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勞動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勞動素養,還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本文將分析高職院校開展拉動教育的意義,并探究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育;勞動教育;教學改革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程提出“五育并舉”教學目標,勞動教育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教育的核心,而在2020年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意見》中,強調勞動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為此,在學校教育中,要統籌教育計劃,構建系統的勞動教育體系,尤其是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必須進行教學改革,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根據專業和自身特色,樹立勞動教育觀念,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推動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開展拉動教育的意義
(一)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與勞動教育密切相關,在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能夠有效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通過勞動教育,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將勞動教育與現代高等教育相融合,讓學生意識到勞動的價值,主動參與勞動,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誠懇、務實,進行創造性勞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學中,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培養社會主體的接班人。
(二)社會發展的需求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勞動人民,我國處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經濟的轉型,需要勞動者奉獻自身的智慧和汗水,為此,必須培養勤勞務實、扎實肯干的高素質勞動者,在高校教育中,通過勞動教育,樹立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掌握勞動的內核。高職學生,是未來社會管理、生產和服務的有生力量,學校要重視勞動教育,除了開展專業課程外,還要設置思政課程、實踐學習、社會服務等實踐性活動,為學生創造勞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積累經驗,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勞動中,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力和智力的支持,貢獻自己的力量[1]。
二、高校教育中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一個合理教學方案,培養學生勞動價值觀
在高職教育中,勞動教育是培養人才不可忽視的部分,為此,學校要制定合理教學方案,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勞動的發展趨勢,站在整體的角度,對勞動教育進行統籌規劃,明確工作思路,制定科學的方案,規劃好教學目標,設立相關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分工,從教學內容、考核評價、安全防護等角度著手,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強學校管理,制定有效的課題,提高勞動教育的有效性。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端正學生的勞動態度,激發學生的勞動情感,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正視勞動,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培養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讓學生認同自身的勞動者身份,學會熱愛勞動,自覺接受勞動教育。首先,教師要構建系統的價值體系,在人才培養中,貫穿勞動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其次,教師自身要樹立靠東教育藝術,掌握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認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并落實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與技能教學相融合,提高教學效果。
(二)構建兩個體系,拓寬教學渠道
在高校教育中,學校要重視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計劃中,使教育更加全面、系統,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為此,學校要構建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將勞動教育滲透其中完善課程教學。首先,教師要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從幾面著手,建設健全的課程教學體系。第一,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將勞動知識、勞動能力、勞動素養等內容進行類分,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整合分類,使教學更加有特點,創設具有特色的勞動知識課程,突出課程的勞動性特點[2]。第二,要將勞動素養融入課程中,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其次,教師要構建評價體系,將勞動納入到評價標準中,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從勞動技能、勞動素養、勞動觀念等不同的角度出發,綜合評價學生,并將教學評價與評優評獎相聯系,滿足學生的勞動需求,構建系統的評價體系,增強學生勞動動力。此外,學校要拓寬教學渠道,利用校內、校外資源,創建勞動實踐平臺,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
(三)三方聯動,促進四個融合
在高校教育中,要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聯動,發揮三者的作用,構建教學平臺,共同進行開展教育,推動勞動教育的發展。家庭是影響學生的關鍵因素,家庭教育始終貫穿著教育的整個過程,學校要將家庭與教學相結合,如在假期中,布置家庭勞動任務,以線上打卡的形式監督學生,與家長聯系,讓家長配合學校,共同監督、指導和教育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學校可以通過布置校園環境、開展實踐互動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勞動氛圍,將勞動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和學校環境中,并邀請勞動模范人物開展講座,分享勞動事跡,發揮榜樣作用,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同時,學校還要發揮社會的作用,組織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讓學生進行義務勞動,還可以根據專業的特點,與企業相互合作,建設實訓基底,讓學生提早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和社會,踐行勞動教育。此外,學校要促進四個融合,將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創新創業相結合,四者協同發力,構建系統的教學體系。在??普n程中挖掘勞動因素,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在思政課程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勞動為導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在校園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通過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鍛煉學生的意志,端正學生的勞動態度。在創新創業中融入勞動教育,開展創業培育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勞動素養從而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目標,將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學校要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制定一個合理教學方案,培養學生勞動價值觀;構建兩個體系,拓寬教學渠道;三方聯動,促進四個融合,實現五育目標教學目標,提高勞動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葉蓉. 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0, 033(003):92-93,105.
[2]包懿. 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思路探析[J]. 改革與開放, 2020, No.543(18):50-53.
作者簡介:羅志文(1986—),男,四川巴中人,民族:漢族,職稱:講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