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 目前,社會主義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高等教育體制不斷改革。高校體制的改革,使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當今社會,需要的不僅是高學歷、高知識儲備的大學生,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輔導員是大學生的組織者、管理者、實施者,更是他們的人生導師。面對當代大學生,以及社會快速發展,輔導員應不斷反思自己,提升綜合素質。
關鍵詞: 輔導員? ?新時代大學生? ?職業素質
我國現處于小康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關鍵。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使命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輔導員,必須對輔導員角色有明確的定位,認清輔導員的本質與內涵。只有明確了解輔導員的定位及本質內涵才能保障工作正常進行,還要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不斷提高職業素質,才能讓輔導員工作更加專業化。
一、輔導員角色的自我定位
大學輔導員要想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必須對輔導員角色定位有清晰、明確的認識。首先,這是輔導員發展的必要前提,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對學生的管理及日常事務管理,影響大學生的發展方向。其次,通過角色定位讓輔導員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突出大學輔導員的獨特性。高校思政教育存在很明顯的教育特色和教育規律,輔導員要不斷進取,發揮專業特色,在實踐工作中明確自身的角色身份,為今后開展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條件與基礎。
1.明確黨員身份
新時代大學生輔導員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牢記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自覺履行黨員義務,遵守黨紀黨章,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提高政治站位。要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方向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教育工作的一些重要講話,學習黨的知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示范。
2.明確教師與管理雙重身份
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2017年8月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即“政治輔導員”,是學校上傳下達的橋梁,不僅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最新教育動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要牢記輔導員的本職任務,堅持“為學生謀發展、為社會謀發展”的口號,堅持全員全方位地做好育人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管理服務及教育教學各環節,形成思政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等多種育人長效機制。
3.明確“知心人、熱心人及引路人”身份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要培養有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有擔當有本領、敢于砥礪奮斗及高尚品德修為的新時代青年,引導新時代青年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扮演好“知心人”的角色。主動走進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照顧學生的特點,與學生打成一片,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師生信任關系,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更好地幫助學生。大學生現處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輔導員要扮演好“熱心人”的角色。時刻關注學生學生所思、所憂、所盼,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對他們拉一下、幫一下,解決好他們遇到的煩心事和操心事,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
大學生想要健康成長必須有正確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他們就如“幼苗”一樣需要精心培育,我們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堅持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遇到困難而垂頭喪氣時,引導學生走出困境,重拾信心,推動他們勇往直前。只有做好學生引路人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重要領域和重要崗位攻堅克難、施展才華,慢慢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二、新一代大學生的特點
1.思想特點
隨著社會發展,當今家庭條件得到了質的飛躍。因為家庭條件的改善及社會多方面的隱形誘惑,致使一些學生的價值觀念受到影響。他們注重自我發展、注重自我素質的不斷完善,注重自己在個體和社會中的價值感,并且希望得到個體和集體的認同,在人生價值標準上慢慢向個體化轉移。他們在工作中能夠認同奉獻精神,但在人生價值評價上趨向實用性。在個人發展中志向遠大,注重自我奮斗,又害怕艱難困苦。關心社會及國家發展,有時會好高騖遠,高估自己的能力。
2.行為特點
根據國家政策及社會實際情況,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雖然隨著國家的不斷進步,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父母這寧愿自己多吃點苦,也不讓子女多受一點累。孩子的大多數事情,都由父母操辦,缺乏鍛煉。
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同堂三代或者四代圍繞一個孩子轉,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被加倍滿足。在嬌慣、溺愛及現代網絡技術發達環境下,孩子們卻悶在家里,享受“網絡空間”,與社會聯系欠缺。
3.生活特點
大學階段相對于高中來說,從“約束”變為“自主”,大家的空閑時間多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拓寬了大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日常生活空間。隨著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少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遭到網絡誘惑。比如:網絡學習、網絡社交及網絡消費等一些網絡行為,慢慢地影響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互聯網雖然方便了學生,但是也讓學生減少了很多現場的溝通,讓一些同學變得膽怯。網絡的利處也挺多,讓同學的思維更加活躍,接觸的事物多,創新意識增強;有的同學能夠利用網絡排憂解難,讓自己變得更加開朗。
三、不斷提高自我職業素質
2014年國家頒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明確提出了,輔導員必須“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學科的寬口徑知識;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教育引導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等”。在此基礎下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完成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促進社會快速發展。
1.不斷樹立正確的理念和觀念
作為大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點及類型運用靈活的方法處理。在與學生們相處時,與他們保持亦師亦友的關系,對學生平等、真誠相待,讓學生在理解中發自內心地支持擁護我們的工作。還要做好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管理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帶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發展和新局面。我們要正確面對網絡資源,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管理,通過創新讓互聯網更好地應用于師生、校生之間,完善新模式。
2.不斷提高人格魅力
在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管理工作中,輔導員的人格魅力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支持,更好地感染學生。我們在工作中注意方法方式,不斷創新,善于運用適合新時代大學生的談心談話技巧,把談話內容記到學生心里。輔導員的思想、言行和學識通過榜樣示范的方式不斷影響學生,使其在潛移默化中不斷規范自己,不斷提高自己,促進師生和諧發展。
3.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在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好學生管理工作,自己的水平要高,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方法。不僅要改進管理理念,還要開闊眼界。只有眼界寬廣了,思路才有出路,我們要多參加校外組織的各類輔導員交流學習會、素質拓展活動和輔導員大賽等,開闊眼界和思路,努力加強溝通的平臺建設,提高管理交流渠道。還要多鉆研學生管理類的經典理論,深刻理解其中的精華所在,多閱讀相關的科研著作,學習先進的管理教育方法理念,形成有特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
四、結語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道,要勉勵新時代中國青年建功立業,同時希望新時代青年向著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及高品德修為的現代化人才發展。青年是社會中最積極、最有朝氣的力量,青年一代的發展影響國家的前途與希望。
新時代大學生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覺悟,不論何時都要永記我們的初心與使命,認清輔導員的定位與性質,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所需所求。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拓展網絡思政教育新途徑,做好大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及引路人,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Z].教思政〔2014〕2號.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教育部令第43號.
[3]李偉東.論高校輔導員能力發展的價值定位、結構及其優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
[4]馮剛,楊曉慧.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
[5]鐘麗平.淺析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7(28):259.
[6]章根紅,李洪全,尹紅婷,等.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路徑與方法探究[J].高教學刊,2016(18):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