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疆;農業機械化;現狀;建議
新疆地域面積達16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6,新疆在農業種植面積達到8000多萬畝,林果種植面積2200多萬畝,因此新疆農業種植面積廣大。新疆林果業種植特色顯著,因此完成農、林業的種植離不開機械化的發展。據統計新疆現有的機械化水平接近85%,由此從當前常規的機械化水平作業來看,可見新疆的機械化發展道路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近年工業化、城鎮化的速度加速推進,新疆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也顯著加快,農機結構從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升級。因此農民的思想觀念和勞動觀念在進行改變向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因此出現了大量的農民對農業機械需要的意識性增強,同時接受的文化程度逐漸增高因此對農業機具的效率和性能要求越嚴格。因此農業機械的使用性、適應性對農民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明顯。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草原牧區基地,并且在三面環山和有兩大盆地的周圍,有豐富的天然牧草場地,并且牧場占地面積75000多萬畝,大約占全國牧場面積的1/5,接近內蒙古的牧場面積。并且有豐富牧草資源,有多品種的牧草種類、優良的牧草,是具有得天獨厚的的牧畜養殖條件。但是現有農民從事農業作業、勞動等農業機械,機具簡單單調,大部分相對傳統的農機作業機具,機械化程度低,因此農業機械化水平需要進一步開拓。
據統計,全疆農業機械裝備總動力達到2150千瓦,拖拉機保有量接近70萬臺,配套農具超過120多萬套,并且農、林、牧、漁的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68%。隨著現代機械技術的進步,農機裝備作業農業生產水平也逐漸提高,然而在農業機械的運行和使用等一些布局結構方面面臨的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隨著一些政策的推廣和頒發,現有新疆大力支持和發展循環利用,比如棉稈粉碎還田增強土質質量,機械化的播種作業、收獲、平整地等工作,雖然得到廣泛的贊同和支持,相對于人工作業取得很大收獲,但是由于自身的機械水平的欠缺,水平相對內地較低,因此在此方面仍有很大大發展潛能。
2.1 機械作業水平發展不平衡
基于新疆得天獨厚的的天然條件,但是經濟發展較內地相比而言落后一些,因此存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作業模式存在著差異性,從而導致各區域之間的農業機械裝備和作業水平存在著巨大差異并呈現出不均衡性。
2.2 農機使用少,效率低
由于存在著當地的農民接受的知識少,對先進機械的認識也較少,因此在新型智能農業機械推廣或使用中,很多農民不能接受新的多功能的農業機具,因此存在的農機購買少,使用效率低,從事傳統的人工作業進行農業作業工作。也是剛接觸新型智能機具無法接受價格的要求,在政府補貼或者購買補助無法清楚的認清,從而也導致購買量減少,從而也降低機械化水平。
2.3 農業裝備技術相對落后
在現有的機械裝備中,普遍使用的是較傳統、單一的農業機具,因此在工作效率和作業質量上相對較差,而且當地的人們普遍接受成本低,價格低的農業機械,對于大型先進的農業機械,人們普遍無法接受仍有一些農民一直小型傳統的農業機械,從而導致了農業裝備的技術落后。
通過現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條建議。
3.1 轉變觀念
提高機械化作業對現代農業的重要性。首先要轉變自身的傳統觀念,學習先進技術,運用技術改變自身觀念。同時積極的運用于農業作業中,實現現代農業機械化,走機械改變生產,機械創造生產的道路,從而提高農業的產量和效率。
3.2 以點帶面,全方位發展
新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已逐漸起步,但是在先進程度上仍存在一些問題,特別在一些小的方面發展,政策和制度沒有得到完善的處理和應用。因此加大農業機械的投入,做到全方位各方面的發展,從而可以帶動農民的積極性,加大科研及獎勵支持,從而也會積極的帶動當代農民參與農業機械創新設計,以當地政府和企業為為主,小型企業為輔,從而可以保證從一點做起,從而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全面發展。
3.3 完善新疆農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做好農業機械生產全程的服務體系創新試點,加強基層建設和農機推廣政策等機構,健全保障制度和獎勵體制,不論是農民還是技術工人都能意識到該體系的公平和公正,同時也改善基層的工作和作業待遇,普遍認識到服務體系的完善性和服務性。
作者簡介:徐朋飛(1991-),男,碩士,助理教師。研究方向:農業機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