教師就不會創設民主的課堂,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就無從培養。
同樣教學《落花生》一課,另一位教師寫完課題,就請學生對課題進行提問。一學生問道:“什么是落花生?”教師聽了,微微一笑,說:“看來你很好奇嘛,會問問題。”一學生問道:“為什么叫落花生?”教師說:“看來你很愛思考哦。”教師這樣的評價,學生感受到了尊重,更感受到了一種鼓勵。接著,又有三四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問題沒有雷同的,而且都很有水平,教師都一一給予了肯定。可以看出,這位教師就能正確認識學生的質疑,他知道學生質疑就說明學生在積極思考,應該鼓勵質疑。這樣的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很愉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
二、 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質疑
有了民主的課堂,學生就能安心質疑。但是,并不是學生都能主動質疑。質疑就是一種思考,不想質疑,就是不想思考;不會質疑,就是不會思考。所以,接著要解決的是讓學生質疑,想思考。而激發學生想質疑,很重要的還是要激發興趣,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最基本的方法應該是鼓勵、表揚。上面提到的同樣教學《落花生》一課的第二位教師,能做到好好評價學生的質疑,肯定學生的質疑,學生質疑的興趣自然而然會得到激發。
而對于不是很積極思考的學生,鼓勵可能作用不大。這時候,合適地表揚可以發揮大作用。筆者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一個平時很淘氣的孩子,不是很愛思考,讓他主動提問題基本回答是“不會”。這節課,不知怎么回事,他突然舉手說:“教師,課文都沒有出現‘落花生三個字,題目為什么不用‘花生?”他這一問,引起了學生的極大注意。因為學生也知道他平時很少提問的。筆者看到他竟然能主動提出問題,心里也是欣喜。筆者不想錯過表揚他有思考能質疑的機會,故意說:“對呀,這個問題我怎么沒有想到呀?”看到筆者驚訝的樣子,這位學生很是得意。他看到其他學生也是冥思苦想的樣子,更加得意了。筆者這時又說:“看來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有水平哦,都把大家難住了,真厲害呀!”筆者這一夸贊,他眼里都放出光了。他的幾個好伙伴竟鼓起掌來了,筆者也趕緊跟著鼓掌,全班也一起鼓掌了。他倒不好意思了,臉開始紅起來了。這節課之后,他就開始主動提問題了,上課的狀態有了很大的轉變,期末語文考試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 教給學生方法,質疑有路徑
統編版小學語文四上冊第二單元是“提問”的閱讀策略。教學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較系統地教給學生一些質疑方法,讓學生有方法質疑。
在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可以先鼓勵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提問。可以針對課題的著重點提問,如有學生問:“為什么是五粒豆,不是三粒四粒?”有學生問:“這五粒豆都是什么樣的?”鼓勵學生對課題質疑,可以增強學生對題目的感受,對語言的感受,也有利于學生對全文的理解。
接著可以隨著《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故事的展開,鼓勵學生針對五粒豆的對話進行提問。“‘整個世界都變黃啦!這句話是要告訴我們什么?”“‘我胖得夠美了!這粒豌豆說這句話時是怎樣的心情?為什么要說自己胖?”通過引導學生對故事中對話的提問,學生就能主動思考書中角色的處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學生也能更好地感受人物的心情,對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有更完整的感悟。
故事理解完了,可以在回顧環節,讓學生針對開頭和結尾進行質疑。“‘有一個豆莢,里面有五粒豌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開頭?”“開頭這句話好嗎?”“結尾寫那個小女孩快樂地微笑著好不好?”“結尾寫那個小女孩注視著豌豆花是什么意思?”“結尾為什么說是豌豆花呢?”通過這些質疑,學生能關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慢慢探索開頭結尾的作用。
之后,引導學生一起完成課后練習第二題“小組交流,仿照下面的問題清單,整理大家提出的問題,說說你有什么發現”。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對問題的整理,學生能逐步明確提問質疑的方向和步驟。
當然,質疑的方法很多,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三處進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