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晗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實施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試題的設計也至關重要。本文針對在核心素養架構下如何設計合理的試題這一問題,提出了標準性、情境性、覆蓋學科知識等三個設計原則,從以核心素養為框架的設計、情境的設計、難度的把握及表述的設計四個方面介紹具體的設計方法,并給出試題的審核方法,以期為試題設計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評價;試題設計
2017年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發布,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業水平考試也在各地相繼普及實施。課程評價的實施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除了評價方式的選擇,試題的設計也至關重要。針對如何設計測試試題,使其可以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框架下實現對學生課程學習結果的評價這一問題,筆者自2019年起參與汕頭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監測命題起便進行研究,至今形成了一些認識。
一、試題設計原則
設計試題時,有一些基本的要點需要在操作上時刻注意,歸納為以下三個原則:
1.標準性
試題的設計是為了評價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結果,而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因此,試題的設計必修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依據,圍繞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展開。根據評價的目標(合格性考試還是等級性考試),與課程標準中描述的核心素養水平等級和學業質量水平等級相符。試題考核的內容應貼合課標的內容要求,不超范圍命題。此外,試題內容應符合學科要求,表述規范,沒有錯別字或科學性的錯誤。
2.情境性
圍繞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面對得更多的是劣構的問題,需要先界定問題,再根據問題選擇解決方案。因此,在核心素養架構下的評價測試,試題必須具有情境性。情境的設計要依據所要考核測試的任務,融合學科知識技能與實際問題;要反應問題發生的背景,使學生能夠依據情境理解所要考核的問題。
3.覆蓋學科知識
試題的設計在核心素養框架下還要覆蓋所選教材的知識點,才能突出信息技術的學科屬性。試題的問題設計需要將對應的學科內容融合到情境和任務之中,突出信息技術的學科特征,且問題的解決需要運用教材相應的知識點。整份評價試題的設計應在考查的內容范圍中,覆蓋90%以上的知識點。
二、試題設計方法
筆者曾對參與命題的教師們進行調查,結果大多數教師反饋說出題最難的地方是如何設計合理的情景,問題符合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且難易程度合適。對此,筆者的研究結果與經驗可總結如下:
1.以核心素養為框架的試題設計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嘗試解決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試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科核心素養,首先要做到問題情境的真實性,即情境的設定要貼合現實情況。其次,問題的設計要從信息技術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切入,圍繞問題的解決過程考察思維能力而非結果。例如,要考察計算思維這一學科核心素養,對應的知識是算法與程序設計,假設情境是計算階梯電費,若題目是給出一段代碼,問多少度電的電費是多少,這樣的題目考察的就是結果,考察的是計算能力而非計算思維,若要評價計算思維,可以在選擇結構部分補全代碼,或者給出亂序的代碼進行排序。
2.情境的設計
信息技術的應用幾乎遍及生活的每個領域,試題情境的設計在核心素養框架下,要考慮的是應用的情境是否覆蓋課程標準中所提及的知識能力點,情境的選擇大致可以從生活、文化、時事以及科技前沿等幾個方面切入,具體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試題情境的設計一般要規避三個方面,包括政治色彩較濃的事件、負面的時事熱點以及時過境遷的舊聞。
3.試題難度的把握
試題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與考核的知識點數量上,試題的難度與這兩者呈正相關,情境越復雜,考核的知識點數量越多,則試題越難。一般而言,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應包括在簡單的情境中只考察一個知識點的基礎題目,在經典情境下考察2-3個知識點的中等難度題目,以及在復雜情境中考察3個或以上知識點的高難度題目。
此外,在測評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試題的數量與文字量也直接影響試題的難度。因為具有情境,題干的敘述一般都要20個字以上,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參考學生的語文能力對試題的文字量進行規定,根據難度要求,限定整個測評的總字數以及每道題的字數。
4.試題的表述設計
如何表述試題也是試題設計中需要比較注意的方面。首先,依據標準性原則,試題的表述應做到措辭準確無歧義,測試目標明確,提問直接明了,對作答的指向明確。其次,從情境到問題的過渡要自然,問題與情境相關性強,情境要為問題解決提供線索,而不是刪掉情境表述只看問題能正常作答。另外,若是選擇題,試題的題干和各選項要有相關性,表述方式要統一,且多個選項之間不存在互相沖突的選項或明顯不同于其它選項的選項,這樣才能更好地通過試題測試反映考生的水平。
三、試題審核方法
試題設計完成后,需要再次檢查使其更符合要求。試題審核的標準可依照評價的目標和試題設計的原則進行,重點排查在單獨設計一道試題上難以發現的問題,如重復考察知識點、相似的情境、前后題目的內容或表述為其它題目的解答提供答案等等。操作上,除了自查,可以讓出題組成員之間將試題答案隱藏后模擬考試,記錄完成時間及分數,以檢查測試的難度設置是否合理。
學習評價要堅持立德樹人,要關注學生的發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改進中小學的評價,普通高中的評價要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情況,這與《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一致。面向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總結性評價試題設計方法,還需要在研究與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丁婧,李藝.信息技術新課程總結性評價試題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06(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