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關懷在胃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進行胃鏡檢查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紅藍球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將接受常規護理的50例患者歸為對照組,將另外接受人文關懷護理的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據統計,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護理滿意度為7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護理滿意度為98%,兩組胃鏡檢查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胃鏡檢查過程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產生,提高患者檢查過程中的舒適度,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關鍵詞:胃鏡檢查;人文關懷;護理措施;應用價值
當前,臨床上檢查上消化道病變最常用的方法為胃鏡檢查,通過胃鏡能夠觀察到上消化道的具體狀況,然后針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細胞學及病理檢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鑒定。胃鏡檢查是入侵性操作的一種,許多患者在檢查過程中都會出現強烈不適的感覺,進而造成焦慮、緊張等情緒。為了幫助患者緩解身體上的不適,我們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胃鏡檢查過程中,詳細的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進行胃鏡檢查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紅藍球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
對照組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7.60±2.30)歲;男28例,女22例;病程時間4天~12個月,平均病程時間(4.30±1.20)個月。觀察組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在(45.20±2.40)歲;男27例,女23例;病程時間3天~11個月,平均病程時間(4.80±1.50)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基本治療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胃鏡檢查患者常規護理。在檢查過程中,護理人員囑咐患者檢查前需禁食禁水,且大小便已排空,檢查過程中保持患者左側臥位,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檢查結束后協助患者轉移到休息區。
給予觀察組胃鏡檢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檢查前護理。在檢查進行前,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了解胃鏡檢查的作用,可能出現的不適感。若患者產生不適感,則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緩解負面情緒。(2)檢查中護理。根據氣候變化,調整檢查時中的溫度和濕度,光線調整到適宜,護理人員需仔細核對信息,調整到合適的檢查體位。可以通過輕拍肩部、握手等方式安撫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在醫生要求下為患者佩戴壓口墊,以免擠壓舌頭,造成喉部出血等情況。叮囑患者如果出現強烈不適感,則可以舉手示意。檢查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多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況。(3)檢查后護理。檢查結束后,為患者小心的取出壓口墊,并擦拭嘴角。攙扶患者到休息區,并且保持平躺休息30 min左右。叮囑患者健康飲食,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1.3 效果觀察
(1)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2)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估表對患者進行訪問,最終等級分為特別滿意、比較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臨床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s),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3討論
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是將患者作為核心,充分關心患者的身心感受、生存情況以及尊嚴,從檢查前、中、后期分別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減少不適反應的出現,落實人性化服務。這種護理干預方式能夠滿足患者心理、身體以及精神上的不同需求,提高胃鏡檢查過程中的舒適度,降低不良反應產生的同時,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瑞紅.人文關懷在胃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