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兵
摘 要:小學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是培養正確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其中語文是學習其余學科的基礎,與學生的整體成績息息相關,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現狀,并且提出具體的優化策略,以期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與語文表達能力提供借鑒與參考,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融入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思考中,擴展語文思維與自身眼界,為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奠定堅實基礎,促進日后全面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優化。
關鍵詞:語言表達;教學氛圍;教學資源
一、 引言
小學語文具有綜合性與工具性,對學生語言表達與思維擴展具有重要影響。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體系尚不完善,通過教師針對性引導,可以使其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對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確保更好地適應日后學習與發展。在現代信息化社會,語文表達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標之一,教育人員應當從小學抓起,注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創造實用性的教學環境,使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與總結,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為日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表達自身的意圖、思想、情感,實現與社會溝通交流的目的,從對語言的表達與運用中,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語言學習能力。然而,語言能力與運用能力具有本質差別,教師應當準確控制二者的關系,使其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可以提高表達能力,對語言進行組織與規劃。語言表達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當學生嘗試著使用語言進行表達時,可以感受到語言的內涵與魅力,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帶來身心方面的愉悅,從而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主動學習課內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鍛煉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將會對閱讀與寫作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從而提高綜合能力。最后,教師與學生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與傾聽者,二人之間的交流對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影響,當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時,將會增加溝通交流的流暢性,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現狀
在教育體系中,語文學科是其余學科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使其成為高素質人才。然而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教學理念有待更新,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缺乏充足重視,降低了實際教學效果。第二,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承襲傳統教學方法,以講解為主,而實踐為輔的灌輸型方式,導致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只能被動學習。而且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較少,若是遇到問題,一旦沒有及時解決,長久以往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后果,降低學習效果。溝通問題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難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學目的背道而馳,將會對學生的長久發展產生影響。第三,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難以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導致其課堂參與度較低,與預期教學效果所差甚遠。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完善,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近年來,教育部門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從總體上提高國民文化水平,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在素質教育中,教師的思想觀念發揮著重要作用,應當不斷學習,改變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使其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以此滿足教學需求。從目前教學中的情況來看,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激發學生的主觀意識,通過實踐操作,使其具有良好的語言邏輯思維。當圍繞某個話題進行討論時,將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探究興趣,從而主動參與話題思考與討論中。
(二)為師生交流創造條件
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將語文知識融入其他學科中,整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此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選擇討論的話題時,可以根據學生思維模式特點與心理需求,將趣味性元素融入其中。利用有趣的話題,不但可以使其激發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研究與探討中。教師可以從自身出發,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身邊事物,為其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在話題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對生活方面與社會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可以用完美的語言表達出自身想法。在問答過程中,學生需要組織好語言,確保真實與全面地闡述自身的想法,在實踐應用中,不斷鍛煉語文運用能力與表達能力。例如,當教師講解《春游去哪玩》時,可以采用分組討論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從而提高創造力與創新意識,而且還可以增強語言交流的信心,對語文知識進行合理運用。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與春游相關的視頻,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觀看完視頻后,每個人都需要上臺發表自身的意見,談論當地的美景與美食,或者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此時,教師應當仔細傾聽,對表達完整的學生給予贊揚,而對表達不全面的學生給予鼓勵,使其再接再厲,變得熱衷于發言,從而變得精神煥發。
(三)采用多樣化教學條件
1. 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將會形成不同的性格,若是性格向熱情開朗方向發展,將會善于表達自身的想法,勇于發表意見。而若是性格向內向靦腆方向發展,可能會不善于表達自身想法,甚至是害怕表達,在內心深處存在恐懼感,不利于日后的長久發展。因此教師主要教學目標是注重學生性格的形成,以激發表達欲望為教學目標,通過設置有效性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問答活動,并且對勇于發言的人員進行鼓勵與贊揚,使其增強自信心,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養成正確的表達習慣,成為善于社交的全面型人才。