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養護管理;技術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入了新的經濟增長期,各行各業都在此背景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對園林綠化而言,人們對此類工程的關注度日漸提升。很多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常常會伴隨著諸多的施工與養護管理方面的問題,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適應新形勢下園林綠化領域的發展需求,工程企業在參與此類工程建設時,要用最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術,提升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和養護管理水平,為人們營造更為獨特的園林綠化景觀。
1.1 表土回填技術
園林綠化工程屬于綜合性工程,其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常常包含了諸多的流程,且每個流程中所選用的施工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植物是園林綠化工程中的關鍵要素,此類工程建設時除了涉及了基本的工程施工作業,還包含了植物種植,各種植物都有其獨特的生長特性,對種植的要求非常高,土壤、環境與溫度、濕度等都是植物種植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從植物生長的角度來看,土壤條件和技術非常重要,種植過程中,最好要保障土壤內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并且最好使得種植區域內的土質呈現出團粒結構狀態。表土回填技術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關鍵技術,當在種植初期,土壤表面的處理效果達到了相應的標準以后,需挖掘此表土,隨后利用表土回填來保障種植效果。在表土回填技術應用時,必須要加強對種植現場的清理,避免環境條件的惡劣性,植物生長中,要定期開展除草處理,避免雜草生長中對土壤養分的過多吸收。表土回填過程中,對溫度與濕度的控制非常重要,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在此過程中密切關注天氣的變化趨勢,盡量保持回填土的干燥性,回填時要及時對積水區域加以排水。
1.2 植物種植穴選擇
不同種類的植物,其在種植過程中也存在著種植穴大小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植物,由于冠徑、胸徑等有所不同,其種植穴大小也存在區別,種植穴選擇需遵循以下標準。
1.3 容器苗培育技術
在很多發達國家,容器育苗是一種廣泛推行的育苗方式,這一育苗技術在應用時并不是將地栽苗移植到容器中,而是將輕型介質作為載體,利用專用的栽培容器來進行苗木的扦插、插種、移栽,通過這一方式來進行育苗。容器育苗技術下,存在以下的突出特點:(1)育苗周期相對較短,普通的育苗技術下,往往需要耗費8~12個月的時間,才能出圃造林,而容器育苗技術下,只需要3~4個月;(2)苗木產量高;(3)苗木具有非常強的環境適應性,使得造林的成活率非常高,由于容器苗有容器的保護,根系完整,在各種條件下都可以維持良好的生長狀態。
1.4 植物種植技術
作為園林綠化工程中的關鍵要素,在施工建設時最為關鍵的就是要保障植物種植的科學性,從而維持各類植物最佳的生長狀態。新形勢下的園林綠化工程中,所包含的植物種類非常多,不同的植物有著其獨特的生長狀態,在種植技術的選擇上,也需要嚴格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來進行。比如,如果是攀援植物,種植池的高度與寬度至少為45厘米、40厘米,而草皮層厚度要保持在30厘米以內;如果是喬木,其土層厚度需在70厘米以內。一些植物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在周圍支撐種植,對于此種類型的植物,一般需要將其放置在培養箱內,尤其是對于一些需要圍欄、墻壁的植物。各類植物的種植過程中,同樣需要考慮植物的數量、種類與生長槽規格因素,當然,還需要進行植物排水層的科學設計。種植過程中,輔助支撐與輔助網線的布設也非常重要,能夠使得植物保持更為良好的生長態勢,使得輔助支撐和輔助網線的承載力能夠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植物種植時的間距控制也非常關鍵,只有保障了間距的合理性,才能夠使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更好地吸收光照和養分。
2.1 支撐養護技術
園林綠化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后期的養護管理同樣非常重要,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勢必會存在一些大型的喬木,這些喬木移植以后,由于生長環境存在變化,在后期需要加強支撐養護技術的應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就是根據喬木的具體生長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支撐和加固處理,盡量減少此類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了傾斜和倒塌情況。大型喬木移植作業完成以后,一般要對周邊開展相應的支撐設計,以充分提高喬木本身的抗風、抗傾斜能力,支撐養護技術的應用,不僅實現了對植物的加固,還大大減小了被支撐根系的承受壓力。
2.2 土壤養護技術
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對于土壤的依賴性非常大,土壤中的水分、養分等都會關系到植物的生長情況,基于這種緊密聯系性,在園林綠化工程的養護管理過程中,同樣需要加強對土壤養護技術的應用,通過各種養護技術與方式,來實現土壤的改良。通常,土壤養護要從以下方面來進行:(1)為了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在日常的養護中,需結合植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區域氣候特征等,制定有效的灌溉計劃,對于一些干旱地區,要加大澆水次數。雖然澆水灌溉是保持植物生長的有效方式,但是,灌溉周期、灌溉量等都需要科學規范,且要對澆水灌溉時間加以嚴格把控,否則,灌溉不當同樣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2)植物移栽作業結束以后,需要立即開展第一次的澆水灌溉,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使得植物根系可以與土壤更好接觸。(3)加強施肥管理,施肥工作的開展是為了保持土壤中的養分,維持植物的健康生長。施肥計劃制定時,需結合植物對養分的需求,保障肥料類型、施肥量的科學性。
2.3 周期性的養護技術
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對植物周期性的養護也非常關鍵,主要是要對植物開展周期性的整形、修剪、除草等處理,通過這些養護工作的開展,可以為植物創造更為理想的生長條件。整形和修剪工作的開展是為了去除植物中的病枝、爛枝和枯枝,避免這些病害枝條對植物生長所造成的干擾,使得植物能夠健康生長。周期性的養護工作中,同樣包含了除草作業,主要是將植物種植區域周邊的雜草等及時去除,避免這些雜草與植物同步生長時過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影響植物生長。在雜草的清除過程中,植物周邊土壤可能會出現松動情況,不僅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也使得土壤對肥料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
2.4 病蟲害防治技術
植物生長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很大的病蟲害威脅,在日常的工作中,養護管理部門需要結合園林綠化工程中的各種病蟲害類型,采取恰當病蟲害防治技術。不同植物的病蟲害在防治過程中,需結合蟲害類型,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方式。比如,在美國白蛾的防治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人工物理防治措施,捕捉成蟲,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成蟲羽化高峰期,組織人員在每日的清晨或黃昏捕捉成蟲;剪除網幕,在美國白蛾的網幕期,利用美國白蛾3齡以前幼蟲群集于網幕內取食的習性,組織人員剪除網幕并集中銷毀;圍草誘蛹,在美國白蛾老熟幼蟲化蛹前,在樹干離地面1~1.5米處,用谷草、稻草或草簾上松下緊圍綁起來,誘集幼蟲化蛹,隔7~9天換一次草把,將草把集中燒毀。(2)藥劑防治措施,在幼蟲發生破網初期噴藥防治最佳。藥劑可選擇滅幼脲、害蟲敵3000~5000倍液和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等。噴藥時必須均勻周到,不能漏噴;片林采用煙霧機進行煙霧防治,藥劑可采用菊殺乳油、高效氯氫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也可在幼蟲期利用生物制劑苦參堿等進行噴煙或噴霧防治
2.5 防寒養護技術
一些園林綠化工程所處的地理條件比較特殊,且在其中包含了一些耐寒性較差的植物,針對這些植物,在日常的養護工作中,需要結合植物的生長特性,采取恰當的防寒養護技術,通過這一方式來消除植物生長中的凍害威脅,最大程度上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比如,北京冬天的氣候寒冷,在11月中下旬的土壤解凍之前,將樹枝柔軟、樹體低矮的灌木壓倒覆土,或者先蓋一層樹葉,再覆40~50厘米的細土,輕輕拍實,以實現防凍處理,并保持枝干的溫度。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各行各業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度日漸提升,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為發揮園林綠化工程的價值和作用,加強日常的施工與養護管理將非常重要,相關人員必須要切實針對不同的植物類型,采取有效的施工與養護技術。
作者簡介:張晶(1982-),男,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施工管理與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