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楊婷婷 王文博
摘要:新時期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備受重視。而紅色遺址作為我國紅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開展實施的重要資源,其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應用,對加強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精神理解,提高其文化自信,落實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當代高校教師需積極探究基于紅色遺址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效路徑。文章簡要分析了基于紅色遺址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其有效實施路徑,以期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紅色遺址;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
一、基于紅色遺址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新時代背景下,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極大程度上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同時也深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完善與發展,需要當代高校教師重視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而紅色遺址作為重要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們黨努力奮斗、發展至今的重要見證,其凝聚著眾多革命英雄人物的優秀精神品質,是大學生思政學習的重要資源。因此,基于紅色遺址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借助紅色遺址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尤為必要,對幫助他們抵抗不良網絡文化、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基于紅色遺址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高校教師可以有效應用課堂紅色遺址圖片、視頻展示、課外紅色遺址實地觀察實踐等手段,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紅色革命人物的英勇事跡,理解背后的紅色文化內容。這大大改善了以往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形式,豐富了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調動其內在真實情感,豐富他們的思政學習體驗;也有助于強化大學生對紅色精神文化、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學習,落實其科學價值觀、良好社會責任感、愛國精神等優秀精神品質的有效培養,最終達到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二、基于紅色遺址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究
1、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需求,引入紅色遺址文化內容
課堂教學是落實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相關教學資源、教學素材的引入,應結合具體思政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從而充分發揮課外思政教育資源的重要價值,促進大學生的思政教學內容理解學習。因此,基于紅色遺址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施,需要高校教師以課堂思政教育為主,立足課堂思政教學的主要內容,合理將相關主題紅色遺址的英雄人物事跡、文化內容等有效引入進來,確保具體紅色遺址相關思政教學素材的引入,能夠促進大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習,從而實現在吸引大學生課堂注意,調動其思考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政學習效果,促進大學生課堂思政教育質量、效率的提高。
2、利用周邊紅色遺址資源,加強學生思政學習實踐
當前高校周邊存在的紅色遺址,是當代高校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精神財富,也是高校學生思政學習實踐的重要資源。因此,開展基于紅色遺址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需要高校教師重視學校附近紅色遺址的思政實踐教學價值。高校教師需結合班級學生的思政學習實際情況,將班內學生合理劃分為一些實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學校周邊的紅色遺址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自主進行分工協作、實踐探究學習,共同完成調查當地紅色遺址分布、遺址保存情況、當地人對紅色遺址的態度等數據信息,搜集、查找具體紅色遺址的紙質、電子信息介紹,分析探究紅色遺址對當地文化的影響以及制定實踐總結報告等任務,從而促使學生深入紅色遺址實地,理解學習相關紅色文化精神,在有效鍛煉當代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加強其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愛國精神的培養和塑造。
此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社團的實踐學習價值,積極組織學生建立紅色文化學習社團,并為學生提供學校周邊地區的紅色遺址信息內容,激勵他們有效利用國慶節、建軍節等重大紀念日,展開紅色遺址文化精神的實踐學習,從而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高校社團的重要影響力,促使學生在豐富的社團文化活動中,加強對當地紅色遺址、紅色文化資源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其愛國精神、社會責任感等優秀精神品質的塑造,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質量。
3、借助信息網絡優勢,豐富學生思政學習形式
當前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為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極大助力。基于紅色遺址,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當代高校教師重視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高校教師需結合大學生思政學習實際需求,利用人工智能、信息網絡、虛擬與現實等技術,盡可能將更多的紅色遺址內容直觀、清晰地展示出來,有效創新大學生思政課堂教學形式,激發更多大學生了解紅色遺址、紅色文化以及思政教育內容的欲望,提高他們的思政學習質量、效率。
同時,高校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網絡技術,有效結合現存各個紅色遺址信息內容,自主創建大學生思政教育網絡平臺,豐富當代大學生思政學習資源,創新其思政學習渠道,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課外思政學習,強化他們對紅色遺址精神文化的了解、認識,促進其全面發展、長遠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基于紅色遺址,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對堅定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激發大學生思政學習興趣,提高其思政學習效果,落實他們社會責任感、科學價值觀以及愛國精神等優秀精神品質的培養,意義重大,需要高校教師引起高度重視。高校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思政課堂教學實需,引入紅色遺址文化內容;利用周邊紅色遺址資源,加強學生思政學習實踐;以及借助信息網絡優勢,豐富學生思政學習形式等途徑,充分發揮紅色遺址的思政教育價值,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胡建,楊香麗.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1,42(03):135-137.
[2]耿思嘉.紅色文化資源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路徑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37-39.
[3]張寧寧,高峰,孫有慧,劉金欣.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決策探索(下),2021(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