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摘 要:在教學課堂上,隨時都會有各種突發情況,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會按照假定的方向發展,肯定會出現一些特殊的、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地處理這些狀況,并能巧妙地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或者教學案例,不僅不會影響教學效果,相反地,可能還會增加教學影響力,增加教學效果,讓意外事件為教學服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發生一些錯誤,這些錯誤就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這些都代表著學生自己的思想,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比如一次文不對題的發言、一次錯誤的思考、一個偏頗的角度等,這些都是學生經常會發生的錯誤,而面對這些課堂上時刻發生的錯誤要怎么處理?這就需要教師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方式,比如教師對于一些意外情況要及時糾正,讓學生體驗提問、發言的樂趣,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在有效的引導下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文章通過對課堂錯誤的轉化方式進行研究,分析如何巧妙地將教學問題轉變為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課堂錯誤;教學資源;轉化
一、 引言
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會遇到很多種不同形式的突發狀況。這些突發狀況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大部分都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有誤,從而表達出了不一樣的看法。如何及時智慧地處理這樣的狀況,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研究,巧妙有效地將意外問題轉化為教學資源,不但不會影響教學,還可以為教學內容服務。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理性正確地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然后合理地利用這些錯誤,對學生開展教學,意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掉進的幾個問題陷阱。正確認識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自己構建一個學習框架,但這個框架的構建都需要學生將無數錯誤的地方進行修正再創造,是建立在基礎知識、基礎經驗上搭建的過程,需要引導學生擁有觀察、思考、驗證等過程,需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和多樣化需求。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而不是應試教育,灌輸式地拆解知識,讓學生將一些知識和錯誤直接學到位,扼殺學生的天性。
二、 有效轉化問題為教學資源的方式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明白一個道理,即欲速則不達。如果教師想要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則采用灌輸式,強硬地灌輸所有的知識點和錯誤點,讓學生死記硬背是不對的。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他們一定的思維空間,充分給予他們思考問題的時間,體現知識學習、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符合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認知規律,從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考慮和發揮,加深對學習的印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要怕學生會犯錯,因為這些錯誤都是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的。教師要有效地將錯誤轉化為學生成長的催化劑,讓學生出現的錯誤真正地轉化為教學資源。要將錯誤實現實質性的轉化,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具有目的性
對于學生犯錯,教師不應該太過執著于對錯,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放眼于學生犯的錯誤是否有教學價值,價值是大還是小,是長遠價值還是現實價值。通過對錯誤的評估,根據不同的價值,對學生的教學轉換都不一樣,在學生犯錯時通過某些暗示,讓學生盡快改正。如果是經典的錯誤案例,教師也要進行摘錄,因為犯錯的學生可能會比較多,可以作為教學經典案例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二)要有自主性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自學,去思考,去發現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點,從而學會反思、學會更正錯誤。教師要盡量避免看到學生錯誤時直接糾正錯誤、直接指點出來,這會讓學生產生自卑感。提供一些暗示機會,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且改正,從而完成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點的理解。直接由教師進行錯誤糾正,雖然看似用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具有普遍性,但是實際上真正將錯誤教學掌握并且改正的往往是少數,收效甚微。
(三)要具有有效性
教師在開展錯誤資源轉換時,對學生的教學指正,也要將其轉化為公共的教學資源。要將個別學生的錯誤變成全體學生的錯誤體驗,通過一些經典的錯誤案例的教學指正,幫助全體學生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三、 教師對學生錯誤轉化教學的思考
經常會有教學工作者反饋,不能理解學生犯的錯誤。這個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教師站在制高點的角度,將學生的答題和參考答案進行對比,從而產生的一種落差。但是教師從來都沒有想過,進行對比的只是一群學生、一群孩子,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會犯錯,錯誤是他們逐漸成長的見證。任何的成功都是從一次一次的錯誤的摸索中得出的,因此對學生來說,錯誤一種很好的經驗,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取得勝利的果實。
教師對學生犯錯,需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表揚。因為學生在課堂中的勇于回答,勇于示范本身就值得表揚。至于學生回答的錯誤,其實就是學生求證、提問的一個形式,將學生回答的錯誤,當作是學生的提問,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提問,知道學生還有哪些不足,有哪方面的內容還沒有完全地得到吸收,從而再次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共同思考,共同改進。而不是采用嚴厲的口吻去批評學生,讓學生求知的心靈受到挫傷。因此教師要學會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敢問敢答,從而培養學生新的思維展示方式。
教師要學會將錯誤的案例巧妙地利用,利用學生們的求知欲,對錯誤的思路加以引導,讓學生們對錯誤進行重新求證,開拓學生的創造思維和想象力。如果直接說出正確的答案,并且灌輸給學生計算的方式和過程,學生無法在摸索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維無法得到發展。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其實并不缺乏教學資源,所謂的只能按照課本實施教育,太過單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這些都是教師缺乏善于發現教學資源的能力,缺乏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的眼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如果能在教導時及時利用學生的錯誤加以引導,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活力,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在教學時,更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學生提供的教學資源,并且能夠將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理和運用,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思維創新,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通過進行錯誤教學資源的有效轉化,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錯誤糾正能力,培養學生擁有更好的摸索、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