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細珍
摘 要:結構游戲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有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和綜合能力的發展,能使教師全面了解幼兒的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幼兒教師在設計結構游戲時應通過多樣化化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在結構游戲的環境中鍛煉幼兒的語言技能。
關鍵詞:結構游戲;幼兒教育;綜合能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1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4-0066-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當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有體育類型的互動游戲,也有結構游戲類型的益智類游戲,這些多樣化的游戲活動共同組成了幼兒教育的日常載體。結構游戲主要是指在游戲過程中使用各種結構材料進行構造活動的游戲統稱,在結構游戲中幼兒的行為習慣和動手能力等各項綜合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和提高。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對幼兒參與結構游戲的形式和過程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在參與游戲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本文從幼兒教育工作實踐出發,圍繞利用結構游戲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途徑,簡要分析結構游戲在培養幼兒綜合能力中的作用,并結合工作教育經驗,對利用結構游戲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途徑進行深入剖析。
一、 結構游戲在培養幼兒綜合能力中的作用
結構游戲是幼兒用各種不同的結構玩具和建筑材料或其他結構材料進行構造的一種游戲。結構游戲與角色游戲一樣都是通過想象活動創造性地反映生活的游戲,幼兒在游戲中能夠實現自己的構思,滿足積極活動的需求,并產生愉悅的情緒。結構游戲與角色游戲又有區別,角色游戲是通過扮演角色反映現實生活,而結構游戲是通過幼兒動手造型,構造物體或建筑物,實現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在幼兒綜合能力的養成教育中,結構游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結構游戲有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
眾所周知,幼兒階段是人智力啟蒙和開發的關鍵時期,而結構游戲又是幼兒常參與的活動之一。有研究指出,人的手部可以完成27種復雜的動作,且在人腦的動作神經中樞中,有掌握手部活動的神經區域和組織。在參與結構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需要全程動手參與,不斷刺激大腦,增強腦手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腦的發育。由此可見,幼兒在參與結構游戲時,可以刺激腦部神經,在參與和體驗中促進智力的發展。
2.結構游戲的形式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在進入幼兒園學習后,一些幼兒會出現性格孤僻的情況,在參與學習和游戲活動時容易脫離集體。這不僅會影響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的形成。但是,在結構游戲的活動中卻很少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于結構游戲的活動形式多樣,參與過程富有趣味性和實踐性,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參與興趣。一些發展水平較低的幼兒也能夠自己動手做出作品。
3.結構游戲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幼兒的情況
在結構游戲中,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每個幼兒的個性,提高教育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動手能力、學習方式以及發展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日常的集體互動中并不會全面展現出來。而在結構游戲的參與過程中,幼兒的個性特點及行為特征都會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有的活潑好動,有的內向收斂。教師可以在結構游戲中準確把握每個幼兒的性格特征,從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對幼兒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 在結構游戲中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1.通過多樣化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結構游戲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不僅有幼兒經常接觸的積木、插塑、雪花片等材料,還包含一些沙、雪等自然材料。在日常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投放新的游戲材料,從而不斷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調動幼兒動手參與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雪花插片、橡皮泥、雪糕棒等新游戲材料,組織幼兒動手嘗試制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在結構游戲過程中,幼兒通過一次次嘗試,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探索新的玩法,既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在無形中促進探索能力的提高。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合作是集體活動中一種重要的方式,不僅是幼兒發展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兒未來發展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結構游戲中,教師應有計劃地滲透合作意識。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拋出問題,將選擇游戲玩法的決定權交給幼兒。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幼兒商量玩法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先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討論,說一說好處和不足,最終總結出大家都喜歡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發現別人意見中好的地方,在大家提出意見時如果能夠將每個人想法的優點集合起來就會得到更好的玩法,從而逐漸樹立合作意識。例如,在利用積木搭橋的游戲中,有一組幼兒的“橋”建得不夠穩定,每次搭好以后都會倒塌。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一起觀察,并分析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幼兒發現原來是“橋墩”出了問題,便用較大的長方形做“橋墩”,順利地解決了問題。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幼兒逐步學會通過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3.在結構游戲的環境中鍛煉幼兒的語言技能
幼兒的語言技能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幼兒教育階段發展幼兒的語言技能,關鍵在于使幼兒處于想說、敢說的環境中。借助結構游戲活動,教師可以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幼兒語言技能的發展創造機會。在組織幼兒參與結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探索不同的游戲方式。教師應多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游戲過程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時則引導幼兒通過交流和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幼兒完成作品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一起相互學習,請幼兒扮演“設計師”的角色,為大家講解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許多結構游戲的內容還涉及了一些故事,教師可以充分把握住這一教育機會,將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和結構游戲活動進行有機融合。例如,在“金色的房子”這一游戲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在參與插拼的過程中回憶故事情節,然后在完成作品后讓幼兒講述這一故事。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幼兒都非常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游戲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
三、結語
總之,幼兒階段是個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和幫助,將游戲和幼兒綜合能力培養進行充分的融合。結構游戲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種游戲活動,因采用自由、自主的活動形式,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及豐富的創造性,深受幼兒的喜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結構游戲的作用,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玉娟.讓幼兒教育回歸本真——關于幼兒園結構游戲的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36).
[2]張麗莉,朱云鵬.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兒結構游戲的設計與實施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8(11).
[3]李娜,于丹婷.游戲材料的結構化程度對幼兒發展的價值[J].現代職業教育,2017(34).
[4]郭瑜.合理投放結構游戲材料,提升小班幼兒的數學經驗[J].福建教育,2016(38).
[5]李光華.中班幼兒結構游戲的開展與教師評價策略[J].天津教育,2018(06).
[6]張鈴.結構游戲與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和培養[J].甘肅教育,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