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天津 300350)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解決當前疫情背景下教學的主要措施,也是今后教學模式改革的趨勢,更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舉措之一。但混合教學目前存在諸多問題亟須探索和解決,如分析現有網絡教學平臺特點,解決教學平臺種類繁多,以及學生、教師應接不暇、無所適從的問題[1];探索高效的線上教學方法、手段及其模式,解決線上教學交互難、效率低、分類分層教學難、考核難等一系列問題;研究線上與線下教學對接的規律及其方法,解決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問題;探索有效支撐混合教學的資源形式、組織方式及其要求等。
本文將以應用型本科課程《機械設計基礎I》為例,調研分析常用線上教學平臺的特點,探索高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和線上線下教學對接方法,開發系列化的課程資源和教學實踐,解決當前網絡資源多但針對性低、利用率低的問題。
目前,線上教學平臺種類繁多,不同課程、不同教師的教學模式不一。網絡速度、不同設備的傳輸能力、聽課學生的差異化,均給學生和教師線上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與挑戰。為此,分析目前常用的線上教學平臺的特點,認真挑選了騰訊會議、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釘釘等9個常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調研對象
依據調研目的與調研對象的特點,此次采取問卷法、訪談法和文獻法作為調研手段。調查涉及人員包括工程師、培訓人員、一線教師、學生等。
針對此次調研選取的9個常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分別從直播功能、網絡穩定性、操作簡便性、互動效果、記錄痕跡、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等7個指標評價,評價等級分為很好、良好、一般、較差、差和無共6個等級,分別用5分、4分、3分、2份、1分和0分來表示。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常用線上教學平臺評分比較
因各線上教學平臺特點不一、各有千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需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學生情況酌情選擇,或采取組合方式,取長補短,混合式開展教學。
經訪談法和文獻法調研發現,目前常見教學方式有騰訊會議+慕課、雨課堂+傳統課堂、中國大學慕課+微信、中國大學慕課+騰訊QQ、云班課+傳統課堂、超星學習通+釘釘、騰訊課堂+雨課堂和騰訊會議+學習通+騰訊QQ,兩種方式相結合居多,單種方式和三種方式結合較少。
經問卷法調查發現,在學生和教師最傾向使用的線上教學方式中,騰訊會議占比最多,其次是傳統課堂、中國大學MOOC、釘釘會議,具體占比見表3所示。

表3 傾向使用的線上教學方式占比
通過廣泛調研,線上教學工作不僅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主要舉措,也是今后教學模式改革趨勢,更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舉措之一。但由于線上教學有其局限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改革方向。探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破解傳統課堂的時空局限性,降低資源占用時間,降低成本,也將更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習慣,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有利于服務在職員工及社會人員的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助力“學習型社會”建立。
根據以上調研情況,以及學生、教師本人反饋的問題和建議可知,線上教學SPOC形式,需要學生很強的自控力和學習自主性,且線上優質教學內容并不完全適合學生學習情況,必須根據學情適當修訂,或結合直播方式,或結合傳統授課模式。筆者建議,若遠程授課,可采取中國大學MOOC+騰訊會議、中國大學MOOC+釘釘,若可以線下授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最佳,線下授課,學生和教師之間眼神、舉止、言談均可及時交流,實現言傳身教,此時可建議采取傳統授課模式+中國大學MOOC、傳統授課模式+云班課。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指結合傳統課堂和線上網絡教學的優勢,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借助線上或移動教學平臺,選用優質或特色教學資源上傳,學生可以課外自主學習,再結合線下傳統課堂,進一步講授重難知識點,互動解答學生疑惑。[2-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部分教學內容(知識架構、基礎知識點)移至課外(線上)學習,課堂上僅生動講授重難知識點,針對學生疑問進行解答,師生間的角色發生改變,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師生間形成高效互動,學生更容易消化吸收課程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明確課程性質、知識點難易程度、實訓室的條件及學生學習情況等,尋找線上優質教學資源,或自制特色教學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教學設計,完成課程內容重構。
線上線下教學設計,需綜合考慮傳統課堂和線上網絡課堂,形成優勢互補。線上(課前):教師上傳相關視頻、知識點思維導圖、課前小測驗,學生線上了解知識架構,學習基礎知識,完成測驗,反饋問題。教師結合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制定或精進線下教學策略。線下(課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著重講解重難知識點,解答學生問題或疑惑,采用翻轉課堂形式,根據學習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分配學習小組,布置小組任務,小組探討后展示成果,師生間、生生間形成高效、良好互動,最終教師給予考核。課后,教師根據教學設計、學生掌握情況、反饋情況,進行課程總結和教學反思,從而進一步改進線上教學方案。
以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基礎課程——《機械設計基礎I》為例,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實踐。此課程作為工科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者眾多,應用范圍廣,課程內容包括總論、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及自由度、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及間歇運動機構、螺紋連接及螺旋傳動、帶傳動和鏈傳動六個章節,共36課時。作為應用型本科專業,要注重工程應用,弱化理論分析、公式推導,強化理論應用及實踐,注重培養學生“做什么、怎么做”思維,而不是“是什么、為什么”思維。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在課堂中引入或設計應用案例或應用型題目,分配學習小組討論,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互動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故設計《機械設計基礎I》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改革方案,如圖1所示。由于中國大學MOOC含有豐富的優質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視頻、課件,含有單元測試、課后作業、在線考試、討論區、慕課堂等功能,支持多種方式登錄及多種教學形式,教師可在線管理學生分組、學生成績,統計課程數據、學習數據,學生可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因此,實踐采用傳統授課+中國大學MOOC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設計。

圖1 《機械設計基礎I》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改革方案
結合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學生情況和課程內容,通過教學設計,明確線上線下學習的知識點及其拓展知識,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案例,重構課程體系和內容,實現網絡優質資源共享,同時增強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依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及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線上(課前)學習情況、完成測驗情況、問題反饋情況、線下(課中)小組討論情況、成果展示情況及課后完成測驗情況,修訂各項考核占比,優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考核評定方案》,注重過程考核評價。
本研究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方案,并將其應用于機械設計基礎I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實踐和研究結果表明,此種教學模式優于純線上教學模式和純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同時,本文研究的線上線下教學方案,可為同行專家、老師提供借鑒和參考,有利于破解傳統課堂的時空局限性,降低資源占用時間,降低成本,也將更符合當代學生學習習慣,推動了教學模式改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亦有利于服務在職員工及社會人員的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助力“學習型社會”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