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多數學生非常依賴網絡系統,生活和學習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應用,學生上網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學生學習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對學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沖擊了學生的三觀,影響著學生的生活。
關鍵詞:互聯網+;技工院校;班主任;德育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對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利用網絡媒介因勢利導,將互聯網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激活學生的德育素養、構建師生交流橋梁、創造學習氛圍等,這也是當今班主任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互聯網+”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一)網絡信息泛濫,影響班級管理工作
從調查得知,手機是學生使用率最高的一種網絡媒介,學生通過手機借助于網絡平臺實現了“睜眼看世界”的“夢想”。然而,網上信息良莠不齊,可謂“一半是鮮花,一半是陷阱”,各種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反動論調的信息大量存在。技校學生的年齡普遍在16~18歲之間,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與波動期,他們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對一些庸俗腐朽的思想觀念深信不疑,對豐富多彩、自由自在的虛擬世界欲罷不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班級開展的德育活動過于單調無聊和幼稚,繼而產生抵觸和逃避心理,給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困境。
(二)手機泛濫成災,影響班級風氣
由調查得知,手機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日常生活,筆者在看自習及晚自習的班級中也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在低頭玩手機。雖然智能手機能給學生帶來更廣闊的知識面和更多元的信息,有利于創新思維和獨立意識的培養,但不可否認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一是帶來“一人玩手機,全班玩手機”的輻射效應,影響班級學習氛圍;二是容易形成手機攀比之風,弱化班級核心文化;三是有些同學使用微信、QQ等隨心所欲的發表一些主觀編造或偏激的信息,使一些紀律意識淡薄的同學思維變得簡單極端,對班主任的正面教育不屑一顧,集體榮譽感淡漠,不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
二、對加強“互聯網+”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基于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德育目標
班主任德育工作高效實施的動力來源于德育工作的目標,針對技工學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而言,基于達到德育工作效果最優化的目的,需要最大程度上針對不同的時期通過不同的德育工作路徑,構建相應的德育工作目標。針對新進入技工學校的新生而言,在技工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了解方面少之又少,這就需要班主任把握好注意黃金時期,把班級內部德育工作當作大力推進的工作內容,嚴肅的整頓班級內部,構建一個最為基本的德育工作基調,體現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堅決性,通過班主任的威懾力來構建班級內部的思想道德管理制度,給將來班級內部的德育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礎。在學生邁入專業課程學習時期后,班主任需要通過前瞻性的德育工作,促進專業課教學的成功實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圍繞班風、學風,在專業實踐中完善監督、管理工作,針對在專業課學習中已經出現逆反心理的學生,需要實施面對面的教育,在全面掌握其真實心理的前提下,竭盡全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上強化其專業課學習效果。在學校學習的尾聲時期,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往往比較輕松,這一時期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態大部分定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內容作為完善對學生畢業前的心理引導,使其構建一個正面的就業心態,成功向工作崗位過渡。
(二)創新德育理念和方法,增強吸引力
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技校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再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學生顯然已不可能。對于德育理念和方法,關鍵是創新。第一,創新德育內容。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豐富性、生動性、迅速性的特點,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調和陳舊的現狀,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多樣化的素材。班主任可利用這些素材營造出輕松的教育情境,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教育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直觀教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創新德育形式。可以借助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溝通,也可以利用論壇、QQ、微博等網絡交流平臺,推動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發展,實現教育手段多樣化、現代化。也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網絡平臺的功能,開展主題討論、專題聊天、網上訪談等活動,增強多向互動,以互動式、體驗式、引導式、滲透式等方法開展教育,實現德育工作方式的轉變。
(三)理性看待和處理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
關于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引起了各大技工院校的關注,部分學校采取嚴厲禁止使用手機的做法,但收效甚微。筆者認為,對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班主任可從課余時段和上課時段兩大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宗旨是以引導疏通為主,適當懲罰為輔。第一,課余時段,可以給學生提供上網的便利條件,讓學生獲得尊嚴感和認同感,這樣更有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但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對沉迷手機的同學可適當給予懲罰。第二,上課時段,可構建新型“無手機課堂模式”。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手機的互動性、開放性、多元性、即時性特點,讓課堂教學更出彩,使學生轉變使用手機的目的和習慣,把它作為一學習工具來使用,這樣既能充分合理的將手機利用起來,又可以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的陋習。實施過程中,可制定相應的課堂手機使用制度,如手機放置于課桌左上角,需要查找資料時方可使用,或授課完畢后方可玩手機等等。并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讓學生養成上課不玩手機的良好習慣,拒做“低頭族”。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使技校班主任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只要我們客觀認清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種種困境,順應“互聯網+”的時代特點,創新班主任德育方法,抓住新時代技校生的心理和思想特征,將互聯網和現實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就一定能夠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戰役中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參考文獻
[1]王宴玲.網絡時代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 ,2018(18):22.
[2]陳熙.淺析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策略[J].經貿實踐,2018(1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