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關鍵詞】意識形態;國際話語權;提升;路徑
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我國為了自身以及國際秩序和體系更好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這彰顯出了中國獨有的智慧。然而,就目前來說,我國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國際影響力與西方國家相比,還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在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框架下,提升我國意識形態國際話語權顯得尤為重要。
一、意識形態國際話語權的理論闡述
在19世紀上半葉,“意識形態”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被法國哲學家德·特拉西提出,從那時起,它就成為政治爭論的工具和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意識形態的作用和概念也在發生變化。當前對意識形態的理解,一般是指“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的總和”。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各國之間的較量也出現了新的競爭點,主要表現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上。“以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影響為核心的軟權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不斷上升”。目前,人們經常談論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可以理解為在國際領域,一個國家的建議和意見,比如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用語言文字等說話的方式被國際社會廣為接受,并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提升我國意識形態國際話語權面臨的問題
(一)話語交流平臺尚不完善
沒有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外部宣傳,任何國家都無法構建屬于自己的國際話語權,這是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手段。媒體作為外部宣傳的主要手段和主導力量,在構建國際話語體系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在國際社會中具有很強話語權與其強大的傳媒業有直接關系。目前,我國的對外媒體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對外媒體的整體實力相去甚遠。據統計,在對外媒體領域,發達國家掌握了近2/3的份額。利用媒體優勢在國際社會中發聲、塑造自身國家形象是發達國家搶占國際話語權的常用方式,反觀中國對外媒體的發聲收效甚微。因此,打造適合中國的外宣媒體,完善話語交流平臺,是提升國際話語權的一大突破口。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尚未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而“長期以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的”,引起了西方學者對“中國模式”的極大興趣,從意識形態角度進行討論,大致分為以下三種基本認知:贊美、質疑和敵對。贊美者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仍能保持國內生產總值穩步增長的態勢,國際社會對此持認可態度;還有一部分持懷疑態度的學者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與理想中的社會主義道路有所偏差,本質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而另一部分持反對態度的學者認為,中國的崛起會破壞現有國際秩序的穩定,將成為西方的一大威脅。
三、提升我國意識形態國際話語權的路徑
(一)用國際視域開發符合我國意識形態的智庫
智庫體系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理論思想與實踐展示的可行性機構,在處理國內事務以及外交政策時能給予寶貴的意見。智庫體系的形成代表著國家力量與國家軟實力的綜合指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逼駷橹?,智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國要把智庫建設納入新時期的征程,著重培育出具有國際視域觀的智庫組織體系。在高校、研究所以及社科院或者科學院選拔與智庫建設相匹配的成員,培育出具有中國特色以及中國力量的智庫組織體系,多部門聯動共同開展,政府與高校聯合培養相關成員,培育優秀智庫組織體系,提升中國在新時代的國際話語權。打造具有中堅力量、堅決擁護黨的領導以及具有國際視域觀的智庫體系,在中國的國際化進程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二)正確引導輿論走向,展現國家智慧
在國際舞臺中,輿論斗爭的國際化逐漸上升為意識形態的斗爭。國際輿論的主題、形式以及內容都在逐漸影響大眾的認知判斷,尤其是在西方反華勢力的影響下,西方媒體的虛假報道更是使我國處于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西方國家在國際上蓄意抹黑中國,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國外各種社交平臺上充斥著“中國威脅論”“人權”等虛假輿論。因此,我國必須站在更高的國際視域中對西方反華勢力的輿論嚴加提防,同時也要主動出擊,在國際舞臺上宣傳中國形象。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堅決反擊國際上針對中國的不實聲音。
(三)重視哲學社會科學,提升國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地發揮作用?!眹H話語權的提升代表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進步、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以及國際領域中的主體地位。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能帶動話語權的提升,進而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另外,還要做到“滲透到群眾的意識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習慣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常規中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提升我國的國家軟實力,實現話語層次與內容的更新,在國際潮流中激流勇進。
(四)發揮大國模范作用,塑造國際話語形象
國際話語權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將本國的價值理念、意識形態等傳遞到國際社會,從而在國際社會中引發廣泛認同、提升本國影響力的一種權力。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樹立的形象以及模范作用,是謀求國際話語權的一種方式?!案玫叵蚴澜缃榻B新時代的中國,更好地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讀懂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做好意識形態的求同存異工作,建立新時期國家國際話語權。話語權的掌握需要我國樹立大國觀念:對內,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不斷努力奮斗,最大化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需求,逐漸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外,我國應積極參加聯合國的各項議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力量,樹立中國自信,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最大作用,在國際社會中奉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李遼寧.論“國際社會”的意識形態性——兼論我國國際話語權的提升[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8.
[2]張驥.中國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
[3]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08).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聞思想講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7.
[5]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新華社,2016-05-18.
[6]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紹新時代的中國[N].人民日報,2019-09-05(01).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