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無論是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抑或是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對老師來說,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也影響著教學任務與目標的完成度;而對學生來說,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將很有可能同自己最后的考試成績(如期末成績)直接掛鉤。由此可見,激發學生對所學科目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因此,文章將以七年級的學生與老師為研究對象,以激趣法在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主題,對其進行討論與分析。
關鍵詞:激趣法;語文課堂;課堂教學;應用途徑;學習積極性
一、 引言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課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在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等。但現如今,仍有部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情感交流及課堂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這是極其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持續改進與語文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的。
二、 激趣法概述
激趣法一詞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能夠激發興趣的方法。在對激趣法的使用進行詳細的論述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激趣法激發的是誰的興趣?其次是了解激發興趣的方法有哪些,激趣法為什么這么重要?以及如何激發興趣?簡而言之,在文章中我們將要回答三個關于激趣法的問題,即:What、Why、How。在本部分中我們注重對激趣法進行一個概述,概述內容包括激趣法的激趣對象與具體的激趣法。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激趣法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有政治激趣法、英語激趣法等,無論是哪種方法,我們都可以看到實施激趣法的主體大部分是老師,而接受激趣法的主體則是學生。因此,我們可以對激趣法定義具體細化為:在教育行業中,課程教師通過利用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激趣法并不是一種固定的、單一的方法,它可以根據課程的設置呈現出不同的方法,如實驗觀察法、故事引路法、幽默法、情景法等,并且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激趣法的類型也越來越多。
三、 激趣法應用的重要性
在對激趣法的使用重要性進行論述的過程中,文章將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根據初中生的自身特點出發,二則是依據激趣法自身的特色進行論述。由于文章重點是對初中七年級學生的分析,因此注重對七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進行心理與生理的分析。七年級的學生由于是從小學向初中的過渡時期,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等方面的改變,使該階段的學生呈現出一種最為明顯的特點:新鮮感與緊張感的統一。新鮮感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對外在事物的好奇,一旦這個好奇轉化為興趣,如在學習方面的好奇進一步演化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是十分利于學生自身積極性的提高的。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們自身對學習科目產生的興趣,學生們通過借助這個興趣所在,其學習效率往往有可能會高于老師對其的授課效率。但是,如何將對學習的好奇轉化為對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也是一個方法性的問題,此刻就凸顯了激趣法的重要性。加之,激趣法自身的特點便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產生的多種方法的總稱,其核心目的便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者與后者(即上述兩種原因)不謀而合。值得一提的是,激趣法已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不免會存在一些“形式主義”。因此,在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僅僅將課堂教學的視野局限于教學目標與任務的“準時完成”,還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程度、學科自身的特點等內容來選取適當的激趣法進行教學。
四、 激趣法在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由于激趣法的種類之多,加之篇幅的限制,因此文章主要結合語文科目的學科特點來著重選取四種激趣法進行詳細論述。
(一)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初中七年級的語文課的學習內容中,硬性知識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古詩詞及文言文相關重點注釋的熟練掌握。大部分的課文內容則是以散文、小說等體裁形式,通過閱讀的方式來讓學生們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主旨。特別是對一些議論文或是記敘文的學習,若老師無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則很容易讓一節四十多分鐘的課堂學習時間如同死水一般毫無波瀾!若果真如此,我們可想而知,這無論是對學生還是老師來說,都是自身時間的極大浪費。如何利用激趣法來避免這些現象的出現呢?文章在此處利用懸念激趣法針對初中七年級的記敘文或議論文進行探討。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三課《帶上她的眼睛》一課為例。通過設置懸念來吸引學生對本課學習的“注意力”。在講授本課之前,語文老師在結束上一節課的內容之后,可帶領學生簡單地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或大致“思路”(此處的下一課即本部分所列舉的例子《帶上她的眼睛》)。在帶領大家進行簡單預習之前,語文老師讓學生們先看一看題目:帶上她的眼睛。由于該題目與學生們日常所必需的、且最為常見的眼睛有關,那么便可以向學生們拋出一個懸疑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眼睛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我們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不能看到世間的美景,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那么在文章的題目中,“眼睛”還能被人帶走嗎?為什么要被人帶走呢?
該懸念性的問題交由學生們回答,學生可通過提前閱讀課文進行回答,也可借助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回答。總之,通過這種設置懸念性問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樣,懸念激趣法不僅僅可以應用在課文學習之初,也可以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學會根據文章內容的特點來合理地運用該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懸念激趣法主要體現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也就是說學生通過老師設置的懸念來進行學習與回答,但在回答的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大膽發言,發表見解,與師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