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維潔
摘 要:國家對素質(zhì)教育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及審美情趣,其中歌唱教學為學生最喜愛、最易理解、最易接受的藝術形式。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方法合理選擇,當前世界范圍內(nèi)應用普遍且具有較強時效性的教學方法,即為合作教學,有利于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以及協(xié)同發(fā)展,但是從實際上來看,該教學方法當前鮮少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之中應用。因此,為了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文章中將主要基于合作學習模式,對小學音樂課上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策略
一、 引言
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在課程改革的支持之下取得了大幅度的進步,不僅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且有效推動了小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發(fā)展。作為小學音樂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教學是對學生肢體美以及音樂美進行展現(xiàn)的主要措施,且于小學階段開展歌唱教學,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歌唱技能水平以及音樂素養(yǎng),從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并緩解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自信心,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合作意識,使學生可以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并成長為社會需要的重要人才。
二、 基于合作學習模式的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策略
(一)設計學習活動
將合作學習策略應用于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之中,需要教師首先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點、音樂水平進行了解。只有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合理分組,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對小組合作來說,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即為小組成員,只有組員間互動關系良好,教學過程中才能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所以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根據(jù)性別、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歌唱能力為不同的學生進行搭配,小組成員在4-6人,注意避免人數(shù)過多或過少影響學習效率和目標的實現(xiàn)。班級內(nèi)完成分組工作之后,由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一名組長,或是由小組成員自行選擇一名組長。在教學過程中,由組長在小組中分配任務并作為記錄員和發(fā)言人,且每個小組的成員和角色均應定期進行調(diào)整,以促使小組成員能夠在各個方面得到相應的鍛煉和全面的發(fā)展。并且,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應進行巡視和參與,在學生面對難題時,選擇恰當?shù)臅r機為小組提供指導或幫助小組解決問題。
(二)實施合作過程
在落實合作學習策略的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形式即為小組討論,每一個小組均為獨立單位。進行歌唱教學時,教師首先給出題目或是示范某一歌曲的演唱,小組則可將此作為基礎開展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作為觀察員在各個小組中走動,并對其討論情況進行觀察,但是教師在此階段僅了解討論情況,并不參與討論。進入到分聲部合唱階段之后,小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根據(jù)教師示范進行練唱,以明確小組成員之間存在的差異,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動作編排難度進行把握。在班級整體分聲部合唱完成之后,各組長應組織組員于小組之內(nèi)采用兩兩分組的形式,相互配合完成分聲部演唱,以對每一名組員的聲部配合情況以及歌曲掌握情況進行了解。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強化對學生練習情況的巡視,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及時表揚練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對效果相對較差的學生,也應給予鼓勵。因為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較為充裕,其學習狀態(tài)也就更加寬松和自由,所以小組成員能夠更加活躍地發(fā)揮思維能力,以抒發(fā)見解和相互幫助,也就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理解交流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教師在對課題進行設計時,應進行全方面考慮,以保障每一個課題均能夠使學生得到鍛煉和提升。另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大局,及時糾正學生的討論方向,并注意增加討論的價值,避免自由討論成為無效討論,從而可以有效把握課堂秩序和提升教學效率。
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改善組間配合情況,特別是在進行分聲部合唱練習時。組間聲部劃分工作的落實,需要首先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充分考慮,不可將全部聲音條件、音準條件較差的學生安排至同一聲部之中,而是應根據(jù)整體情況合理劃分聲部。在此過程中,小組組長應注意對組員的積極性進行調(diào)動,組織組員積極對教師工作予以配合,并有效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導。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各組的動作設計應盡量新穎,組間動作盡量避免重復,動作及音準應盡量整齊劃一。另外,小組之間應盡量避免相互模仿,且組間可相互提出建議和意見,有利于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由此,不僅能夠提升學習過程的趣味性,還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評價合作效果
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學生需要開展課題展示活動,并于展示之后對小組的整體水平進行評價。相對于其他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的評價工作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小組成員自我評價,另一是各組綜合評價。其中小組成員自我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對自身與小組中所獲取的經(jīng)驗及成績進行總結,主要包括自身在小組中是否取得進步,收獲和經(jīng)驗分別包括哪些;第二,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解決辦法,之后需對解決措施進行積極落實,以有效改正錯誤并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三,小組中各成員進行互評,因為人時常存在“意識不到自身錯誤或缺點”的情況,而他人就像鏡子,能夠對自身的錯誤或缺點進行反應,所以在進行小組成員互評時,務必保持評價的真實性。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采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他人的批評,正視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積極向教師和其他優(yōu)秀同學學習,以實現(xiàn)取長補短和相互促進。而在進行組間評價的過程中,每個小組均應選出一名代表,或是由組長進行發(fā)言,針對每一個小組指出優(yōu)點及缺點,同時教師要求小組成員耐心、虛心、細心聽取,若有不同意見,應禮貌且有據(jù)的提出,并且,教師應在此過程中對自身“傾聽者”以及“指導者”的身份進行完善,盡可能給予學生發(fā)展性評價,以促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